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振奮新明> 第三十章 修堡 春耕 整編

第三十章 修堡 春耕 整編

  戰後休整了幾天後,河穀的生產生活就進入了正常。率先恢複活力的是羊毛布和搪瓷貿易,要說商人可能是最能貿風險的。幾乎是剛打退清軍,他們就迅速的來堡裏進貨。如今他們已經給這段河穀重新起了名字,叫振川,建的新城也被稱之為振川城。到振川城裏進貨已經是這一帶商人賴以為生的活計了。最先反應過來的是小商販,他們就在這一帶的山裏,一聽說商路通了第二天就過來進貨,而且進的量還比以前大,就是害怕過幾天商路又斷了。


  震後李振新和委員會的人商議了接下來的戰略,雖然不能大規模的攻城略地,往外擴張,但小範圍的擴張還是必須的,這也是為了為振川城提供一定的戰略緩衝。首先是在河穀裏再修一座棱堡,這樣就能把穀裏的農田都保護起來。同時沿清澗河穀向東,在哪兒有個不大的小穀地,也能開出一兩千畝的水田,等到田開好以後再起一個堡子。如果條件容許,可以繼續沿著河穀的兩側向外擴張,擴張的速度可以不快,但是安全必須跟得上。


  除了圍著河穀開荒以外,附近的山地也要開,不管能產多少糧,多多少少總能當個添頭。春耕也緊接著開始了,說實話,幸虧打退清軍的時間比較早。不然說不準都會耽誤春耕,哪就影響大了。今年的春田和秋田估計能種個一萬五千多畝,期中兩千多畝是土豆等高產糧,還有一千多畝的玻璃大棚建設也迅速啟動了。等到這些田收了糧,糧食供給就能自給,這是李振新最為注重的事。如今和滿清已經處於正式的戰爭狀態下而人口又在迅速增加外部的夠糧通道很容易被封鎖。


  糧食是屬於大宗貿易產品,並且產糧地區的通道又在南部,是恨容易封鎖的。都是羊毛和搪瓷貿易的商路並不令人擔憂,隻要清軍不把陝北的大山都封死,那麽商販們牽著騾馬總能找到能走的路。而封死陝北大山,不要說清軍了,就是後世有一定機器化裝備的某光頭佬都沒有做到。而目前需要大規模運輸嚴重依靠商路的,也就糧食了。


  除了建設和春耕以外重要的事當然是武裝力量的建設了。組建正規軍,並進行整編是戰後李振新日程安排中非常重要的一項。


  李振新計劃在把原有的五百常備軍的基礎上,擴編一個一千人的正規部隊。計劃建立五個連的步兵連隊,一個騎兵偵查連,一個炮兵連,一個工程連。


  步兵連人數在一百人左右,由三個排九個班加一些通訊雜物兵組成。騎兵連人數在一百人,一人一馬主要負責偵查和通訊,目前現有的兵源素質還沒辦法組成有戰力的騎兵部隊。炮兵連和工程運輸連的人數比較多,每個連在150人左右,主要提供後勤支持和重型火力支持。


  步兵裝備以火槍和刀盾為主,並配有連屬小鋼炮和火箭發射筒,長矛就就暫時放棄了留給民兵。之所以要全火器話武裝步兵,主要還是為了保證有限的兵力能盡可能的優化火力輸出,在需要大規模作戰的時候由動員民壯來提供冷兵器的輸出。


  既然要全火器裝備正規部隊,目前的火繩槍就有點太過落後和單一了。燧發槍的生產,是必須要在短時間內解決的,並且要在燧發槍上配上刺刀。以目前掌握的生產工藝來說,最大的難度反倒不在機械上。以前看穿越文的時候,很多人寫的燧發槍的難度是如何生產槍管和彈簧鋼。可對於李振新來說,這兩個痛點似乎問題不大,用鑄壓的方式能夠提供精度要求不高槍管,不用鑽管這種效率低難度大的辦法。彈簧鋼也不難解決,燧發槍用的彈簧鋼性能似乎並不需要太好,隻要能提供大的彈性,在擊發以後能扣回扳機就可以了。


  但是現在生產燧發槍同樣也有一個問題,就是得找到能穩定高效發火的遂石。影響燧發槍擊發成功率的最大因素是遂石的質量。在穿越之前,李振新以為打火機用的點火石是天然礦石,結果在拿自己帶的打火機和明末人們常用的天然燧石做比較以後才發現,這個一撮就火星隻冒的小小火石是人工合成的,天然的燧石很難有這個效果。


  怎麽解決這個難題,李振新恨不得自己是化工專業的高才生。這玩意絕對涉及到了化工專業,在記憶中最容易發火的礦物質是磷,可是似乎沒有天然的磷礦。怎麽生產磷,李振新倒是記得一個很惡心的方法。好像有個意大利人,通過煮尿的方式提煉出了磷。可這個方式效率太低,並且有點惡心,如果這麽生產的話說不準整個城裏都有一股尿騷味。再找找其他的辦法把,這玩意實在不行了再考慮。穿越者也是要名聲的,李振新可不想自己因為煮尿而名垂青史,這也太不高大上了。


  組建正規部隊的工作千頭萬緒,要考慮兵額,裝備,軍紀,戰鬥方式,訓練大綱,同時也要考慮軍官和管理人員。說到軍官和管理人員,那就是另外一件頭疼的事了。現有的人員安李振新的要求來說,基本上都不達標,全都是文盲,而且也不怎麽具備戰鬥指揮素養。有人說漢族人的天賦裏,戰爭素養是比較低的。這話還確實有點道理,盡管在幾千年的發展中也出現了很多軍事天才,可那是在大的基數和機會的選擇中才出現的,普遍來說因為生產方式的問題,普通的種田民眾確實不像遊牧民族那樣有大量的戰爭鍛煉機會。


  不說草原上的戰爭本來就多這個原因,就是平時的放牧生產就此種田勞動更接近戰爭。好像有什麽專家講過,牧民們放牧就像打仗。平時放羊的時候就和牧羊犬還有夥伴們天天演練什麽分進合擊,圍追堵截,帶兵行軍這些基本的戰術套路。


  同時在李振新腦海裏也有個極其主觀的觀點,明末崇禎時期把一大批天才和人才給消耗完了,就陝北這個地方估計有點能力的天賦的人也都跟著李自成等農民軍造反去了,即使不當農民軍也參加官軍被崇禎給謔謔完了,軍事人才隻能一步步慢慢培養了,估計很難遇到什麽大材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