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振奮新明> 第三十三章 燧發槍和工匠級別

第三十三章 燧發槍和工匠級別

  時間到了1644年四月中旬,因為清軍和之後軍隊整訓帶來的風波,似乎已經發生了很久,久到振川城裏的人都不怎麽提起了。處在激烈大時代的人們根本無暇回顧過去的事,他們眼前的事就已經夠讓人操心了。振川城的變化可以說是一天一個樣,城牆的水泥包磚工作已經結束。為了讓防護功能更強新城的城牆底部直接用混泥土隻在中上部用磚砌。


  春耕也已經結束,已經在一萬五千多畝地上種上了夏糧和秋糧,其中有六千多畝是水地,大部分集中在振川城附近,還有一部分是在離此不遠的小河穀裏。


  莊稼已經長出了鬱鬱蔥蔥的幼苗,隻要不出大問題秋收的時候肯定是個豐年。目前的一切讓生活在這裏的人們都很滿足,除了他們現在的大當家李振新。


  已經搞了一個多月的試驗,但燧發槍的點火率一直上不去。從加強擊發裝置的彈力到換了無數中燧石的樣本,效果都怎麽好。如果不把燧發槍的擊發率提高到百分之八十以上,燧發槍就不能在實際戰爭中使用。士兵們是不可能對一把純粹靠運氣才響的槍產生信心的。


  實驗的不順讓李振新很焦急,上次打退清軍已經過去快三個月了,滿清的朝廷是不可能還沒反應過來。也就是說用不了多長時間,下一場對清軍的戰爭就要來臨。已經吃過一次虧的清軍這次一定會派主力前來,即使不知道具體情況,但也可以想象下次來的無論是數量還是戰鬥力一定會遠超第一次。


  正是因為日益迫近的軍事壓力,導致李振新對於燧發槍的生產有了一股執念,仿佛是武器不升級就沒有安全感一樣。


  就在李振新焦心不已,瘋狂的用各種石頭做實驗的時候,終於似乎有突破了,從口外販羊毛的販子哪兒收來的一種黃色的燧石點火率很高。這也算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差點都逼著李鉗工煮尿了。


  有了可靠的燧石,燧發槍的生產就可以正式開展了。新式的燧發槍采用的是上擊式方式發火,撞針從上部下擊打裝在槍管底部的燧石然後引燃火藥進行發射。


  新設計的火槍要比以前的火繩槍複雜的多,除了擊發裝置比較複雜以外還涉及到一係列的配件,比如擊發保險,刺刀卡扣等等。這些工件從生產到組裝都很複雜,對工匠的要求自然是高了許多。以前城裏的工業生產其實都很簡單,並不需要什麽專業人員,普通人熟練上一段時間之後就可以幹,但是現在就不行了,燧發槍的生產製作就必須要專業人員來幹。


  目前工坊裏能做燧發槍配件生產和組裝的人員不到五名,以他們的生產效率來說一天撐死也就做五六杆,這樣下去估計等到猴年馬月也不可能完成部隊的換裝。按道理來說堡裏進行工業生產的時間也足夠長了,怎麽技工的數量還是質量都上不去哪?李振新觀察了幾天之後,就發現了問題所在,沒有充分調動工匠的生產積極性。


  這些工匠們把掌握一門技術當作老本,除了自己兒子以外別人想學都不會教。這可不行,如果這樣下去技工的數量永遠也提不上去。看來工匠分級和師徒製度,以及計件製度必須要推行了。


  新推出的工匠分級製度先從生產工藝要求比較高的紡織機工坊和槍炮工坊開始執行。能夠獨立製作整套產品的人稱為匠人,剛剛開始學習製作的稱為小學徒,能夠做配件的稱為大學徒。匠人的底薪要比小學徒高一倍,同時可以拿計件獎勵,但匠人有帶徒弟的義務,每年有帶出十個匠人徒弟就可以升級為大匠人,帶出的匠人徒弟少於五人就沒有年終獎,當然也可以用另外方式進行升級就是對生產工藝進步做出可行性改進經過李振新評定之後也能升級為大匠人。大學徒底薪和學徒一樣,但可以拿到匠人計件獎勵的一部分分紅。


  匠人和大匠人的區別是,大匠人的底薪比匠人高一倍,可以管理一個工段拿整個工段的計件獎勵。大匠人以上是匠師底薪是匠人的一倍,並且能拿整個工坊的年終分紅,匠師分為四級最高稱謂是大匠師。職稱評定按工藝改進貢獻來進行評定。大匠人升級為匠師的條件是帶出五名大匠人徒弟,同時識字數過五百,除此以外還有一條接近對生產工藝有創造性改進貢獻突出或者製造出目前工坊裏沒有且對工坊生產有重大意義的產品,這個目前隻有李振新可以評定。


  目前能生產燧發槍的五人被評定為第一批匠人,每人分了十個徒弟負責燧發槍的每生產一杆合格的燧發槍就能拿兩百文銀錢的計件工資。怎麽著一組匠人一個月也能做二十杆燧發槍,估計用不了多久生產效率還會成倍數的增加。


  這個製度得到了工人們的普遍歡迎,很多普工都想轉到匠人的工坊當學徒,俗話說藝多不壓身況且還能拿高工資。而被評為匠人的幾位師傅,也很自豪,別的不說,就是下了工有十來個徒弟鞍前馬後的叫師傅,這可在鄰居和其他人的麵前倍有麵子。


  好的製度確實能激發出空前的效果,工匠評級和計件剛剛執行十天,就見效了,燧發槍在十天裏生產了一百多杆合格產品,還有兩個匠人的兒子已經能獨立生產碎發槍了達到了匠人的評定標準。


  對於兩個匠人的兒子升級為匠人這件事,城裏的其他人議論紛紛,說他們這是以權謀私,絕不能縱容這種歪風邪氣。但是李振新卻通過了這個評定,還勉勵他們再接再厲。優秀的技術工人可是難得的寶貝,怎麽可以浪費哪。


  看到槍炮工坊的人發了財,其他工坊的管事都坐不住了,連忙找李振新要求一視同仁,而且還給李振新拚命的講各自工坊的生產工藝多有技術含量多麽需要匠人。你一個壓鐵罐子的有個毛線的技術含量,也跑過來要匠人名額。李振新對於這種麻煩事自然不會親自處理了,而是讓大管事委員會去解決這些問題,要求隻有一個既不能大幅增加工資成本也不能打消工人的生產積極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