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第二次反圍剿:尾聲
延安城外的大戰,清軍三邊總督孟喬芳和寧夏總兵劉芳名很快從潰兵口中得到了消息。孟喬芳驚懼不已迅速的派出探馬從固原和榆林等地調兵會援延安城,他怕陝北義軍借著大捷的勢頭,乘機謀奪延安府城。而劉名芳倒是很幹脆,直接把圍攻振川城的人馬往延川縣城撤,隻要把這幾千人撤到縣城就不會陷入多線作戰的不利局麵。
等李振新帶著人馬從山路繞回到振川城的時候,清軍圍城的人馬已經撤了回去,並沒有發生意料中的解圍之戰。等李振新的人馬到了河穀地帶,守城的肖正南已經帶著人迎了出來。兩人相見,肖正南激動不已,總算是沒有辜負李振新的重托平安的守住了這份基業。
李振新其實內心很忐忑,他不知道如何向城裏戰死士兵的家屬交代他們親人的去向。這種生離死別的慘事,讓他這個穿越客難以應付。
跟著李振新一起來的久通賀,倒是非常欣喜,他早就聽說這兩年興起的振川城繁盛的很,可是一直沒有親眼見過,這次終於有機會見識一番了。在肖正南的帶領下,進入振川城,他就被城裏的景象給震撼住了,沿著道路兩旁的是清一色的二三層磚瓦樓,成排連棟的矗立在城裏,街麵寬闊整齊時不時的有巨大的工坊出現,怪不得鐵瓷兄弟能成氣候和清軍力戰不怠,有這座雄城在手,估計再多的清軍也能打退。
讓士兵先回營房,把久通賀的人馬安頓在幾處已經停產的廠房裏。李振新告訴管事委員會的人通知城裏人,暫時結束戰備警戒,等明天之後對於陣亡士兵家屬進行正式撫恤安排,現在各級管事委員趕緊去安撫一下家屬,讓他們先穩定一下情緒。
在辦公樓招呼了久通賀和幾個部將,李振新再次對他的義舉表示了感謝,同時安排人給他的部下送去了肉食讓他們好生休整一下。
久通賀對於盛情款待感謝不已,同時也很有臉色的說第二天就會帶著部下回自己的地盤,他也看出來李振新正在為部下的傷亡頭痛。
等久通賀們吃飽喝足回去休息的時候,李振新把大管事委員會的成員都召集起來,開一個緊急戰後安置會議。首先是對陣亡戰士的撫恤標準定了一個調。那就是按原來確定的標準來,同時每位士兵家屬還一次性發放十兩的燒埋銀子,給所有陣亡人員建立烈士公墓,安排專人定期祭拜,在烈士墓建好以後全城舉行盛大的祭奠儀式。
除了陣亡士兵的撫恤事宜以外,傷兵的救治也刻不容緩,好在這回有吳先生這個專業人員參與,他的醫院就成了目前的戰時醫院,害怕傷員太多醫院的地方不夠,李振新又讓委員會想辦法滕出了一棟三層樓來當醫院的住院部。
久通賀的人馬第二天就要走了,既然人家遠道而來並且幫了不小的的忙,那就不能讓人家空手而回,怎麽著都得表示一下。和管事委員們商量的結果是給久通賀的人馬每人送一把狗腿刀和一個搪瓷飯盒,同時再送久通賀兩百套盔甲,一百杆火槍,六十具火箭彈,五門小鋼炮,一百枚手榴彈。這對於久通賀來說絕對算是一份重禮。
第二天帶著人馬回返的老久同誌笑的大牙都快掉到地下了。他沒想到自己帶著人馬出來轉了一圈,就鳥槍換炮了。這裝備送的,都比現在的清軍精良了。有了這些武器,自己在陝北都可以橫著走了,完全可以在義軍當中鶴立雞群了。
領走的時候,李振新也讓久通賀給其他義軍帶個話,等他們有時間就派人到振川城聯絡一下,隻要是延安城外會盟的十八家人馬都會有一份小禮相送。同時義軍以後采購軍需,都可以找到這兒來,絕對是價廉物美,保證滿足各位的需求。
其實陝北的義軍還是有些家底的,以往他們沒渠道購買軍需,現在這一戰之後想必也見識到了振川城武器的威力了,說不定以後振川城又會增加一項軍火買賣的拳頭產業。從這個方麵來說,這次對清作戰倒是一次成功的軍火展銷會。
戰後盤點,李振新發現盡管自最後贏了,但是損失慘重。整個戰爭下來,傷亡人數超過了八百,彈藥武器的損失更是不計其數,不算以後的撫恤,戰損折合成銀兩都超過兩萬兩銀子,這還是成本價,如果按市價算就會有五萬兩以上的淨虧損,辛辛苦苦兩三年,一戰回到解放前。
戰爭的收獲聊勝於無,除了一百來匹戰馬以外,其他的連個俘虜都沒。戰後士兵的缺口都沒法填補,幾乎所有的連對都缺員,有些連對的兵力甚至都不到一半。這仗打的真是虧了個底朝天,一點都不合算。然而這是完全沒法避免的戰爭,是徹徹底底的求生之戰。
要說清軍也是損失不小,但人家兵源後勤充足,用不了幾天就會補充完備,而自己即使贏了戰爭也精疲力竭不知道要用多長時間才能恢複。
整個城裏並沒有因為勝利而歡呼,大家都陷入了失去親人的巨大悲痛中。好在他們並沒有因此而怨恨李振新,而是對侵略自己的清軍恨之入骨。以往仇恨清軍還停留在某種民族感情上,而現在則直接成了切身體會。很多家庭即使痛失親人,但依然讓自己僅剩的親人來參軍。他們要讓李振新帶著自己,去報仇雪恨,把清軍趕出自己的家園。用肖正南的話說,這就是民心可用,而李振新卻覺得壓在自己身上的責任越來越重。
義軍圍攻延安城的戰事,倒是沒有迅速結束,而是持續了十天多才收尾。等孟喬芳調來的援軍陸續匯集到延安城下的時候,各路義軍才一哄而散的跑回山裏。清軍不是不想追擊,而是無從下手,四處都是逃散的亂軍,根本沒法判斷到底哪股賊兵才是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