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長安經濟會議
“別山過幾天也會從太原趕到長安,我看其他的幾位商業上的軍政委員們也都趕到了,五天之後就開會吧。”
北方經濟建設開發會議的地址選在了長安,因為那裏是目前軍政府治下真正核心的地區,比較方便召集人。
“王爺、規劃做的差不多了,吾粗算了一下,整個規劃,五年內要投資近六千萬,十年內完成整個規劃的話,需要的資金絕對會超過億萬兩,這錢是不是花的有點太多?”
看著眼前的預算方案,方以智呼吸都有些緊張。十年下來,要花出去過億兩的白銀,這手筆大的都無法想象。就是大明最鼎盛的時候,一年的財政收入也才三四千萬兩白銀,光做基建就要每年就要撒出去過千萬的錢,能不把人嚇住嗎?
“這還是少的,咱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今年咱們各項財政收入就有兩千萬兩了,五年之後財政收入過五千萬,也不是難事。到時候你再看這個規劃,說不準還嫌小哪。”
“王爺、賬不是這麽算的,收入高了,開支也會增加,吾估計到時候的財政收入,依然沒啥結餘。”
“這是肯定的,但到時候咱們欠賬的能力不就增加了?密之你要這麽看問題,錢放在老財門的銀庫裏,與國與民都沒啥益處?咱們要做的事,就是讓天下之財,為天下之民所用。官府攢錢是最無用的是,官府要聚天下之財,也要散天下之財。隻要把這個功能發揮好了,天下才會越來越昌盛。”
這個時代的官員,還是擺脫不了小農思維,總覺得將錢攥到手中才穩妥。即使像方以智這樣的人物,也還是轉不過彎。
實際來說目前軍政府欠的各種外債,加起來也有兩千多萬兩。這麽大的債務,在以前看來是完全無法想象的。可對目前的軍政府來說,似乎並不是無法接受。每年也就是還三百多萬兩的本息而已,影響不了根本。
等張同敞從山西趕到長安之後,軍政府第一屆經濟建設大會,如期召開。
在會上方以智公布了未來十年裏,北方的基建規劃。十年內,將在北方建設完成,三縱兩橫五條鐵路建設項目,以及連通各省會和州府的公路網項目。
五條鐵路網分別是從西府直通山東的中原線,從綏遠西通河西,東通宣化的邊境線,從北京直通徐州的華北線、從大同直通鄭州的晉中線,和從神木直通長安的陝關線。這五條鐵路,中原線和華北線是雙線建設,其它的幾條是雙線設計,單線施工。
前五年主要修通,西府至徐州,大同至鄭州、神木至長安,綏遠至武威四條鐵路。目前來說,西府至徐州的鐵路關中境內已經通車了,剩下的兩個方向延長線修建難度並不大,經過的平原地區多,山地少,有五六百萬兩的投資,就能建成。其它的三條鐵路,修建難度大所需的投資估計得三千多萬兩,再加上公路方麵的建設,五年內總計所需投資接近六千萬兩。
“諸位要想完成這個規劃,肯定是需要向民間融資的,融資計劃暫定為,今年向民間借貸一千五百萬兩,明年向民間借貸一千萬兩,之後的三年每年向民間借貸八百萬兩,五年內總計借貸規模近五千萬兩。還款計劃是頭三年隻還利息不還本金,三年之後分期還本金和利息,所借之款按出借當日算起十年內還清。”
這個融資計劃是經過算計的!現在來說幾大銀行,每年能拿出來的自由資金有個七八百萬兩,這次再從晉商八大家手中榨出來七八百萬兩,就能湊夠一千五百萬兩。之後每年從他們手中再借一千多萬兩,難度應該不大。可以說是充分把民間資本都調用到,北方大基建中了。
依托這些借款,再注一部分水,五年下來撒到民間的資金就有七八千萬之多。而目前整個境內活躍流通的貨幣也就是兩億五千兩銀子左右,五年下來貨幣的活躍流通量可能接近五億左右。純貨幣通賬率,每年有百分之二十左右。這個通賬率並不嚴重,因為此時的貨幣供應量其實還不飽和,商業迅速發展後對貨幣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實際算下來貨幣的通賬率估計還不到百分之三。
貨幣每年貶值百分之三,對經濟的平穩發展,負麵影響不大,反倒是能促進消費,刺激商業活躍。
這個時代有這個時代的好處,幾乎所有正常的商業產品,都處於極度缺乏的狀態,短時間內應該沒有產能過剩的擔憂。尤其是涉及到民生領域的衣食住行,基本上樣樣都缺。
糧食就不說了,目前治下要解決吃飽飯的問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也是辦農業大學的目的,有計劃高效率的培育優質糧食品種,和找到有效的工業肥料,是目前最緊迫的事情。
穿衣方麵的情況同樣嚴重,普通的老百姓大多數還是衣不遮體,家裏有正常的換洗衣服都是富裕人家的生活。到大街上去看,基本上一半人穿的都是補丁套補丁的衣服,這還是城裏。鄉下的情況更嚴重,很多人穿的衣服都油光瓦亮。
住房問題更不用說了,情況最好的延川,磚瓦房的覆蓋率也不足百分之三十。這已經讓去過延川的人大為吃驚,很多人都說,延川那地方的人富裕的不像話,連窮人都能住起磚房,這不就是太平盛世的景象?
狗屁的太平盛世景象,老百姓大多數還住在破窯洞裏。這要是放到後世,妥妥的是急需脫貧的地方。
用十到二十年時間,改變百姓們的貧困麵貌。這個願望真正開始實施的時候,李振新發現真是難入登天。至少以目前的生產效率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現在看來,除了自身努力以外,還得靠蒸汽機技術的大發展。若是五年後,有合用的蒸汽機能帶動火車在鐵路上馳騁,那才有可能實現這個目標。
這幾年蒸汽機的進步很明顯,可還是不令人滿意。至少離成熟的機車牽引技術,還有不少的距離。何時才能搞出真正的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