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振奮新明> 第544章 大明使團遠赴歐洲

第544章 大明使團遠赴歐洲

  1667年大明曆的最後一個月,公元曆1668年初,荷蘭首都鹿特丹港,出現了一支特殊的船隊。


  這支船隊之所以特殊,是因為整個船隊中有兩艘船掛的旗幟是人們從未見過的。藍地白色的六芒太陽中有一個方塊式樣的圖案,這是從那兒來的船?港口裏的人充滿了疑問。等船隊靠岸後,兩艘船上走下來的人,是黑眼珠黃皮膚的模樣,這些人是爪哇那邊過來的?但看港口管理人員的態度,又不太像。荷蘭人是不會對爪哇那邊過來的土人如此客氣的,港口總督都親自跑過來迎接他們下船了,爪哇人是絕對不會有這個待遇。


  這兩艘船上下來的正是大明駐荷蘭公使和他的隨員,其中有一百來人是大使館的工作人員,另外兩百人是負責保護大使安全的駐荷武官。


  派出這麽龐大的使團遠赴歐洲,這在大明來說還是首次。能有這麽多人員,主要是李振新將其不但定位為駐荷使館,還要其負責大明與歐洲各國建立聯係的事宜,他們其實是大明駐整個歐洲的外交公團。


  駐荷大使團並不是大明第一個駐歐洲的使團,在好幾年前大明就派了一個使團到達莫斯科,並在那邊建了大使館。但是莫斯科畢竟是在歐洲的邊緣地帶,羅刹國不是歐洲的主流勢力,影響力有限,大使館無法承擔起和歐洲主要國家交往的功能。在荷蘭建大使館就不一樣了,這裏是整個歐洲文明的中心地帶,去歐洲幾個主流國家都十分便捷,成為大明與歐洲各國交往的中樞再合適不過。


  使團到達鹿特丹後,荷蘭聯邦的國王立刻派出官員,前來迎接。議會中的很多重量級人物,都趕到港口歡迎這支從東方大國遠道而來的使團。大明的實力,荷蘭的上層人物都清楚,兩國正式建交的消息,前幾個月就已經傳過來了,此次明國主荷使團正式到來,荷蘭上下非常重視。


  能和東方大國建立正式友好關係,對荷蘭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事。不說其它的,就是兩國之間的商貿往來,也足夠荷蘭人鄭重對待了。再說在東亞有這麽一個強大的盟友,對荷蘭的全球戰略也影響巨大。


  到目前為止,全歐洲的強國中獲得東方大國友誼,正式建立外交關係的隻有荷蘭一家,衝這一點荷蘭人也覺得自己要比其它國家要有麵子一些。至於大明之前和莫斯科建立外交關係的事,歐洲人都沒怎麽當回事,莫斯科壓根就不被人看上眼,他們也算歐洲國家?

  “尊敬的陸大使,我僅代表我國國王陛下和議會對你的到來表示歡迎,貴國駐我國的使館也已經選建好了,希望你能滿意。”荷蘭官方代表在歡迎晚宴上,向大明駐荷使團致辭,歡迎他們的到來,並介紹了使館建設情況。


  “十分感謝貴國的隆重接待,我這邊有大明皇帝陛下和國事總裁給貴國國王和人民寫的親筆建交信,煩請閣下轉交給貴國國王,並祝國王陛下安康。”


  在雙方官員客套的對話中,大明使團和荷蘭政府開始了正式交往。之前兩國的建交事宜,主要的溝通工作是荷蘭駐爪哇的總督府來做,甚至連建交文書都是那邊的總督府代簽。也就是說直到此時,兩國正式建交的國書才真正生效。


  荷蘭人給使館團提供的駐地是鹿特丹城郊的一處小莊園,莊園占地並不大,三百多人勉勉強強夠用,不過環境到還不錯,臨河靠海,十分適宜居住。


  在未來的很長時間,大明使團的大多數人都將在這裏工作和生活。讓使團眾人表示很難理解的是,雖然這個莊園是荷蘭政府送的,但沒有地契,使團隻能免費住一年,以後要想長期住就得支付租金,或者是花錢從地主手中把地契買下來。這算怎麽回事?這些歐洲紅毛也太過小家子氣了,真是小氣的可以。


  沒辦法,為了有個長期的安身之所,大使館入駐後,第一件要辦的大事居然是找這處莊園的主人買房子、買地。這座莊園的主人倒是不錯,剛一溝通,便痛痛快快的答應了這筆買賣。價格也不是太高,三百多畝的大莊園總價才兩百多兩黃金。既然這麽便宜,荷蘭官府直接送不就完了?他們這麽大的國家是掏不起這點錢嗎?真是很讓人無語!


  很是不痛快的駐荷大使,連夜給大明國政院和李總裁寫了一份奏折,建議國內給荷蘭使館的駐地也要收錢。他們都如此小氣,咱們也不能白大方,這才叫外交對等。


  三百多號人來到這種陌生的地方,剛開始的生活肯定有諸多不便。和當地官府、百姓交流就是個問題,買個菜都很麻煩。沒有當地的貨幣,使團帶過來的大明紙幣,這裏的人很少有認識的,他們覺得這是拿紙來換東西。雖然大家對這事提前有過準備,從國內過來的時候,是帶了一些金銀這樣的硬通貨,可金銀這種東西價值太大,日常使用起來並不方便。由於不懂當地貨幣的兌換比例,大使館在換錢的時候,可是吃了好幾次虧。荷蘭人在這方麵做的實在是太差了,把大使館安排進莊園後,就啥都不管,壓根沒考慮他們在生活上的諸多不便。


  語言不通的問題,之前也有準備,過來的工作人員不少是到海事大學專門學習過荷蘭語言的。可問題是,這些人學的也不怎麽精且都是官方語言,一和這地方的百姓實際打交道,就互相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麽,隻是隱隱約約的能聽懂一些名詞。這感覺實在是太令人難受了,每次出門要和本地人交流,都得費很大一番功夫,弄的很多人都有了出門恐懼症。


  陌生的地域、陌生的文化、陌生的語言,在這地方生活實在是不一般的挑戰。怪不得在離開天津的時候,李總裁對大家說,外事工作千難萬險,大家一定要拿出披荊斬棘的拓荒精神,才能把這工作幹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