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明武勳> 第194章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第194章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經曆了地府八百年,愣是把一個喜好玩鬧,貪圖新鮮,好奇深重的家夥,變成了耐得住寂寞的家夥。


  幾天下來,正德小皇帝真沒出去玩,沒去南京行宮,沒去拜祭誰,也沒去秦淮河,讓張破虜不斷念叨秦淮河的好。


  正德小皇帝發笑,這個隻會打嘴炮的家夥,真找個妹紙送他,保證這小子渾身僵硬,全身隻有一處發軟。


  小皇帝把夏助等人統統打發了出去,身邊就留下張尹,連同張破虜、朱麟,以及屁顛屁顛跑過來的小財主徐鵬舉。


  可今天,這些人都不在。


  因為,張永剛好到了南京,被影衛直接帶了來見正德小皇帝。


  張永頗有軍事才幹,行軍打仗一道,較之劉瑾、穀大用要強上許多,這廝帶著些番子,連同百十個錦衣衛,不但跑到了廣西,還跑了一趟廣州。


  之後,順著水路,沿長江向東,到了南京打尖,就被影衛找到了。


  張永的臉,一如既往白嫩,一路奔波下來,這家夥反而更白了。


  張永笑眯眯地上前磕頭,抬起頭的那一刻兩眼通紅,繼而變得水汪汪,旋即豆大的淚珠就流淌下來,然後開始嚎叫:“陛下,想死奴才了!”


  正德小皇帝笑眯眯地看著張永,這個狗東西的絕活,比劉瑾穀大用要強得多;但凡這家夥要流馬尿,其專業程度,比後世的影帝影後也不遑多讓。


  可小皇帝是了解這家夥的!


  這廝不但敢親曆箭矢,衝鋒上陣,還是行軍布陣的一把好手;因為,這廝的人生偶像竟然是鄭和!


  就是成祖朱棣時期的三寶太監!

  隱藏白嫩大臉,與眼淚收放自如之下的,是一顆奔放不羈的心靈。


  正德小皇帝之所以未給張永安排位置,不是劉瑾霸占了司禮監,也不是苗逵仍然占據禦馬監,而是他對張永早有安排。


  將來,大明海軍的監軍!


  除了這個私下裏,偷偷給正德小皇帝灌輸海洋概念的狗太監,之外再無他人!


  對於,上輩子小皇帝是動過心的,隻不過拗不過文武大臣,兼他上一世也不懂海洋的重要性;可這輩子,小皇帝根本不與人商議,直接把朝鮮的船拿過來做樣板,還讓丁大匠,以及他的寶貝徒弟徐煥,一起參與海船製造。


  於海船打造一事,小皇帝不但親自參與,其耗費心力,花費的資金也是天文數字。


  見正德小皇帝笑眯眯,雖有親切之意,卻笑吟吟地等著自己拍馬屁,張永臉色逐漸變了。


  這個太監雖然是影帝,可拍馬屁這門功夫,連苗逵都不如。


  除了來來去去“陛下,奴才想死你了”,又或者“陛下,您精氣神真好”,再或者“陛下,您真厲害”之外,再無新鮮詞匯。


  見張永逐漸尷尬,正德小皇帝終於忍不住笑起來,道:“朕幾個伴伴中,就你不會說些好聽的話兒。”


  張永尷尬道:“老張隻會給陛下辦實事,真個不擅長討喜話……”


  好吧,正德開始與張永談正事。


  張永道:“啟稟陛下,崖州島已經選好位置,兼收購了絕大部分土地,島上生活的小民,也得了銀子,近乎全數遷徙……”


  正德連忙問:“那些小民可已安置好?”


  張永拍著胸脯,道:“陛下放心,奴才於廣州一帶收購了大量土地,優先安置崖州之民。”


  正德小皇帝點點頭,等張永繼續說:“奴才之後去了廣州,將西村舊址周遭,連同近港、虎門地區,收購了諸多土地,就等修繕道路了。”


  “另外,奴才令手下由江西、江蘇等地,招募了大量瓷匠,也於當地請人重建了窯瓷廠……”


  正德小皇帝不掩飾喜色,對張永此行,感覺極其滿意。


  張永出發之時,僅僅隻有一個目的,就是去崖州,也就是後世海南三亞,去找一處可建深水港的地方。


  但這個太監辦事用心,舉一反三,立即想了許多……陛下既然要開海禁,要貿易,那就近生產絲綢,燒製瓷器,是不是更便捷些?


  這麽一想,張永靈感如泉湧!

  他瞬間想到了廣州,這個宋朝海上“窯瓷”之路的起點。


  西村窯舊廠!

  此時,西村窯雖然仍然有人燒製……但說老實話,被江西及北方等地打得落花流水。


  隨著時間推移,大部分舊址已經荒蕪。


  張永剛好撿了個大便宜!


  之後,他又去虎門收購了老大一片土地,令正德小皇帝看得咋舌。


  因為,這個地方怕不是一直從虎門,收購到了澳門!甚至,把後世的江門、珠海、中山都給收圓了!


  但花的錢,卻不過堪堪百萬銀子。


  張永並未用強,他一到該地,就發現雜草叢生,幾近荒蕪……說實在的,宋蒙崖山海戰之後,蒙古人鑒於死的人太多,怕有冤魂索仇,故下令不許人靠近;兼大明開國之後,又嚴令海禁;更兼,此地近伶仃洋,外海海盜呼嘯,最喜此種蠻荒之地。


  生活在此地的,幾乎是遷徙無望,多耕少收,又或者偷偷下海之民。


  比如澳門,就是一個荒蕪小島;若非是漁民偷偷出海,需要個落腳之處,兼此地亦有水源,否則鐵定是個孤島。


  故此,此地不但人少,連地也未開墾多少。


  那個地主老財一聽張永的來意,連連拍著胸脯,說無論是土地收購,又或者憑證辦理,連同說服其他人,統統包在他身上。


  就這樣,忙了數日,那個白嫩可以和張永一拚的地主,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將此事辦妥了。


  張永亦未去遷徙此地之民,反而是依照正德小皇帝的心意,和此地小民重新簽了一份合同——無論農具、耕牛、糧種、水利,連同小民的房舍,統統由張永負責,小民們隻負責耕種,之中收獲的三成,歸於張永。


  別看大明十五稅一,可要再加上亂七八糟的稅收,小民種一畝地,能到手有三成,就已經是天大好事,更遑論張永保證,一應苛捐雜稅由張永負責繳納;天災時,更由張永負責救濟。


  天大的利好之下,小民雲集而來!


  若非是張永著急去江西,他非得將此地好好經營一番。


  之後,張永留下了幾個錦衣衛,給當地府縣塞了些銀子……不得不說,天子的親近太監給地方官塞銀子,唬得一票人雞飛狗跳。


  張永陰惻惻地道:“咱家好處也給了,禮數也盡了,可要咱家辦的事情出了岔子……諸位大人,屆時休怪咱家不講情麵!”


  一應地方官,連忙點頭不跌,辦事效率忽然創造了曆史記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