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9章:一邊打一邊談
“好在馬芳提前有防備,才讓土蠻沒有得逞。”
張居正與嘉靖皇帝在湖畔的亭子中談論國事。
王崇古和馬芳在追擊阿勒坦時,東北方向的土蠻趁機南下入侵,好在馬芳有才,提前有防備,沒讓他們得逞。
“馬芳是帥才,堪當大任,朕沒有看走眼。”
嘉靖皇帝說道:“有他在,東北防禦不會被土蠻攻破。可惜這次沒有斬殺阿勒坦,倒是讓他死在了王廷,不然大可借此好好震懾韃靼各部。”
張居正有自己的想法:“其實阿勒坦沒死在聖上兵鋒下,也是好事。他一死,韃靼內部便會互相爭鬥,數年內不可能與大明發生大的戰事。
王崇古已經與幾個韃靼部落接觸,或許能扶持一個與大明親近的新王。
不過,他們有要求,希望大明放開邊境通商限製,允許相互間通市。
臣以為,一旦談成,可以允許互市,以保邊境安定。”
張居正是希望不要有大的戰事,才更利於他實施新政變法。目前南麵倭寇,北麵韃靼數年內難有大戰事,也認為東北麵的土蠻族不足為慮。
隻有嘉靖皇帝最重視土蠻族,因為曆史上大明就是被他們取代的。
不過,眼下而言,土蠻族的實力還遠不如韃靼。
“一邊打,一邊談,隻有把對方打服了,他們才可能安穩。”
嘉靖皇帝說道:“最好能收腹河套地區,當然若是有困難,就先保證為新政創造一個安定的外圍環境,等新政後富國強兵,再取失地不遲。
還是如舊,你來主持實施新政,朕會堅定支持你。”
張居正心中感動,現在的嘉靖皇帝,讓他想起了秦孝公與商鞅。
“臣定不辜負聖上!”
張居正鄭重的一拜。
嘉靖皇帝則沒想這麽多,想的主要還是盡快幫助張居正完成新政變法,獲得任務獎勵。
曆史上的張居正新政變法,總體上是失敗了的。
這次係統定義的成功是何程度,嘉靖皇帝心裏沒底,所以才要全力支持張居正進行變法改革。
不知不覺,就讓張居正有了這種“君去青山,我是鬆柏”的錯覺,感動的一塌糊塗,恨不得“士為知己者死”。
張居正離開後,黃錦緊忙趕來。
“主子,四月的賬目已經整理出來了,請你過目。”
他拿著的是皇家紗坊,皇家香皂,皇家文具坊,皇家玻璃,皇家織布坊,順天報等等在四月的賬目情況。
“放在一邊,朕之後看,先說說大致情況。”
嘉靖皇帝此時坐在亭子邊,麵向湖,拿著釣魚竿在釣魚。
黃錦想了想,開始說:“主子,皇家紗坊現在有一千餘架紡紗機(珍妮紡紗機),比年初預算要好許多。
還是以棉紗為主,增加了毛紗和麻紗產量。各種紗線目前銷售穩定,加上皇家織布坊消耗,當月所產紗就快去消耗完……”
“皇家織布坊,目前已有八百架織機,不過等為江南織造局製作的織機完成後,下半年全力為皇家織布坊製作織機……棉布,絲綢,麻布都有生產……”
飛梭織布機,主要是手工彈簧的產量限製它的製作數量,目前主要是先滿足江南織造局的數千架,然後再大量擴大皇家織布坊的織機數量。
“皇家玻璃坊的情況……皇家香皂……”
說來說去,無非是都在不斷擴大規模,增加一些新的品種。產品多了,基本不愁賣,獲得也就隨之增加。
此刻,嘉靖皇帝更關心順天報在四月的銷量:“好,其他的先不說。說說順天報四月賣出多少,獲利有沒有超過一成?”
黃錦頓了頓,說道:“回主子的話,順天報,四月發行四期,總計賣出十一萬六千餘份。
比三月增加五萬餘份,根據各地報亭銷售的情況來看。
兩京國子監,賣出近三萬份;順天府內賣出五萬七千餘份;南直隸及江南地區賣出兩萬多份。
獲利上,有近五成。”
目前,順天報主要是在順天府,南直隸,江南地區建立報亭進行售賣。
而南麵的順天報,要比順天府晚一兩期。
不管怎樣,四月份的順天報超過了十萬份,而且獲利近五成。
加下來,就是要保證銷量隻增不減。
“接下來要繼續擴大銷量。”
嘉靖皇帝說道:“對了,有沒有商人對順天報感興趣?希望在其他地方賣順天報?”
意思就是有沒有意願當經銷商的商人。
黃錦這方麵沒注意:“主子恕罪,奴婢下去後就去過問。”
嘉靖皇帝沒生氣:“不管有沒有,以後都可以找一些商人為順天報在地方銷售順天報,可以讓一些利給他們,有利可圖,應該能找到一些這樣的商人。
當然,順天報需要安排人,監督他們,不能讓他們隨意大幅度漲價出售,也不能打著順天報的名號做其他勾當……
以後皇家紗坊,皇家織布坊,皇家玻璃坊的產量大量增加後,也可以分給一些商人去幫著賣,給他們獲利空間,能省去許多成本,又能增加銷量。
最好,讓這些新物品,賣到大明各州,各府,各縣去。”
黃錦認真的記在心裏:“奴婢記下了,馬上去安排。”
嘉靖皇帝點了點頭,然後問:“青少年班一些人安排到各坊去學習,表現如何?”
“為主子做事那是他們的榮幸,都很賣力的學著。”
黃錦回答道:“他們中,將來會去主子期待那樣,有的會成為出色的賬房,有的成為製作紡紗機,織布機,玻璃的技術人才,有的也會成為出色的掌櫃……”
銷售,產量,技術等等術語,是嘉靖皇帝說出來的,謊稱是從仙器上所學專業術語,黃錦等人聽了自然會記下,然後運用起來。
目前青少年班已經有六十多人,基本是前麵,會將他們培養成各方麵的人才。
比如:作畫,書法,技術工,賬房先生(會計),音樂,經商,夥計,老師,算數特長,廚師,醫生等等。
隻要有一技之長就可以。
先學基礎知識,然後安排他們去“實習”,學著如何運用,然後精通一技。
三年時間培養出六十個一技之長的人才,嘉靖皇帝覺得應該沒多大問題。
選幾百個培養,總能出幾十個人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