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今日殽之戰
旅順港幾乎位於狹長曲折的岬半頂端,東麵百裏外的遝氏(大連金州)則位於海岬最狹窄處,東靠茫茫山嶺,西控海岬,樞紐遼南。
公孫度立於遝氏城頭,執鞭西指:“占據遝氏就將原本一體的半島切割為旅順海岬、遼東半島南側平原、西北側平原三塊。
劉備若來,本官遣一將守遝氏,自率大軍守城西山地平原之交,以為掎角之勢,劉備必無能為力,無功而返!”
公孫度的屬下都相信郡守的法,放開膽子搶劫財物,掠奪奸淫美貌女子,使得百姓哭泣於道。
公孫度的自信並非空穴來風。遝氏城牆已經被遼東軍加高一丈,達三丈高,並增加了翁城、馬麵、外壕。。。又從西門口外壕,修建長長壕溝和圍牆,一直延伸入海,牆北,一座座塔樓也拔地而起,能夠發現二十裏外的一切人影、鬼影。
而且,公孫度比之前更謹慎,長牆不止一道,而是模仿劉備在敖倉,修健平行的兩道,如同甬道,牆上可站人,屯兵甬道中央,有牢不可破之姿!
。。。
“公孫度不愧是懂兵法之名將!”
觀察遝氏防禦後,即使以荀攸之智謀,徐嶽之機巧,亦難想出減少損失的進攻方案。麵對絕大多數對手,公孫度經營的遝氏防禦都堅不可破。
“為什麽要攻堅程?何必要攻堅城?”
劉備運用創造性的思路道,“孫子曰,上兵伐謀,其下攻城,又曰善攻者動於九地之下!公孫度想讓我們在遝氏城下碰壁,我們偏不!”
正常情況下,控製了遝氏縣,就控製了樂瀾遼東郡治襄平的沿海通道,控製了東萊郡與遼東郡的交通。可青州有強大的水軍,遠超公孫度想象,這就為戰爭提供了嶄新的思路。
五月十一日,劉備將三萬人,沿遼東灣北上,一戰而破平郭縣(蓋縣西南),反而將公孫度軍後路切斷。劉備遣昌霸進駐平郭,而自帥張飛、太史慈等乘船沿渤海兵北上,一路掃蕩郡縣,將沿途糧食全部搶走,破營口,最近時距離遼東郡治襄平隻200裏。這種搶劫的事,劉備以前從沒幹過,對付侵略者公孫度決計不客氣。
沒有步卒能夠無後方作戰,無糧食作戰,屯三萬於遝氏的公孫度這才明白自己犯了多大的錯誤,隻好帥主力二萬五千人倉促撤離遝氏,往襄平返回。
“昔日秦國越過晉國進攻鄭國,晉國利用函穀關上百裏道路險峻地形,在殽山設伏,大敗秦國之師,殲滅三萬人,史稱殽之戰。今日我軍亦設伏於遼東灣沿海險峻處設伏,公孫度的下場,猶如秦國的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將吧!”
沿路層層騷擾設伏,疲憊公孫度軍,最終大破之於蓋縣南大清河,俘虜萬人,公孫度僅帥萬餘人逃回襄平。
。。。
正當劉備打算完全解決遼東郡問題時,公孫瓚親自從右北平郡趕來調停,要求劉備放公孫度一馬。
和議在平郭縣召開,公孫度的使者王烈,帶來了公孫度的書麵讓步,將平郭縣及其以南的遝氏、西安平、番汗之地,全部劃歸於青州。
劉備考慮到公孫瓚的麵子,考慮到難以完全消滅公孫度,且公孫度能夠抵擋北方少數民族南下、抵擋高句麗,也就同意了,要求與之貿易,青州賣出茶、酒、鐵等,遼東賣出馬牛羊、毛皮、藥等。
之後,公孫度不得不將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其他問題:消除異己,安插故舊親信;治理水患,解決農業問題;與烏桓爭鬥。
。。。
劉裕留夏侯博守遼南,任命為遼南都尉,令他凡有軍政大事,都要請教東萊和盧植的意見,自將兵返回。
王烈歎息道:“劉備到底是什麽樣的人呢?為什麽鄭玄、邴源、管寧都投入其麾下?”
同樣是青州名士的鄭玄、邴原、王烈、王修等投效,劉備相對柔和的手段,仁義的美名,以及青州刺史的名頭,能得到中原士子的認可,從而得到更多百姓的投效,壯大了力量。相反公孫度不盡做出戰爭賠款,還失去了大批青州移民人口,遠遠無法和曆史上那個帶甲十萬的平州牧相提並論。
王烈等滯留遼東郡的青州人,自此皆人心思歸。
。。。
市場、技術、人口等要素,共同推動東萊郡,北海東部,帶方、夷洲的諸多產業得到很快發展,一舉超過南方的兗州豫州,北麵的冀州,成為黃河下遊除徐州之外最富庶、經濟活躍度最高的區域。
家資巨億萬的麋竺就屢次驚歎、震驚於劉備選取發展極點的獨特而廣闊的思路。
青州的核心產業主要分布在東萊、帶方、靜海,包括:農業,軍事、造船,冶煉、海洋運輸、高級紡織等。
靜海製造馬鞍馬鐙,箭矢,盾牌,皮甲、鐵甲等。
帶方有甕津鐵礦,鐵礦冶煉,鐵器製造、高級金屬製造、金銀貨幣製造
東萊有高級紡織、海洋運輸、大中船隻製造,鐵器深加工等產業以及各類完整手工業。
同時,將一部分利潤較低的產業外包到樂浪、帶方、日本九州、夷洲。
例如夷洲特產主要是水稻、各類瓜果素菜,快生木材,漆器,能夠建造中型海船。樂浪有大型煤礦,樂浪、遼東盛產馬匹、牛羊、人參、鹿茸、鬆子、皮毛、皮革。日本則產金銀、稻米、硫磺等
產業分工已經形成,東萊郡占據了製高點,從周邊輸入原材料,生產產品再賣給周邊,當然遼東也是原材料供應地和商品傾銷地。從中獲得利潤可以部分彌補沒占據遼東郡的遺憾。
。。。
解決好遼東南部問題後,就能把注意力重新返回下焦點雒陽。
青州牧的幕僚團隊,酈炎、任旐、邴原、荀攸等都認為,董卓掌握朝堂的時間太短,內外有這麽多反對者,對他心悅誠服的士人、官員太少,政治上全國各地的掌控能力實在有限,軍事上也不可能短期內完全擊敗袁紹為首的關東聯軍。
既然軍事、政治上董卓都不處於優勢,那麽失敗應該是必然的了。
盧植卻不太讚同,他認為:關東軍雖然聲勢浩大,卻沒有能力攻破險峻的潼關、函穀關。而董卓掌握了長期與羌兵作戰的精銳雍、涼州邊軍,以及中央主力精銳的南北軍。戰爭應當是長期的,持續的,國家必然因此陷入混亂,直到關東、關西兩大陣營中的一方倒下,至死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