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 爆款該有的樣子
隨著數字單曲的衝擊,實體唱片的市場規模相較於唱片盛世時代已經萎縮了九成有餘,曾經遍布大街小巷的唱片店已經紛紛關門。再加上一些連鎖超市和零售店也加入到實體唱片的銷售終端,目前也就是一些中大型城市還能看到唱片行。
而唱片行在經曆了這次市場的殘酷摧殘之後,也分為了兩個發展方向。一種是走向規模化,成為那種連鎖唱片行。依靠著和唱片公司合作推出限量版以及邀請歌手前來站台,連鎖唱片行也慢慢站穩了腳跟。同時連鎖唱片行因為規模大,什麽樣的唱片都能找到,所以對於城市年輕人來說,閑暇時間逛逛唱片行也是不錯的選擇。而另一個發展方向就是走小眾化,完全和商業主流背道而馳。比如那種專門買爵士、福音、靈歌等類型音樂的黑膠唱片行往往還會兼做咖啡店、書吧等業務,成為一些中產階級進行精神消費的場所。
不過不管是哪種路線,唱片盛世的榮景已經不在,那種動不動就排隊等唱片行開門的場景已經很多年不曾見過了。不過今天,各大唱片行的老板忽然發現有不少人都在唱片店門口等著自己開門,而他們也猜到他們是為什麽而來。
錦繡時代唱片現在已經不同往日,當年自己旗下沒啥大□□手,唱片銷量一直平平淡淡,所以身為唱片銷售的終端商們都不願意給推薦位置。別看唱片行裏掛的海報挺多的,但是店家和行內人卻知道哪些海報是真正的推薦位,哪些海報隻是掛在那裏美化唱片行牆壁的。
和唱片公司不同,唱片行的業績是徹底與唱片銷量掛鉤,所以他們的推薦位永遠都是優先照顧那些有能力賣出唱片的歌手。別提流量,唱片行隻看銷量!但是自從IN5的《夜空的彼岸》和hySee的《光榮》兩張唱片大爆之後,各家唱片行聯係錦繡時代的次數就勤快了許多。
的確,唱片公司通常不會得罪唱片行,給各大連鎖唱片行的唱片數都是一樣的。但是,補貨數度和補貨量呢?任何一家唱片行的老板最不想說的話就是,“對不起,這張唱片我們這裏沒有。”因為你說出了這句話等於是永遠被這個消費者拒絕了,那簡直太可怕了。因此誰能從唱片公司拿到最快和最多的補貨,這可是唱片行老板要考慮的重要大事。
各大連鎖唱片行的旗艦店都已經將主要的海報都換成了IN5了,特別是入口那個展示架已經全部換成了IN5的新單曲。要知道,入口處的展示架通常都是好幾個歌手或組合的唱片來瓜分的,但這次卻全部給了IN5的新單曲。不僅如此,展架兩邊的通道上也放著IN5、BLAZE、J.O.Y.和hySee的作品。雞賊的老板希望順帶刺激下這些唱片的銷量呢。
《Lio》的實體唱片采取了“一綁五”的“商法”,即普通盤一個版本和限量盤五個版本。普通盤就是一張CD,封麵顏色是白色,封麵照是IN5五人的合照;而五個版本的限量盤則分別對應到每個成員的代表色,而且封麵也隻有成員的獨照。和普通盤相比,限量盤加送了一張DVD,裏麵包含了《Lio》兩版本的MV和Making花絮;同時還有成員的Photo Book。雖然限量盤的售價貴了快一倍,但是算上贈品還是比較劃算的。
隻不過組合五個人不知道的是,限量盤每個版本的印刷量是不同的。最多的自然是馮煜,他的黃色版印量占了限量盤總印量的一半;剩下的四個版本裏,黃喆和劉唱又是一個檔次,各占了一成半;最後就是王世偉和孫歌陽,各占了一成。段遠很想知道,這些人的人氣到底能帶來多少的賣氣。這也決定了在他們解散之後,他們各自能獲得多少公司的資源傾斜。
不過段遠的手腳並沒有被IN5的成員所知,他們現在正忙於奔波在各大電視台和電台之間,趁著這段時間努力地上節目來進行唱片推廣。而各家電視台和電台也知道這個時候是邀請IN5的最佳時機,因此各種節目通告是雪花一般紛至遝來。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IN5最近合體的次數越來越少,基本上除了發唱片的時候都是各忙各的,想要一次性邀請到他們五個人,難度太大。
其次就是媒體與唱片公司之間有個默契,那就是宣傳期的歌手或組合上節目,節目組的通告費一般是不給的,而是隻給車馬費報銷即可。這就是說,以現在IN5的行情來說,要邀請五個人一起上節目,那費用起碼在5萬元每小時。所謂的每小時不是說節目剪輯出來有多長,而是從這五個人出酒店開始到節目全部錄完為止。中間不管是吃飯上廁所,還是塞車啥的,節目組都是要給錢的。這還不包括五個人及其團隊的機票和酒店錢。但是如果來宣傳,五個人隻要給1000元車馬費即可。這一算,多劃算啊!
IN5這邊自然不是什麽節目都上,而且要上節目必然要帶上J.O.Y.。連帶著,三個小妮子這段時間的曝光量也是直線上升。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三個人的社交賬號關注度那可是翻番地往上漲。如此高密度的曝光量,自然也給唱片銷量帶來了最直接的刺激。
周一,當《流行音樂》和亞洲音樂電視網分別公布了自己的榜單之後,大家立刻被嚇得無話可說。雖然大家知道《Lio》會是爆款,但是沒想到居然是如此BUG的爆款。首周三天銷量就是300萬張,直接破例華語流行樂壇的首周銷量紀錄。不僅《Lio》爆紅,連帶著《戀人未滿》居然也以首周破白金的銷量拿下了各大榜單亞軍的位置。與此同時,IN5過去發行的唱片也全部回春,在榜外的紛紛擠進榜內;而原本在榜內的則排名提高了一大截。事到如今,再也沒有人敢小覷IN5的實力了。
不過隨著IN5的爆紅,越來越多的娛樂公司也看不透錦繡娛樂對IN5的運營策略。按照一般的案例,此時不應該趁著IN5當紅的時候立刻簽下一大堆代言,然後開始進軍影視圈麽?可偏偏IN5到現在為止不僅沒有簽新的代言,甚至連舊的代言也紛紛不再續約,幾乎是身上毫無任何代言合同了。就算有幾個廣告,那都是短期合作的廣告,算不上代言合同。而至於進軍影視圈,除了孫歌陽有在綜藝節目當固定嘉賓之外,其餘四人幾乎都沒有任何演出合同。如果說當初馮煜的慘敗讓錦繡娛樂對進軍影視圈有所保留的話,但是狂接代言不是最基本的操作麽?難道說錦繡娛樂還在憋什麽大招?一時間,各大娛樂公司風聲鶴唳。
“現在公司估計騎虎難下了吧?沒想到臨解散了,IN5還能爆發出如此強大的人氣。”馮煜在自己的保姆車上,有些意興闌珊地說道。
IN5的內部裂痕已經越來越大,原本五個人還能勉勉強強坐一輛保姆車,現在大家基本都是各自都自帶保姆車了。而且最明顯的是,IN5的休息室已經徹底分開,這在電視台內部已經不是啥秘密了。電視台內部的高人也不少,看到IN5這個樣子,大概也猜到了IN5的問題了。
“甜姐,你說公司會不會舍不得解散IN5?我看遠哥那邊最近也是糾結得很,總覺得砍了這棵搖錢樹有些舍不得呢。”
“不會的,公司對你們的規劃非常清楚。”梁甜一邊用筆記本電腦查看各大媒體對馮煜的報道,一邊眼也不抬地回答著問題。
和馮煜相處久了,梁甜能夠感覺出馮煜對公司的那種“叛逆感”。不過梁甜也不好說什麽,畢竟馮煜有這個資本。這個資本一方麵來自馮煜的才華,馮煜的能力在圈內已經不是秘密,想要從錦繡娛樂挖走馮煜的公司大有人在;另一方麵則來自段遠的“寵溺”,是的,說是“寵愛”都不夠了,因為段遠給馮煜的待遇幾乎是公司裏前無古人的。隻不過段遠是郭董的寵兒,所以沒有人敢說段遠對馮煜的寵溺。
“再說了,你在這個組合已經是對組合的拖累,組合也到了必須‘分苗’的時候了。”
“分苗”是一種農業技術,當育種的苗秧發育到一定的時候就要將這些苗秧分開。否則苗秧裏發育最好的會將這塊土地的全部營養奪走,剩下的苗秧就隻有死路一條。這是自然選擇,但人工培育肯定要規避這個問題,所以就是將其他苗秧移走。而IN5現在的問題就是馮煜的人氣已經超出了IN5所能承受的極限,如果IN5繼續保持現在這樣的方式運營下去,那最後的結果就是五個人撕破臉。現在五人還能在公司的壓力下保持麵子上的團結已經很困難了,再過幾年恐怕就壓根不行了。所以趁著IN5還有人氣的時候,將五個人分開是最好的選擇。至於分開好誰更紅,誰會糊,那就是個人各自的命運了。
“甜姐,你有沒有想過將劉唱的經紀權也拿到手?”馮煜仿佛小惡魔一般地誘惑道,“你看我不需要你費多少心,而劉唱這孩子也頗為自律,帶起來也不是很麻煩。”
“劉唱麽?”梁甜合上了筆記本電腦,開始思考起來。
從IN5內部的人氣排行來說,劉唱目前大概是第三、第四的樣子。但是從發展前景來說,劉唱有些失分。劉唱是那種王道偶像路線,天生的娃娃臉,因此當他還年輕的時候自然是很受歡迎的。但是男藝人的演藝生命通常都很長,女藝人到30歲就該思考是否淡出演藝圈了,可男藝人到30歲甚至40歲還能再煥發第二春。可劉唱的長相顯然不適合30歲的時候,所以意味著劉唱很有可能在30歲左右就宣布退出了。
“你不覺得他的長相太嫩了麽?到了以後,這個長相很吃虧的。”
不得不說,梁甜的擔心是很有道理的。男藝人如果到了30歲之後還要走嫩男路線就幾乎是自己找死了。別看大家會說這種不老藝人是“凍齡”是“美魔男”,可影視資源有給他們的麽?或許偶爾可以接一下綜藝節目,但是電視劇和電影呢?一個30歲的娃娃臉能夠演出什麽呢?演兒子、弟弟不覺得奇怪麽?但演中年人角色又不覺得違和麽?
不過這種萬年偶像型臉蛋的藝人不也是絕對沒有出路,那就是不斷用好的影視資源砸。年輕的時候可以演美少年,中年的時候可以演美中年就是了。但這一切的前提是你的演技能不能挑起這部劇,因為到你演美中年的時候你就已經是真正的主演了,要為收視率和票房負責的那種。
※※※※※※※※※※※※※※※※※※※※
第二更了,繼續為剩下的三更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