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劍指中原048
緩緩的時光流逝,七月悄然而至,閑暇的人們開始變得忙碌。
新野,經過半年的勞作,21世紀小麥成功在漢末現世,望著成片金黃的麥田,百姓都蕩漾在豐收的喜悅中。
總麵積一百二十萬畝的麥田,十萬百姓的身影出現在每個角落。
麵對巨大的豐收,新野男女老幼都是齊上陣,青年在田裏收割,小孩子四處嘻笑打鬧,一副祥和的喜悅回蕩在田野間。
董禧被呂布調來掌管收存,孫輕帶著軍隊維護次序,呂布挽起袖子親自下田收割。
新野軍民忙得熱火朝天!
看著一車車滿載的糧食運往新野,呂布心中撫慰!有了這些糧食,自己就可以放手一搏。
經董禧統計,共收獲了三百一十二萬石小麥,其中二百四十萬石存入糧倉,七十二萬石流入百姓家中。
在呂布的鼓勵農耕政策下,平均每畝產量高達兩點六石左右,算是超額完成指標。
這七十多萬石糧食,可供百姓食用兩年有餘!家裏勤勞者甚至可以達到三年。
這麽多的糧食在百姓手中,有人便拿出多餘的糧食換錢,於是呂布讓董禧進行了收購。
現在是豐收季節,糧食售價要比平時低很多,有些地方都已垮價到6銖一鬥了,相對於華南地區還好些,差不多在9銖一鬥的價位。
呂布為了不讓百姓吃虧,便讓董禧以每鬥十銖的價格收購,算是全國最高的了!
當然,這政策隻針對新野本地戶口。
政策一出台,百姓那是樂開了花,紛紛對呂布感恩戴德,皆是拿出家中餘糧賣給呂布。
這一收購,倉庫又增加了三十萬石的糧食!現在的新野,可謂是糧倉爆滿。
於是呂布下令,讓孫輕將糧食運往各州郡,多餘的糧食儲存在虎牢!畢竟還是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呂布才能安心。
新野大豐收,自然少不了小皇帝,呂布讓董禧挑選其優質的精品小麥千石,送往安邑。
劉協接到糧食,也是樂開了花!連連稱讚呂布忠心愛國,是國之棟梁。
新野的鼓勵農耕政策,經實踐,效果很明顯!於是呂布決定在關中地區全屬地推廣。
這天,呂布正在和陳宮商議實施的問題,沮授找來。
“主公,新農耕政策,新野實施有效,關中實施卻是不可。”
呂布疑惑的看著沮授,這有區別嗎?
“公與何出此言?”
沮授拱手言道“新野百姓貧窮,無世家立足,主公一鼓勵,百姓便以響應!”
“然者,豫州百姓富庶,世家諸多,主公若是任用此法,必定衝擊世家豪族利益!此為將保民而失利也!萬不可取之。”
呂布緩緩踱步思慮。
這農耕政策,是偏向百姓的,要是過多給百姓好處,士族將無法掌控百姓,無疑是變相打壓士族!
然而自己要在關中立足就必須得到這些人的支持,這樣一做,隻會把他們越推越遠。
想通這之間的利益關係,呂布不禁直冒冷汗,差一點就給自己挖了一個深坑了。
在古代五千年以來,階級的鬥爭從來沒有停過,你要想得天下就必須站在士族階級這一邊!這是一個曆史性問題。
於是呂布感激的拉著沮授的手“公與一言,呂布茅塞頓開!不然呂布悔之晚矣!”
沮授笑道“主公也莫灰心,授有一策,便可名利雙收!”
“公與淡言無妨!”呂布誠懇的道。
沮授高深的笑道“主公隻需政策稍微改動,將權力交給士族,讓他們去執行政策!如此一來,政策可以正常實施,士族無不歸心於主公,豈不是名利雙收乎?”
“將權力交給士族?”呂布甚為不解。
沮授點頭笑道“對,主公可以把土地劃分給士族,每季度我們隻用征收相應的賦稅!這樣,即可以籠絡人心,又能不失大體,何不為之?”
呂布聽後豁然開朗“好,就按公與說的辦!”
東漢其實就是一場士族集團之間的鬥爭,就拿潁川來說。
潁川在漢末三國時期,這就是一塊金字招牌!潁川向全國各地輸送了大量優秀人才!可以說“得潁川者得天下。
和其他大族一樣,亂世中潁川大族,如荀家、陳家、鍾家、辛家、郭家也多頭下注!
比如荀彧他親哥荀諶就在袁紹手下任謀主,辛毗亦是多次為呂布獻計獻策。
因為鄉黨情節,潁川謀士大多把第一份目光投向了河北袁紹集團(袁紹乃汝南汝陽人),比如荀諶、郭圖、辛評;有的跳槽到了曹操、呂布集團,比如荀彧、郭嘉、辛毗。
於是在曹操身邊形成了以荀彧、荀攸、戲誌才、郭嘉、鍾繇、陳群等為代表的潁川謀士團。
潁川派不管戰略還是戰術都給曹操集團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曹操對潁川信賴之深以至於令其一家獨大,形成了“武譙郡,文潁川”的格局。
荀彧任尚書令,攬朝政;陳群任司空西曹掾屬,管人才選拔;郭嘉、荀攸負責戰略戰術謀劃。
曹操靠潁川譙郡兩大支柱,一文一武相輔相成,建立起了強大的曹魏政權。
由此可見,士族集團對政權的影響有多大!籠絡士族,勢在必行。
由於各地情況不同,政策的修改,有許多的細節需要商議,呂布、沮授、陳宮可謂是秉燭夜談。
其中,陳宮提議發展自己的豪族勢力,這樣不僅能為軍隊提供資金鏈,還能慢慢的同化掉其他勢力。
隻要有上麵的扶持,這些人起步會很快,能夠迅速的崛起,從而達到掌控潁川的目的。
雖然這隻是一個設想,但呂布覺得可以實施。
於是第二天呂布又找到田百萬,軍隊為他提供資金,讓他在關中培養他的產業。
現在百廢待興,洛陽剛剛新建,正是一個最好的時機,隻要田百萬能夠抓住這個機會,再次建立他的商業帝國不是夢。
呂布這個準女婿的要求,田百萬沒有拒絕;對於他的老本行,要東山再起基本沒什麽困難。
一切都有條不絮的進行著,直到一條消息的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