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圖
一行人不知道行走了不知道多少萬裏。
終於將各個大洲患有水禍之地給走了一遍,並且將其記錄在案。
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大禹研究出的治水之法。
在這期間。
他們多次救下了在洪水之中不斷掙紮求生的落難人族。
也見慣了太多的妻離子散的場景。
在行走在治水的路途之中。
大禹一直都是以左手拿著準繩,右手拿著尺子,走到哪裏就量到哪裏,勘察記錄地貌。
在他手中的準繩與尺子從未放下。
此番他吸取了父親采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訓,采用疏通水道的辦法。
通過建立水道,可以使得水能夠順利地東流入海。
在這期間,大禹每發現一個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個部落中去發動群眾來施工。
因為他帶的人其實並不多,隻能夠靠著動員當地的人族,前來幫忙疏通水路。
每次疏通水路的時候,大禹都是和當地的人族一起幹活,吃住全在大水邊上。
而且這個期間,大禹治水的過程並非是一帆風順的。
途中也是遇到了很多水中的妖獸來阻撓。
甚至還有一些妖獸興風作浪,使得洪水衝破水路,淹死了許多的人族。
這些妖獸本就是生長在水中的。
在這次大災之後,他們吞噬了諸多遇難的人族,變得凶性大發。
同時也因為吞噬人族的緣故,使得修為大漲。
所以他們是不會允許大禹前來此地治理水患的,每每功成一半的時候,他們便會爆發。
害死了不少的人族。
這使得不少人族因為這些妖魔的原因,此刻都不再敢前來幫忙疏通水路了。
大禹見此情況,心中悲痛,但是更多的還是憤怒,惱怒這些妖獸吞噬人族。
他讓自己的兩位助手前往人族祖地求援。
畢竟如今共主的老師乃是佛教的藥師佛,修為高深,想來處理一些妖獸是不再話下的。
有了藥師佛的幫助,他們治理水患便不再需要害怕這些妖魔了。
但是此刻的藥師佛,正在宣揚佛教教義,根本無暇顧及這些人的求援。
畢竟有了這次的災難,他們佛教的教義便會更好的宣揚,更加可以收獲足夠多的信仰。
但是在舜的要求之下。
藥師佛也是派遣了一些修為不錯的佛門修士,讓其前往輔助大禹平定妖禍,處理水患。
在那些佛教中人來到之後。
他們一邊宣揚著自己的教義,一邊降妖除魔。
他們已經把這次前來治水當作是一個契機,一個收斂凡人信仰的大好時機。
有著自己降妖除魔的輔助。
這些凡人便會更加簡單,更加執著的去信仰我西方的教義。
更是因為如此,使得西方佛教的氣運大漲。
在有了這些佛教門徒的加入之後。
大禹治水的速度果然變快了許多,當地人族也就不再害怕妖獸發難了。
有一日,大禹治水途中路過自家門前,動員人族一起疏通水路。
但是大禹的家中隻剩下了他的妻兒。
二者知曉大禹來後,一起站在門口處看著治水的大禹,他們已經許久沒有見過大禹了。
自從大禹被人族共主任命治理水患之後。
他們一家人便再也沒有見過。
此番大禹治水來到自家門口,看著妻兒期盼的眼神,他隻能咬咬牙離去。
此地治水,大禹來回奔波治理水患。
他曾有多次都經過自己的家,但他隻是望了一眼便轉身離去。
如今水患還未處理完成。
他不能離開場地,他必須一直呆在現場,指揮著治理水患。
但凡有一點錯誤,就有可能前功盡棄。
所以他必須寸步不離。
在此地水患治理完成的時候,大禹看到了在人群中送別他的妻兒。
此時的大禹隻能相思之疼,跟著治水大軍離去。
在大禹四處奔波治理水患的第八個年頭。
大禹的妻子得因病離世,而大禹的兒子則是被村裏的人撫養了起來。
此間大禹一直隨著治水大軍四處奔波,毫不知曉。
於人族來說,他可以說是一個合格的治水官員,但是於家而言……
他卻不是一個好丈夫,更加不是一個好父親。
此間,大禹沿路繪畫出了整個黃河的分支流向,作為他治水的依據。
黃河橫穿洪荒之南、中,東三大地域。
大禹繪製這張地圖整整用了百米長的圖紙,方才將其完整的映照其上。
遠在蓬萊仙島的紅雲。
在大禹將整張圖紙製好的同時,似乎是心有感應。
抬手一拋。
河圖便隱沒虛空,穿梭千萬裏,悄無聲息的落入大禹繪製的圖紙之中。
這使得大禹製作的圖紙越發的詳細了。
此時的圖紙之上,匯聚了整個洪荒的地勢,若是能夠借來,定會為治水事業大為幫助。
在有了河圖之後,大禹的治水之路變得更加的平坦了起來。
可謂是一路順利至極。
但是就在各地即將打通水路的時候,他卻為一件事犯難了。
此時各地水路已經布置完成。
隻待功成之時打通,使得洪水流入東海,但是各地水路水位各不相同。
人族的尺子又不足以測量水位。
這該如何是好。
若是水流入東海之後,引發更大的水患可就不妙了。
就在大禹苦惱如何去測量水位的時候,他手中的河圖登時爆發出萬丈光芒。
仿佛是接引之光一般。
從虛空之中,緩緩接引而出一塊形若棍棒的鐵器。
大禹手中握著那塊由河圖召喚而出的鐵器,心中有些疑惑,但是許久之後。
他似乎察覺到了什麽。
便將手中鐵器往河水中一拋,鐵器迎風便漲,瞬間變長突破了水麵。
一時間,河水從原本的波瀾起伏,變得瞬間平靜。
鐵器上麵更是顯露出一個個的數字。
就如同一個放大了無數倍的尺子一般,就這麽矗立在河水之中,鎮壓水患。
大禹當即大喜。
此物乃是天助,有了此物之後,他便可以
一番丈量之下,大禹便明白了,兩者的水位相差估計有十丈左右,就算是黃河之水全部流進大海,也不會讓大海之水漫到大陸之上,這一下,大禹便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