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早考早超生
一轉眼的時間,初試的日子就到了。
老薑從家裏出來,來到補習班門前,就見那幫學生們和做早操時一樣,背著書包在大門口排排站,整整齊齊。
大隊裏自有的再加上從鎮裏借回來的一共三輛手扶拖拉機擦得幹幹淨淨,上麵還掛著紅綢,上書——城關鎮新路大隊的字樣,大隊主任和兩個三十多歲的鄉親,腦袋上戴著紅色的布,穿著中山裝,精神抖擻。
老薑一揮手:
“不要慌張,按學號依次上車。”
大隊參加高考的一行人坐著手扶拖拉機衝到了縣中學考場。
這下子陣勢搞得有點大,不光考生,連監考人員都看得傻了眼。
可老薑能怎麽辦?
隻能在一眾人的注目下,特別淡定地把準考證分發下去,點名數著所有人進入考場。
一群學生臨別前,恭恭敬敬地行禮:
“老師辛苦了!”
等學生們都進去了,老薑最後進入,監考老師咋舌,忍不住道:
“你這是帶著……學生來考試?”
老薑微笑,再微笑。
初試順順利利地過去,回到學校,老薑自己估了估分,唔,滿分是不大可能,但是任何心儀的學校都不在話下就是了。
那群知青考得怎麽樣,他不大清楚,自家兄弟裏應該還是很有把握,如果不出意外,失誤的可能不大。
對於研究中國現代曆史的人來說,不論是曆史學家還是教育學家、社會學家,不約而同的將1977年的冬天看作是中國現代史上的一個拐點。這個拐點不僅是國家和時代的拐點,也是許多人個體的拐點,從這個冬天起,國家的發展和個人人生命運的軌道,開始向著正確的方向延伸。“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是這次高考的真實寫照,人們將高考時段稱之為“黑色七月”,而1977年的高考,卻是個“無比涼爽”的季節。
這年的12月的冬天,全國共有570萬人走進了考場,而錄取名額僅為27.297萬個,錄取比例為29:1,而90年代初就達了3.5:1,其競爭激烈程度可謂是曆史之最。考生從66屆到77屆的都有,最小的隻有十三四歲(科大少年班),最大的則有三十六七歲,兄弟同考、姑侄一個考場、師生搭伴考試的現象到處可見,媽媽級考生給孩子喂過奶後奔赴考場的情景也屢見不鮮。
可以預測到恢複高考第一年報名人數絕不會少,這就給省裏的報名、考試的組織工作加大了難度。為了緩解報考人員過於集中的矛盾,也是為了深入地貫徹黨中央關於“擇優錄取”的方針,省招生辦製定了“地市初選”和“統一考試”的兩級考試製度,並獲得了省委批準。
經過第一輪初試,62000多人獲得複試資格。在初試中出現了很多“零分卷”、“幾分卷”和“十幾分卷”。事後招生人員都說,如果不舉行初試,讓所有報名者直接參加高考,不但是對評卷、合分、錄取等人力資源的浪費,也會因此滋生腐敗。
1977年12月10日,是江淮省高考的第一天。
作為恢複高考製度後的第一年,77年的高考有太多隨行就市的倉促遷就,都是後人無法想像的。
各省自行命題、各自安排開考時間、自行安排監考製度。
這樣的混亂,難免會帶來不規範和舞弊,也容易遭到曾經推薦製度下掌權的既得利益者的反撲。
但總的來說,還是瑕不掩瑜,為新時代的人才選拔奠定了標準。
江淮省各地,接到高考通知的速度還是比較慢的。
但省教育廳定下的考試日期卻一點都沒有延後,甚至在華東六省一市中算是早的,至少比消息最靈通的滬江市,都還早了一天。最晚的是胡建省,16號才考,幾乎比別省晚了一周。
這樣的安排,固然會讓本省考生複習準備的時間被壓到最短,但也解決了一些其他更實際的問題。
江淮省大部分疆域在長江以北,屬於南北交界的省份,又不靠海,所以在華東大區六省一市中,冬季氣候是相對寒冷的,也從來沒有供暖一說。
建國數十年來,有關部門從來就沒有過在冬天組織高考的經驗,眼下不得不考慮氣溫的因素。
時間拖得越晚,天氣就越寒冷。
為了讓考生少挨點凍,隻能早考早超生。
這種奇葩的理由,生活在空調時代的人們,恐怕想破八個腦袋都想不到。
此時此刻,老薑卻要親身經曆這一切奇葩。
他家條件一般,孩子又多,所以和其他人一樣,早早穿起了棉襖的考生,不過從精神麵貌上來說,可以說顯得非常精神。
農村考生,是按照公社和生產隊排的考場,為了防止作弊,隻是在排座位的時候,按照不同生產隊間隔縱列排開。
老薑家老大是曆屆生,所以在大隊的考場參加考試,老五還是高一,他的學校沒有應屆生,雖然開了相當於高中學曆的證明,也隻能在大隊考場裏參加考試。
而老薑和兩個弟弟是應屆生,所以,要和二中的其他學生一起參加高考。
教室裏30人一考場,人人單桌,教室窗戶上沒有玻璃,有人用麻袋封著,但還是露風,還好教室裏人多,不然鋼筆都拿不起來。
據說這試卷用紙也有一個小插曲,對於執行了幾十年計劃經濟,資源嚴重匱乏的中國來說,如何解決這眾多考生參考的試卷紙張,竟然成了一個叫人頭疼的大問題。
考生們覺得如果要考試,比方要印卷子,要評卷子,總要一部分錢,全靠國家拿也是很困難的。
大家希望報名費能夠定在一塊錢。當時政治局討論說,不要增加群眾的負擔,收五毛錢就行了。問題最終反映到老大人那裏,他當機立斷,決定將印刷《毛選》第五卷的計劃暫時擱置,調配相關紙張,先行印刷考生試卷,曆史由此出現了極富喜劇色彩的一幕。鬥爭哲學不再吃香了,代之而起的是建立在知識尊嚴基礎上的公平、競爭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