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董卓廢帝幕後的陰謀
靜靜待心中那道裂開的陰印流過腳底,匯過四肢百骸。劉協微微飲了一樽酒,才接受了眼前的事實,感覺身上的神經重新聽從了大腦的控製。直到大腦逐漸恢複清明的時候,他才發現,自己原來還算是個遇大事後有靜心的人。
“朕最近太過悻悻失意,未免有些心緒不寧。不曾想,一直騙著自己,騙著騙著最後連自己都相信了……”靈光一閃想到這個似是而非的理由,劉協裝作一副怏怏的模樣向董卓賠罪,看起來似乎心境異常沉重。
董卓本就不是善察言觀色之人,看到劉協如此作態,不由信以為真。返身坐下之後,竟然還勸慰了劉協一句:“陛下不過一童子,此事對於陛下而言,的確太過難以接受。不過,男兒生於天地間,有些事不能不做,並且,做了之後就沒有後悔的必要!”
“太師所言極是,是朕一時失態了。”劉協再度虛敬了董卓一樽酒。此時釜中的酒隻剩下一小半兒,也不知是否還能給劉協足夠的麻痹,來聽完這段離奇詭譎的故事:“如此說來,之前太師借前朝故事一步步位極人臣之舉,也是朕在幕後授意了?”
劉協口中所言之事,是指董卓獨霸雒陽兵權之後,以“久雨不停”為借口,使朝廷罷免了司空劉弘,自己取而代之的那件事。
中國是一個講究‘祖製’的國家,漢代的時候尤其如此,很多權臣加強權力的措施都是以前朝的慣例為依據,凡事都要講朝廷法度或者前朝‘故事’(所謂‘故事’就是以前曾有過被認可的例子)。漢代每每有天災異象時,朝廷往往會歸咎於主管大臣,將其罷免以推卸責任。司空主管天地水土之事,而董卓入京後出現天災,被罷免了是符合朝廷慣例的。
其實不光董卓,後來的曹操也學會了這一套。他在統一北方之後,說一不二,但在晉爵魏王時還要說‘依高祖故事’。因為東漢不封異姓王,曹操要當異姓王製度不允許,怎麽辦?就把漢高祖劉邦封韓信、英布等異姓王的例子拿出來作為自己的依據,這也是他的高明之處。其實劉邦封異姓王是迫不得已,但曹操不管這個,既然有前朝先例,那就剛好借用。
“陛下心魔實在太重了,都有些分不清現實和臆想了。”董卓搖了搖頭,看著劉協歎了一口氣,帶著一分好笑的口吻說道:“那時的陛下不過與某家暗通曲款、透露了一番欲鴆殺何太後報殺母之仇而已。至於廢立皇帝一事,乃文優一手策劃。”
劉協這才輕輕出了一口氣,心緒略微平緩了幾分。劉協的生母乃靈帝寵愛的王美人,當年王美人誕下劉協時,當時的何皇後恐王美人及劉協威脅到何家的地位,一杯毒酒毒死了劉協的生母王美人。幸有漢代嬪妃生產都在宮外的製度,劉協因被靈帝的母親董太後照看才保住了性命。
而董太後與當時的何皇後向來不和,每每有言語衝突。可想而知,劉協在幼年時期,自然而然被董太後灌輸了何皇後乃殺母仇人的念頭,而當這顆複仇種子遇到董卓入京這場及時雨之後,隨之生根發芽,長出了複仇的利刺。
這樣看來,劉協的所為雖然陰鷙狠毒,但卻也是人之常情,還遠未到一個妖孽少年欲借助董卓這把利刀無情爭奪漢室天子之位的地步。不過,諷刺的是,董卓根本不是那柄利刃,反而劉協的主動示好,卻成為了董卓的手中斬破整個朝堂的一把利刃。
中平四年九月初,擁有著強大武力的董卓,在李儒的授意下,召集公卿大臣說:“大者天地,其次君臣,所以為政。皇帝暗弱,不可以奉宗廟,為天下主。今欲依伊尹、霍光故事,更立陳留王,何如?”
董卓在這裏援引了前朝“伊尹、霍光故事”,伊尹是商朝開國君主湯所指定的輔政大臣,霍光是漢武帝指定的輔政大臣,在他們輔政期間均曾廢立過皇帝,保證了江山社稷的穩定,被後人所稱頌。董卓之所以提到他們,是因為李儒深諳漢代政治之道,給董卓的行動尋找依據,以塞滿朝士大夫之口。
滿朝大臣都很惶恐,又各懷鬼胎,於是在微弱的反對聲中,廢立之舉就通過了。少帝被徙為弘農王,陳留王劉協即位。緊接著言出必行董卓又一次遵從了自己的承諾,廢了何太後,並在其後第三天把她毒死。
完全冷靜下來的劉協這時已將所有故事串成了一條線,沉迷在這段曆史當中,他有著說不出的震驚和奇怪的探究心理。這種顛覆了他固有認知卻完全合情合理的曆史輕紗被一層層揭開,讓他幾乎有種欲罷不能的感覺。
甚至,這個時候,他都可以隱約代入李儒的思想,推測出廢立皇帝之後,對於董卓集團有著多麽大的好處。
首先,若是不廢少帝,按照東漢慣例,皇帝年幼則由太後攝政,發布詔命的權力在何太後手中,董卓不好幹涉。雖然何進、何苗兄弟死了,但他們的黨羽還在,因此何氏的勢力還很大,將成為董卓專權的一大障礙。而廢掉少帝和太後,就可以輕易的瓦解並斬除何氏勢力。
其次,董卓畢竟要為自己專權尋找被人接受的依據。漢家故事,要麽是皇帝親政,要麽是顧命大臣輔政,要麽是外戚專政,這三者董卓都不是,他隻是個地方武人,現在專斷朝政,天下人不服,怎麽辦?
這時劉協背後的董太後便進入了董卓的眼中,董卓與董太後同族,那立陳留王劉協為帝之後,董卓可就是外戚了,這樣他掌權就名正言順了。更有利的是,靈帝死後何氏與董氏爭權,何進在宦官的幫助下消滅了董氏勢力,弄死了董太後,那他董卓掌權就沒有太後的約束了。這簡直和上天故意安排好的一樣,這樣的好事董卓豈會錯過?
最後一點,董卓雖然擁有強大的武力,但他是外來人,在朝廷中沒有根基,朝中保皇派的勢力還很大,這個時候換一個新皇帝,新皇帝和朝中大臣沒有瓜葛,自己很容易控製,皇帝很難圖謀自己,自己的權力就容易穩固了。
正因為有如此多的好處,所以董卓廢少帝而立劉協便勢在必行且當機立斷被執行了。
“太師此舉果然石破天驚,經此大事之後位極人臣,朝中再無一人敢對太師發出質疑之聲。”劉協說這番話時是真心實意的,甚至是帶有一絲敬佩之心的。畢竟,以他一位農村居委會主任的眼光來看,董卓和李儒這一計謀實在如武俠當中最秉合快意的一劍般,於無聲處破開重重迷障,直追武道絕頂巔峰。
不過,就如武道當中沒有最完美的一劍,所有計謀也不都不可能完美無缺一樣,這個計謀也是劍走偏鋒:“不過,月盈則虧、水滿則溢,太師這一舉雖然登頂淩絕。但也因這等擅自廢立之事,走到了朝中那些士大夫的對立麵吧?畢竟,奪權需要武力,可治理天下,靠那些將校恐怕是萬萬不行的……”
可劉協意想不到的是,聽完這句話的董卓,卻露出了一抹十分意味深長的眼神,微微不語,飲完了樽中的殘酒。那種眼神,讓劉協分明感受到了‘少年,你還是圖樣圖森破’的訊息。就當劉協忍不住開口相詢的時候,飲罷那樽酒的董卓卻噴著酒氣無不諷刺地說道:
“陛下,你可能不知道,當初某家說出這個提議時,滿朝那些所謂的忠君護漢士大夫中,隻有一個滿腦子儒家思想的尚書盧植一人反對,其它人都沒有吭聲,態度頗為曖昧。更有甚者,當某家把廢少帝的決議通報給輔政大臣太傅袁隗時,袁隗的回報竟然是‘同意’二字!”
“陛下,某家認為,想必你明白那‘同意’二字的意思吧?”董卓微微斜了斜眼,覷著劉協問道。
“朕當然知道。”劉協又一次感覺口中發苦,甚至覺得自己瘦小的身體都有些扛不住董卓每次暴出的驚人內幕,心底在默默哀嚎道:老子知道同意是什麽意思,可特麽我不知道,這到底都是怎麽一回事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