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緩退速追
曹爽中了劉閃的離間計之後,為了逼迫司馬懿退兵,他斷絕了司馬懿大軍的糧草供應。
在這種情況下,司馬懿令赫凱、王雄退往居巢,已在江南的田豫,以及位於巢湖大軍退往舒城,擺出了十二萬大軍往合肥退走的架勢。
既然後方的主力大軍已經退走,位於雷水東岸的兵馬,必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因此,這支兵馬也隻能被迫退走。
司馬懿知道,曹爽斷絕自己的糧草供應,這明顯是阿鬥在背後使壞。正因為如此,雷水東岸的兵馬退走時,必會遭到蜀軍有預謀的追殺。
在這之前,薑維早就料到:司馬懿必會成為陛下離間計的犧牲品。不過,在薑維看來,司馬懿有兩種退兵方式:第一種,自然是安安份份地退走;第二種,就是在退走時,殺蜀軍一個回馬槍。
長江以北,北麵的大別山群峰與長江之間,形成一道幾十裏寬的平坦大道,這個天然的大道從武穴一直延伸到舒城,長達幾百裏。
由於地形的原因,這一帶如果有伏兵,很容易被對方的哨探發現。
因此,司馬懿要想在退走時設伏,再反咬一口追擊的蜀軍,就要利用時間差:利用追兵與兩翼的哨探之間,相互間通信延遲的漏洞。
因為這裏隻有幾十裏寬,若是魏軍的赫凱、王雄所部突然迂回到兩翼,當蜀軍的哨探報回消息時,追擊的蜀軍已經被三麵合圍。
當然,魏軍要想實現這個“回馬槍”,必須迅速退走,同時,蜀軍也要快速追來,唯有這樣,才能利用這個時間差。因此,如果魏軍迅速退走,兩翼必有魏軍迂回設伏。
反之,如果魏軍緩慢退走,如果關索再緩緩尾隨,就算兩翼有魏軍設伏合圍,也很容易被蜀軍的哨探發現,自然不會中司馬懿之計。但是,這樣也錯失了追殺魏軍的大好機會。
薑維身在下雉,要指揮江北和江南的兩路大軍,不可能及時知道前線的一切,他要求關索“緩退速追,速退緩追”,正是基於這個原因。
魏軍後隊的幾個營已經拔寨東去,靠近雷水的幾個營卻沒有靜,他們自然是依照司馬懿之命“前營變後營”,承擔著遲滯和阻截蜀軍追兵的任務。
蜀軍的重裝騎兵率先衝過雷水,這些刀槍不入的“人形坦克”輕易地逼近到魏軍寨前,將帶著繩子的鐵鉤扔入寨中,然後拍馬而去。
在步卒眼中的堅固寨欄,毫不費力地被騎兵推倒,寨中魏軍自然驚駭,既然無力阻止這些“人形坦克”推倒寨欄,那就隻能棄寨而逃。
此時的魏軍雖有三萬步卒,但前隊和後隊皆在往東退走,加之後方有蜀軍輕、重騎兵的追擊,又有三萬步卒嗷嗷叫著追來,魏軍確實是兵敗如山倒。
在關索“重兵速追”的攻勢下,司馬懿計劃中穩如泰山的“緩退”,變成了百裏大潰退。
在這場持續百裏追擊中,由於有重騎兵的威懾,潰退的魏軍沒法形成有效的防禦陣形。
同時,蜀軍追擊的各路兵馬也亂成一團,眼看後方的步卒陸續追來,部分輕騎敵兵利用自己速度優勢,索性迂回到魏軍的前方加以襲擾和阻截。
當魏軍的前隊退至懷寧時,他們再也沒法按照預定計劃退入懷寧城中,隻得往兩側分散開,繞過懷寧繼續往東退走。
追擊持續了整整一天,眼看傍晚將至,關索擔心中了魏軍的埋伏,於是下令停止追擊,並讓前軍迅速進入懷寧城中。
直到半夜時分,戰果終於統計出來:斬敵七千,沒有俘虜。
“諸位將軍,這是為何?”關索不悅地說道:“我三萬步卒全部出擊,還有四千騎兵相助,才斬敵七千?為何沒有傷敵數?為何沒有俘虜?”
“關將軍,場麵太亂,當時我大軍都在往東追,所以,魏軍沒有受傷者,也就難有俘虜。”
“為何沒有抓到傷兵?”關索繼續問道,他對此次的追擊戰果確實不滿意。
“關將軍,你這不是……明知故問嘛……那些傷兵全被剁了,哪來的傷兵?”
“大將軍不是要求速追嘛?為何除了騎兵之外,沒有步卒迂回到魏兵前方阻截?這次的斬敵,多是被騎兵斬殺,步卒為何少有戰果?”
“關將軍,步卒如何追得上?我騎兵殺到後,魏軍逃得賊快了!”
“關將軍,你也知道,我步卒如果追上魏兵,如果殺敵一人,大不了就立功受賞;而魏軍則不同,他們是為了逃命啊!雙方步卒目的不同,再加上騎兵到處搶人頭,我步卒如何能有戰果?”
“關將軍,確實是這麽個理!”
“關將軍,如果拔寨之後,騎兵統一到前方阻截,戰果應該要更大……”
“臥槽!確實是好計!不過,你幹嘛不早說?”
“關將軍……這……末將也是剛剛才想到……”
“罷了,罷了!”關索無奈地說道:“來人!立刻把戰果給大將報上去,就說……就說我已經屯兵懷寧。”
兩日後,劉閃一行,十餘人終於到達州陵地界。
劉閃想到一路上騎馬太過顛簸,擔心李昭儀和衛薇吃不消,提出在州陵乘船前往嶽陽,然後再乘船前往洞庭湖,卻遭到李昭儀的拒絕。
或許是久居蜀中的原因,李昭儀與張貴人一樣,隻要一坐船就會頭昏,騎馬雖然辛苦,但比起昏船來說,這已經是一種享受。
“陛下,咱們為何要先去嶽陽?直接去洞庭湖不好麽?”李昭儀問道。
因為沒在富水河抓到螃蟹,她一直都悶悶不樂。關銀屏、衛薇和楊蘭都對長沙比較熟悉,路上一直說起長沙郡內,特別是洞庭湖一線河流和湖泊眾多,李昭儀就一直催著去洞庭湖。
前日,劉閃攔下幾個騎馬的百姓之後,劉閃就一心想去嶽陽,希望趕在他們登船之前一探究竟。
當時,這八個女子都在富水河翻石頭,自然不知道此事。
“昭儀,咱們先去嶽陽。”劉閃解釋道:“在嶽陽城的西城上,有一座巧奪天工的“嶽陽樓”,咱一定要去遊覽一番。”
“嶽陽樓……”向寵猶豫著問道:“陛下,你會不會記錯了?嶽陽城內,並無嶽陽樓。”
“朕怎麽會記錯?”劉閃自信地笑道:“古有“洞庭天下水,嶽陽天下樓”之說。咱們既然要遊洞庭湖,自然不能錯過嶽陽樓。”
劉閃說罷,向寵一臉懵逼。
鮑三陽突然說道:“陛下,末將自幼久居長沙,確實沒聽說過長沙城中有一座嶽陽樓。”
“難道……朕記錯了?”劉閃不可置信地問道。
“陛下,末將惶恐。”鮑三娘解釋道:“陛下,嶽陽西城的城頭上,確實有一座巍峨的三層閣樓,這座樓是在“夷陵之戰”前,由吳國的魯肅所建。不過,長沙郡的百姓都稱其為“閱兵樓”,或者稱為“巴陵樓”。”
劉閃心頭猛地一驚,這時才想起有些不對勁:當初,自己抄錄那張長沙郡的地圖時,他根據自己先入為主的印象,將洞庭湖與長江口的“巴陵”寫成了“嶽陽”。
自此之後,劉閃一直沒有發現這處錯誤,每次調兵遣將時,他都將“巴陵”說成了“嶽陽”。此時,麾下的將領們並未指出這個“錯誤”,而是紛紛改了自己的地圖,都將“巴陵”改成了“嶽陽”。
自長沙郡整體歸漢、大軍兵進江夏之後,長沙郡的地方官員和百姓,也逐漸將“巴陵”改稱為“嶽陽”。
“呃……鮑將軍說得對,朕說的就是這座樓。”劉閃尷尬地掩飾著自己的錯誤,突然話峰一轉:“朕此番去嶽陽,就是要登嶽陽樓,再做一首《嶽陽樓記》。”
“嶽陽樓記?”
一行人無不驚愕。
他們自然不知道,劉閃又要玩一次盜版。這一次,劉閃要盜那位大文豪的版。
“哼!姓範的!朕倒想看看,你以後還怎麽做!”
就在劉閃尋思著怎麽盜版的時候,因為魏軍的全線撤退,孫權又陷入莫名的恐懼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