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下馬威
蜀道難行。
諸葛瑾率領的西路大軍,與費禕率領的中路大軍本是同日出征,中路軍先頭部隊的全琮和孫韶已至邔縣水域,諸葛瑾率領的大軍才剛到漢中。
狹窄的山間小道上,途經的各部漢軍正在遙拜之時,諸葛瑾拖著年邁的身子,氣喘籲籲地登上定軍山。
四月的漢中,仍舊陰冷,諸葛瑾早已泣不成聲,解下長袍,親自給弟弟的墓塚壘上一捧新土。
“父親,大軍出征前,嬸娘命我將這封信交給你。”諸葛恪說罷,鄭重地將一封書信交給諸葛瑾:“父親,嬸娘特意叮囑,說是到了漢中再拆看,所以……”
諸葛瑾顫抖著接過書信,閱後說道:“恪兒,其實,你還有一個弟弟,他名叫諸葛喬。”
諸葛恪早就聽過此事,隻是父親從未提起,他也沒有相問。此時,諸葛瑾正式提到這事,諸葛恪正欲相問,諸葛融卻搶先開口了:“父親,這是真的?孩兒真有一個二哥?他此刻又在何處?”
“他……”諸葛瑾鄭重地說道:“早年,你叔父膝下無子,我就將喬兒過繼給你叔父;再後來,喬兒任騎都尉,屯兵漢中,卻在你叔父北伐的當年病逝。”
“那……嬸娘的信……”
“依你嬸娘信中所言,喬兒曾有一子,名曰諸葛攀,他仍然在世,現年19歲,正被寄養在漢中。”
“父親,叔父雖已過逝,但陛下感念叔父之功績,每月的俸祿仍在發到丞相府,嬸娘也未搬離丞相府,她……為何沒將攀兒接回成都?”
“這……或許……是我諸葛一家造的孽吧!”諸葛瑾長歎道:“你二叔諸葛亮、三叔諸葛均,他們自出山以來,始終效命於大漢;你堂叔諸葛誕,他至今仍在魏國效命,我等,也是剛剛才歸降大漢……”
諸葛瑾長歎口氣,接著說道:“你叔父將喬兒視如己出,悉心教導,也委以重任。不過,攀兒畢竟是我的親孫子。若你嬸娘將攀兒接回成都,兩國交兵之時,攀兒將作何處?”
諸葛瑾解釋一番,諸葛恪和諸葛融這兩兄弟,馬上就明白了諸葛亮夫婦的難處,也對他們的預見性佩服不已:在諸葛亮病逝之前,大漢與吳國雖有夷陵之戰的摩擦,但長年交好,諸葛喬夾在中間也不會身份尷尬。
然而,自古以來,忠孝難以兩全。
在最近的幾年,大漢與吳國紛爭不止。
若諸葛攀早早地被接回成都,他很可能以大漢將領的身份征討吳國。若真是如此,他將如何麵對自己的祖父?又如何麵對兩個叔父?
“父親,我已歸順大漢,攀兒再也不會身份尷尬。”諸葛恪鄭重地說道:“父親,咱們可去城中接回攀兒!從此以後,咱們諸葛一家,誓死報效大漢!”
“不錯,你嬸娘正是此意。咱們這就去接回攀兒。”諸葛瑾說罷,突覺胸口沉重不已,劇烈地咳嗽著。
“報……諸葛將軍:魏將徐質、戴陵已出潼關,馬岱正率部追擊;魏將韓琮、石苞領兵三萬出藍田,正往我長安殺來。”
“父親!我在關中隻有一萬步卒,其中三千屯於長安,七千屯於大散關;今,我援兵尚需一月才能到長安,魏軍十倍兵力攻長安,恐難保也。我騎兵皆部署在華陰、渭南兩地,可速調騎兵前去解圍。”
“不必了!”諸葛瑾正色說道:“傳令:牛金,兵退渭南;馬岱,引兵一萬去救長安,行至一半後兵退渭南;趙統,領兵兩萬,退回大散關。”
“父親,這是何意?”諸葛恪不解地問道:“徐質、戴陵才一萬騎兵,既然牛金、馬岱的騎兵屯於華陰,自可引兵截擊,將其趕回潼關即可,何故兵退渭南和大散關?”
“潼關以西,地勢較為寬闊,若是徐、戴二將執意出潼關,我需要重兵圍堵方能將其截回;此刻,韓、石二將又攻我長安,自是希望我分騎兵前去救援,以助潼關之騎兵殺出。既然他們想出,我就撤去圍堵之兵,順他的意。”
“可是……這樣不妥吧?”諸葛融很是憂慮地說道:“父親,這幾年來,我在雍州的騎兵牢牢扼著潼關和武關,魏軍從未敢出關襲擾關中。今,我大軍已至,不僅沒有圍取二關,反而縱容魏軍出關,豈不讓人恥笑……唉……”
“不,魏軍是在試探我騎兵的動向。”諸葛瑾肯定地說道:“藍田距離長安八十餘裏,韓琮、石苞雖有三萬步卒,他必會忌我渭南的騎兵,絕不敢重兵圍攻長安,他行至一半就會撤回藍田。”
“父親,你將趙統調回大散關,再讓牛金、馬岱兵退渭南,你想故意放徐、戴二將出關,再斷其歸路?”
“不錯!我佯裝救援長安,再佯裝讓趙統回大散關接應步卒大軍,隻在渭南留一萬騎兵,若徐、戴二將真想出潼關,我求之不得。當然,這也是他的最佳的出關時機。”
“可是……父親,就算我誘出了徐、戴二將,再順利斷其歸路,也很難將其殲滅吧?”諸葛恪疑惑地問道:“父親,此時正值四月,關中、關西平原水草豐盛,此地的軍屯之麥又將收獲,這一萬魏騎不易斷糧,其來無影去無蹤,我如何能殲之?”
“關中平原,八百裏秦川,他們若想藏身,我自然不易尋找。”諸葛瑾自信地說道:“不過,我步卒到日,以重兵圍攻潼關和武關,他如何敢不回援?”
諸葛瑾說罷,諸葛恪恍然大悟:“父親,確實如此!陸將軍也說過,魏騎隻敢有限地襲擾關中,其目的隻是拖住我軍騎兵。隻要潼關和武關有危險,他們必會拚死回援,我正好守株待兔。”
“傳令:朱然、施績,引兵五千,輕裝速行,沿子午道速進長安;其餘大軍,在漢中休整三日,兵進大散關。”
諸葛瑾令罷,又捂著胸口嗆咳不止,兩個兒子趕緊將其扶穩,幾人緩緩往山下而去。
襄陽。
前不久,眾多將領整日催促薑維北上,關索用了點陰謀,使得趙廣、夏侯霸、霍弋、傅僉和張嶷五人被薑維調到了襄陽。
幾人心有不悅,但還是依令而行。由於長江和漢水的便利,再加上趙廣和夏侯霸率領的是騎兵,這五個將領,比費禕的大軍早到了兩日。
魏延雖然心高氣傲,但絕非小肚雞腸。對於去年的“搶人頭”之事,趙廣和夏侯霸心有芥蒂,魏延卻隻字未提,或許早就忘得一幹二淨。
這日,魏延在帳中設下宴席,誠摯地為幾人接風洗塵。幾碗酒下肚之後,話題很快就轉到了中路大軍的統領之職。
“魏將軍,費禕雖然資曆甚高,但對襄陽的軍情並不了解。陛下令他統領中路大軍,似乎有點不合常理吧?”
“趙將軍此言甚是!”夏侯霸也附和道:“魏將軍,所有人都知道,陛下曾在大散關許下承諾:伐魏之時,魏將軍可獨領一軍建功立業。今,陛下卻派費禕前來領兵,其中大有深意啊!”
“哼!這簡直是欲蓋彌彰!”魏延不悅地說道:“分明是陛下和大將軍想讓陸遜領兵,故意拿費禕來擋槍!”
“那……魏將軍之意,莫非就此作罷?”傅僉也出言挑唆道:“魏將軍,依我大漢的賞賜新規,若是擒獲一員俘虜,擒拿的兵卒賞錢三十銖,引兵主將賞賜三十銖,大軍統領賞賜十銖。此時,南陽郡有十萬魏軍步卒,若魏將軍失了統領之職,此仗下來,損失就是一百萬銖;若再加上南陽的三萬魏騎,這損失得一千多萬銖啊!”
“魏將軍,若我沒猜錯,費禕不會在襄陽呆太久。”張嶷肯定地說道:“費禕來此的目的,必是設法轉交領兵權。魏將軍,咱們可是十幾年的同僚,此事,咱必須支持你!絕不讓陸遜得逞!”
“不錯!先帝在時,魏將軍鎮守漢中十年不失;丞相去後,魏將軍力保漢中兩年不失;我大軍東征之後,魏將軍力克襄陽,再保襄陽不失;此等功績,我漢軍上下有誰能及?今,陸遜小兒想取領兵權,咱兄弟絕不答應!”
“好!既然眾兄弟支持魏某,我絕不讓陸遜得逞!”魏延猛喝了一大碗酒,不屑地說道:“陸遜小兒!他拿得出手的戰績,除了夷陵之戰,就隻剩下對魏的石亭保衛戰!當年,我前“前將軍”關羽痛失荊州,若真要論起來,這也是呂蒙那廝的傑作,與他陸遜小兒有何關係?”
“魏將軍所言極是!陸遜對魏作戰並無建樹,他隻適合征討山越。今,南陽的戰事,事關伐魏全局,魏國主將滿寵,不過是咱的手下敗將!他陸遜想取領兵權,咱就聯名向陛下上表,堅決反對,絕不讓他得逞!”
“甚好!諸位將軍全力相助,魏某絕不相負!”魏延舉起酒碗,正色說道:“我魏延雖然愛財,但更喜建功,更要麵子!隻要魏某取得此路大軍的領兵權,此戰之後,統領應得之賞賜,魏某不要半個銖錢,全部分給諸位!”
“魏將軍果然爽快!我等既然來到襄陽,必然全力相助。隻要領兵權一到手,破宛城指日可待,這首先殺入洛陽的滅國大功,必歸魏將軍所得!哈哈哈!”
“報……魏將軍:費禕的大軍已至邔縣水域,預計明日到達;先頭的全琮、孫韶二將,引兵五千,已至襄陽南門。”
魏延一聽到這二人的名字,立刻就想到陸遜,心頭很是不悅,端著酒碗一語不發。
傳信的校事再次報告,夏侯霸說道:“魏將軍,諸位將軍:陸遜和眾多的吳國舊將,他們既已歸我大漢,也算是同僚。我等雖然不喜陸遜,卻不該怠慢這二人,我等還是按軍中規矩,去南門迎侯才是。”
“也罷!在費禕到襄陽之前,本將仍是此軍統領,咱們就按軍中的規矩去南門迎侯。”魏延放下酒碗,起身後憤憤說道:“這二人若敢不敬,我第一個弄死他!”
“魏將軍,你多慮了,他們畢竟是降將,哪敢公然對魏將軍不敬?”夏侯霸笑道:“不過嘛,咱得給他們個下馬威,殺殺他們的銳氣!否則,總有一日會騎在咱們頭上!”
“下馬威?不知道夏侯將軍有何妙計?”趙廣好奇地問道。
“這還不簡單?咱就好好地招待他們一下!”夏侯霸哈哈大笑,說出自己的計策後,眾將無不拍手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