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 兵戎相見
劉鶴眼睛一亮,急道:“怎麽又是眾目睽睽下了,,快給我你知道的?”
望著急不可耐的劉鶴,冷如霜沉默會,不相信誰也不可能不相信劉鶴,所以,還是將她知道的和盤托出。
其實,她知道的也有限,蔣浩然隻是在她麵前提過,要利用雲爆?彈來冒充核武,其次就是他利用風靡米國的武裝直升機航模拍下了米國核武試驗時候,不同方位的遠距離場景。
當然,這兩點也的確十分有代表性,很容易讓人腦補,雲爆?彈在島國上空爆炸,而出現在全世界媒體麵前的卻是米國核武試驗時候的照片和影像資料,從理論上來,的確是能達到魚目混珠。
但冷如霜還,蔣浩然還故意留給了米國一道18所的密電碼,也就是,整個核武轟炸的消息會故意透露給米國,以米國人的秉性,至少會派出專家全程監視,也就是,蔣浩然要在米國專家的眼皮底下完成這次戰略欺騙。
“難怪總座昨在周公麵前信誓旦旦地保證,他有把握能坐實米國人相信我們擁有核武,估計這也是其中的一環。”劉鶴恍然大悟道。
冷如霜也是一愣,道:“現在想來,估計是這樣。”
劉鶴喃喃道:“你剛剛航模,我記得這是北平戰役結束時候的事情,當時基地專門騰出了兩個車間生產直升機航模,我還以為總座就是為了賺米國人一筆錢,誰知道居然是為了這個。呀……這麽來,這個計劃他起碼在一年半以前就開始醞釀了。”
冷如霜更正道:“不是醞釀,而是開始實施。”
劉鶴狂咽口水,表情驚悚眼神有些茫然,依然喃喃道:“這麽來,整個戰役的進程都早已經在他腦海裏有了結論,更恐怖一點,今、明甚至是將來的一切,他都早已經看得清清楚楚。”
這話一出口,兩人都驚呆了,回想蔣浩然這幾年的種種逆,還真給了他們一種,事情這樣的錯覺。
即便明知道蔣浩然對他們不可能有壞心,但這種“未來一切盡在掌控”的不科學的、靈異的事件,還是讓他們覺得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
如此同時,米國白宮。
羅斯福與馬歇爾神情嚴肅相對而坐。
羅斯福道:“照你這麽,蔣浩然雖然手段讓人眼花繚亂,但要想成功占領朝鮮半島還需要些時日?”
馬歇爾答道:“從當前的局勢應該是這樣的,他雖然昨晚空降新義州,但岡村寧次的應對也十分迅速得體,幾十萬大軍已經過了鴨綠江,碾壓蔣浩然部的氣勢已經形成,今淩晨發起的仁川登陸目前也進入了停滯。我看他們這會應該是傻了眼,仁川那是什麽地方,整個亞洲水文最複雜的港口,入港的航道又十分窄,一艘戰艦癱瘓就能堵塞整個航道,那是是適合登陸的地方。拖個三五的時間,等猴子軍各路援軍到達,我看他們該進退兩難了。但是……”
馬歇爾停頓了幾秒,臉色更加凝重,繼續道:“但是,這些都是當前的表象,一切結局也是我們的可想而知。據我對蔣浩然的了解,他從不打無把握的戰役,更不會犯仁川這種低級的錯誤,所以,一切的變數還未可知。”
羅斯福單手扶額,沉默了會,道:“你覺得蔣浩然有沒有可能在一個月之內全麵占領朝鮮半島?”
馬歇爾想了想,道:“這個也不是沒有可能,畢竟現在蔣浩然海陸空齊備,而猴子軍海空盡失,中國軍隊從氣勢上就能碾壓猴子軍。不過,他們即便占領朝鮮半島,也終究是一個*煩,滿洲國的岡村寧次不會坐視不理,一定會瘋狂反撲,如果蔣浩然不能逼迫蝗投降,朝鮮半島戰役就不會結束。”
“如果不能穩定朝鮮半島,蔣浩然就不敢輕易攻打島國本土,我可以這樣理解嗎?”
“從常規戰術來,應該可以這麽理解,雖然中國人現在不缺兵力,但朝鮮半島和島國本土都是海上登陸作戰,對後勤補給的要求十分高,中國海軍、空軍雖然發展迅猛,但要同時提供兩地的後勤保障……別是他們,就算是強大的米國恐怕也難做到。”
羅斯福臉上突然有些怒意:“‘應該可以、’‘可能’……全部都是模棱兩可,怎麽你現在什麽都沒有底氣了。”
馬歇爾瞬間滿臉通紅,囁嚅道:“不是……總統先生,不是我沒有底氣,而是蔣浩然行事從來不按常理出牌,到現在我都摸不清他的套路,我不別的,就眼前,如果是我,我根本不會去打朝鮮半島,而是全力進攻本土。眼前中國海軍、空軍強大如斯,朝鮮半島與島國本土隔著一條海峽,中國海軍長車直入島國海,島國兵力就被一分為二,滿洲國、朝鮮半島的猴子軍兵力再多,也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中國軍隊全麵登陸島國本土,把他們的蝗揪出來,勒令他下令投降,整個戰役就結束了。這是全世界都能認可的方案,可偏偏他蔣浩然不這麽做,卻要多此一舉先打朝鮮半島,你這種人的心思怎麽去揣摩?”
羅斯福的手從滿麵愁容的臉上抹過,隨手重重地錘了一下桌子,臉上寫滿了挫敗感,顯然,他不是在對馬歇爾發脾氣,而是對他的法認同。
突然,羅斯福神情一凜,繼而狐疑道:“你……蔣浩然會不會是打算占領朝鮮半島?”
馬歇爾一愣,道:“這個不可能吧,朝鮮流亡政府在中、米、蘇都有,並且一直被世界各國承認,他蔣浩然公然侵占,那可是要麵對全世界的口誅筆伐,是要戴上侵略者的帽子,甚至還有可能遭致盟軍的兵戎相見,中國能這麽幹?”
羅斯福怒道:“還有什麽他蔣浩然不敢幹的事情?東南亞、中東都被他聯盟了,一個的朝鮮半島他會不敢?我看他就是打的這個主意去的。兵戎相見……他蔣浩然何時懼怕過兵戎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