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得金
何二郎如有神助的完成了自己的答卷,不過考試也有考試的規矩,他交卷可以,但是暫時還不能出去,這個開門也是有時間的,到了某個時辰才能開門。
已經寫完考題的,要一直在考舍內等待才可以。
到了下午的時候緊張的考試已經徹底結束,大部分的人交了卷子,沒交卷的也被趕出了考舍。
貢院的門大開了,何二郎雇了一輛馬車回家等信去了。
回到家裏才發現父親竟然回來了,隻是一句話也沒有對何二郎講虎著一張臉。
隻詢問過了母親才知道,父親在表叔爺家犯了錯,被表叔爺多發了三個月的工錢趕回來了。
大哥還在表叔爺那裏聽用,父親心裏鬱悶所以不想說話。
“你父親就是那樣的倔脾氣,雖然他表麵不跟你說話,可背後還是挺關心你的。平常他開了工錢,第一個寄回來就讓我拿給你,他心裏是有你的。你不用擔心,他很快就會想通的。”
母親擔心何二郎想歪了,與父親有了隔閡。
其實父子兩個的隔閡早就因為常年的分隔兩地而越發的加深了,互相看的不順眼,但心裏仍舊有親情的羈絆。
男兒是需要從小嚴厲對待的,正所謂嚴父出傑子,大部分父親在兒子麵前,都是表現得非常嚴厲的。
父親在兒子麵前嚴展現出無論在做什麽事都要嚴謹對待,平時要言傳身教,告訴兒子壓如何嚴謹對待事物以便孩子更加好地成長。
一個父親在兒子麵前要正直,不為“三鬥米折腰”,讓孩子學會如何保持自己的尊嚴,如何懂得正直,做一個有尊嚴而且正直的人。
正所謂“男子漢大丈夫,敢作敢當”,無論什麽時候,一定要教會兒子做一個有擔當,勇於承擔責任的人,不要做那種畏首畏尾的人,沒有擔當的人。
在兒子麵前,意誌一定要堅韌,無論做什麽事,都要學會堅持,不要遇到一點困難的就容易退縮,沒有一點的毅力。
要告訴兒子,很多時候,需要有膽量,做事不要畏首畏尾,要幹淨利索,要敢闖敢做,不敢拚搏的,是無法成就大事的。
不過老何才是需要被安慰的那一個,但又不能在自己的兒子麵前露出一點受了委屈的樣子來。
何二郎對父親很無語,他也不想管那麽多了,考試已經結束現在還是去幹活,把地種好。
何二郎又到新開的地那裏忙活,施展自己的三十六路釘鈀,這一片山坡被何二郎種滿了果子,有桃有梨。
何二郎到這裏來隻是要除雜草而已,正在除草的時候,看見遠處飛過一道白光,連忙跑了過去。
那道白光竄得飛快,很快就到了遠處,然後沒入了土裏。
“莫非這地裏有寶?”何二郎拿著自己的釘鈀刨起了地來,不一會挖幾個大壇子,每個大壇子上麵都有封印,看封印應該是百多年以前的。
何二郎打開了兩個壇子發現裏麵都是金銀珠寶,龍眼大的珍珠就有好幾串,這個可是著實厲害的。
另外的大壇子,一個裏麵裝了金葉子,另一個裏麵卻是好幾本線裝書,何二郎翻了幾頁發現是武功秘籍,這幾個都可以打開,隻有一個打不開。
這個打不開的上麵有好幾道封印,何二郎懷疑裏麵有妖怪,這個懷疑是有根據的,何二郎讀過不少雜書,其中有一個故事。
據說是一老漁夫從海裏打撈起來了一個大瓶子,漁夫想打開瓶子看看究竟裝著什麽東西,於是一用小刀慢慢撬去錫紙塊。
隻見瓶子裏冒出一股青煙,飄飄蕩蕩地升到空中,化做一個巨大的魔鬼。
漁夫非常害怕,嚇得渾身發抖。
這時,魔鬼張開大嘴,對漁夫說:“漁夫,讓我給你報個喜訊吧。”
“你打算給我報什麽喜訊?”漁夫戰戰兢兢地問道。
“喜訊就是我馬上要殺死你了。”魔鬼大聲吼道。
當然魔鬼沒有殺死農夫,還被農夫送回了瓶子裏,重新封印丟到漫漫大海裏去了。
何二郎可不想一打開這個壇子,裏麵就出來一個要殺了自己的怪物。
而且剛才那道白光,太過詭異了。
仔細想了一下以後何二郎打算把這個有多重封印的再次埋到了土裏,其餘的當然全部帶走。
有了這些錢財自己可以過得更開心一點了,至於滿是封印的壇子另有有緣人。
有一個士人住在何二郎他們村莊裏,他的兒子二十多歲,曾經患病很重。
有一天,他的父親喝茶,茶碗裏忽然鼓起一個氣泡象茶碗,高出茶碗之外,晶瑩勻淨象琉璃。
有一個一寸高的小人站在水泡上,高出茶碗來,細看那個人,衣服模樣,竟是他的兒子。
一頓飯的工夫,氣泡爆破,什麽都看不到了,茶碗和原來一樣,隻有輕微的裂紋。幾天之後,他的兒子有神靈附著在身上,能翻譯神的語言,判斷人的禍福絲毫不差。
在何二郎挖出寶物的兩天後這個兒子突然暴斃了,何二郎去這裏吊喪的時候發現了一件事情。
就是自己在山上埋起來的那個罐子,這個個罐子如今在這個家裏變成泡菜壇子了,據說是這個年輕人之前從山上拿回家裏的。
年輕人算到了山坡上埋著寶貝,就帶著人去挖寶貝了,寶貝沒有挖到隻找到了這個壇子,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打開了符印,裏麵果然有好多金銀財寶,當然封印打開的時候冒過一陣黑煙,好幾個人都被黑煙熏到了。
隻可惜那個年輕人能預測到有寶貝,也應該能預測到自己會因為所謂的寶物,而死去的事情。
他的預測功能這個時候失效了,說明他注定要死。
而何二郎注定死不了,所以能及時的收手,沒有貪心不足的去拿這個打不開的壇子。
“壇子裏到底有什麽怪物?這個得留意一下。”何二郎的心總是放不下。
不過不等何二郎知道有什麽怪物,報喜的先上門了。
科舉應試及第之後,則由縣州府派遣特定人員前去通知報喜,這樣的報喜在古代被稱為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