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亂世萍蹤> 第一卷 第四十六章

第一卷 第四十六章

  蒙丹兒見他神色怪異,不似說笑,詫道:“你要劫鏢?劫什麽鏢?”


  完顏複道:“待會兒再說。“凝神觀看場中幾人打鬥情形。


  古德讓身為參將,久經慣戰,果然手底下有幾分過硬的本事,一柄三尺彎刀舞得風雨不透,與阮武長劍時分時合。二人時而縱馬疾馳,來回追逐,時而迎刃而上,刀劍相交,馬上馬下騰挪輾轉,一時間勝負難分。


  阮威一柄鬼頭刀鬥莫問天日月雙鉤,兩人各不相讓、狠命搏殺,卻是凶險異常。


  阮威臂力沉雄,手中鬼頭刀看似笨拙遲緩,實則剛猛非常。莫問天手中雙鉤點到即止,不敢與之硬接,隻是仗著雙鉤靈動,攻守自如。


  蒙丹兒看了一會兒,對完顏複道:″瞧此情形,那位姓古的參將未必是使劍漢子的敵手……哼哼,那使刀恐怕也不成,單刀對雙鉤,雖然力大刀猛,卻終不似雙鉤靈動,不出百招,想必也會敗下陣來。“


  她說得頭頭是道,完顏複知她聰慧過人,年紀雖然不大,但見多識廣,多半所言非虛,也就深信不疑。


  果然過不多久。古參將便給阮武一劍劃傷了手臂,敗下陣來。傷口雖然不大,但他麵子上卻過不去,將之引以為奇恥大辱。一張臉脹得通紅,口中罵罵咧咧地道:“賊人休要張狂,且接我幾招鎖喉槍試試。“


  將彎刀插入腰間鞘中,伸手在馬鞍旁摘下一條長約數尺的紅纓短槍,一按機簧,隻聽“噹“地一聲,槍柄突然暴長數尺。原來他這槍柄乃純鋼打鑄,後尾中空,將前麵部分盡數暗藏其中,柄上裝有機簧,觸動機關便即伸縮自如。


  古德讓長槍在手,刹那間精神抖擻,仿佛如虎添翼。一招“銀龍噬喉“,長槍起處,嗡嗡之聲不絕於耳,但見槍頭銀輝亂舞,星星點點直奔對方咽喉刺來。


  阮武吃了一驚,手中長劍“舉火燎天“,自下而上,劃出一道長長的弧形。同時,雙腿在馬肚上用力一夾,那馬疾竄出去,隻聽“叮當“一聲,槍劍相交,濺起一團火星,兩人擦身而過,阮武但覺手臂酸麻,古德讓這一槍之力當真不容小覷。


  俗話說“鎖喉槍,槍中王,槍槍鎖喉最難防。“古德讓一槍即出,緊跟著一招緊似一招,勢如排山倒海連綿不絕,果然是槍槍不離阮武咽喉左右。


  阮武心想,這人功夫精純原不及我,隻是全賴他槍法狠辣,專挑人上三路進攻,而我所使劍法又不能全取上三路劍式,再說槍長劍短,如此下去,我豈不是防守多,進攻少,隻有挨刺的份兒?一邊想著,一邊左躲右閃,劍封手攔,尋思瞅準破綻,出奇不意製勝的法門。


  二人在馬上團團亂轉,轉瞬間過了二、三十招。


  古德讓欲雪一劍之恥,求功心切,見自己賴以成名的“鎖喉槍“也無法一擊取勝,心下難免大為焦躁。由於心情激動,長槍刺出便失了準頭,被阮武瞅住空襠,長劍在他槍柄上一搭一劃,借勢下削,催動坐騎一躍而過。古德讓痛呼一聲,握住槍柄的左手被他長劍劃過,立時斷了三根手指,血流如注。


  阮武一劍得手,哈哈大笑,道:“你既甘做韃子走狗,這鎖喉槍是使不成啦,今後還是用蒙古彎刀吧!“


  古德讓麵如死灰,退過一旁,撕下一塊衣角將傷處包紮妥當,越想越氣,將長槍憤然拋擲於地。他左手隻剩下拇指和小指,再已握不牢槍柄,長槍留下已是無用。


  蒙丹兒道:″可惜、可惜!“


  完顏複道:“可惜什麽?“


  蒙丹兒道:“從此後,鎖喉槍在江湖上再已無人會得,豈不可惜?“


  完顏複道:“韃人奪人江山,欺我太甚,死不足惜。”他說這話之時,麵色陰冷,毫無表情。蒙丹兒瞧在眼裏,心中不由一緊,便岔開了話題,道:“那個自稱叫什麽飛天蝙蝠的莫問天不出三招,便能勝了那姓阮的使刀漢子。“她未曾聽到阮氏雙雄自報名姓,隻聽過莫問天稱他兄弟為阮氏兄弟,是以隻能將他喚作姓阮的使刀漢子。


  完顏複道:″那是江湖中人稱刀劍雙雄的阮氏兄弟,使刀的是哥哥,名字喚作阮威,使劍是弟弟,喚作阮武。“


  這次輪到蒙丹兒麵露驚奇了,道:″你怎麽知道?哦,定然是你識得他們?“


  完顏複道:″萍水相逢,我哪裏識得了?“


  蒙丹兒忽然想起那日曾聽他說起過四道溝客棧晚間之事,遂道:″哦,你那日在四道溝見過了的。“


  完顏複嗯了一聲,突然道:“丹兒,這些'大興`是什麽人?“


  蒙丹兒道:″浙東楊鎮龍的農民起義軍,數月前還造反造得轟轟烈烈的。怎麽?完顏哥哥沒聽說過?“


  完顏複心想,數月前,我尚未到江南,到哪兒聽說去?便搖了搖頭,道:“這楊鎮龍以前是幹什麽的,居然能組織農民造反?此人一定很是了不起,是個大大的英雄!“


  蒙丹兒道:“這楊鎮龍麽?他又名楊震龍,譜名應龍,字子翔,寧海鬆壇(即今浙江寧海黃壇鎮)人。自幼習韜略、練弓馬,宋末以右科登第,後官至衢州總兵,南宋亡後,天下悉數歸元,楊鎮龍戰敗返鄉,因不滿當朝民眾等級分割製,又見戰亂過後,苛捐雜稅史況空前,元人兵將天天上門,揮鞭催稅,持刀逼役,加上寧海一帶連遭水旱災荒,瘟疫蔓延,饑民遍地,餓殍橫野。民間流傳著“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何時”的民謠。麵對時局災情,悲憤填膺,楊鎮龍便懷著愛國救民的壯誌,廣設武壇,暗置兵器,在鼇頭山製造槍劍,征召義軍。曆經數年,共聚六州路十八縣的浙東義民接應反元……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