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重生之大唐中興> 第885章 定淮南 五

第885章 定淮南 五

  “這就是大唐嗎?”


  看著遠處的明州城,菅原道真不禁有些好奇。


  他沒來過大唐,要不是因為海盜一事,他被政敵藤原時平逼迫率領出使大唐,他或許一輩子都不會踏上大唐的領土。


  不過既然來了,他也要好好打探大唐如今的情況,看看是否像藤原時平所說那樣,已經結束內亂,並且連滅南詔和西州回鶻兩國。


  之所以他們的船隊會出現在明州外海,也是有原因的。


  大唐初期,倭國派出的遣唐使團一般是在難波(今大阪)登舟,通過瀨戶內海,從博多(今福岡)出發。


  從7世紀30年代到70年代﹐在這四十年間,遣唐使團走的北線,即沿朝鮮半島西岸北行,再沿遼東半島南岸西行,跨過渤海,在山東半島登陸,再由陸路西赴經過洛陽﹑最後到長安。


  北線大部分是沿海岸航行,相對來說比較安全,船隻遇難情況較少。


  不過後麵新羅滅百濟﹑高句麗,統一半島,與倭國關係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就不是很好,所以北線就廢棄了。


  於是遣唐使團的船在7世紀70年代到8世紀60年代這近一百年的時間裏,改取南島路,即由九州南下,沿南方的種子島﹑屋久島﹑奄美諸島,向西北橫跨大唐東海,在長江口登陸,再由運河北上。


  這條航線叫中線,主要航行於渺茫無邊的東海上,難以靠岸,容易遭遇海上風暴並出意外這些,比較危險。


  北線和中線都需航行一個月左右,運氣不好,遇到風暴或者偏離航線,甚至需要更長的時間。


  8世紀70年代以後,直到最近一次遣唐使出使大唐(即公元838年)的幾十年裏,航線又換了,也就是南線。即由九州西邊的五島列島徑向西南,橫渡東海,在長江口的蘇州﹑明州一帶登陸,轉由運河北上。


  南線所需時間較短,一般十天左右,遇到順風時期甚至三天可達,不過危險性跟中線相當,都要穿過茫茫東海。


  此次由菅原道真率領遣唐使團走的南線,主要原因還是北線和中線並不安全,有大量的新羅海盜活動,隻有走南線。


  這也是為什麽菅原道真一行出現在明州外海的原因。


  菅原道真率領的使團規模並不大,主要是因為比較著急,準備時間並不充足,隻有三艘船三百多人的規模而已。


  而公元838年那一次遣唐使團,有四艘船六百多人,也是倭國所有遣唐使團規模最龐大的一次。


  “啟稟右大臣,遠處有戰船正向我們駛來。”就在菅原道真在憧憬的時候,遠處有兩艘大唐的戰船朝著船隊而來。


  並不是寧船,而是海鶻船。


  在遠洋,能看到的大唐戰船自然多是寧船,不過大唐還是有其他戰船的,不過大多在近海以及內河。


  像海鶻船,屬於輕型戰船,並不適合遠洋航行,但近海卻是很多。


  不過海鶻船並沒有裝備火炮,遠程攻擊武器主要是弓弩。


  或許是看到這突然出現的三艘船隻並沒有懸掛能表明身份的旗幟,而這裏又靠近明州水師駐地,所以才有兩艘海鶻船過來檢查,以免是海盜。


  在靠近倭國使團船隻後,大唐的海鶻船上便有人示意三艘船停下檢查。


  菅原道真此次是來出使大唐的,自然不會跟大唐的水師交惡,便讓手下的人停下。


  過了一刻鍾,大唐水師的將士登上了倭國的師團船隻,看著船上的人都是矮小的倭人,也有些意外。


  “你們是來幹什麽?要是商船,你們該去港口!”


  一個唐軍水師軍官打量著船上的倭人,淡淡地吩咐道。


  明州水師的駐地和明州的民用碼頭並不在一個地方,所以這個軍官才有這麽一問。


  “我們是來自倭國的使團,準備前往長安朝貢!”菅原道真回答道。


  “倭國的使團?”水師軍官有些疑惑,問向旁邊的手下,“你們知道是怎麽回事嗎?”


  “好像是遣唐使,不過倭國上一次派遣唐使好像是六十多年前了吧,也不知道這些人是真是假。”旁邊倒是有將士知道怎麽回事,不過也不敢確認。


  “遣唐使?”


  軍官看了看眼前這些穿著不一,身份也是五花八門的‘使團’,也有些不敢確定。


  這些人中有官員,有文人,也有士兵,甚至還有和尚,看起來倒是像那麽回事。


  不過軍官依然不敢確定身份,隻能把這些人帶到水師駐地,讓上麵的人去核實身份。


  很快,明州水師都督王師邈便得知了倭國派了遣唐使團來大唐,心裏也是一驚。


  對於這倭國使團的到來,他倒不是驚訝好久不見,而是懷疑這使團是不是因為新羅海盜以及石見、佐渡礦山的事。


  畢竟前不久,就是他的明州水師把倭國水師給打了個全軍覆沒,還把倭國平叛海盜的軍隊打的狼狽而逃。


  現在倭國使團到來,他怎麽看都跟自己的水師在倭國的那些事有關。


  使團的身份他是確認了,在大營派船隻護送倭國使團前往洛陽的同時,他也派人從陸路去升州,向石淩匯報倭國使團的事。


  。。。。。。


  “李副使,我怎麽覺得這次前往洛陽會有些不好的事情發生?”


  一艘懸掛淮南標識的樓船航行在溝通黃河和淮河的通濟渠江麵上,正是從揚州出發的淮南使團船隻。


  船隻剛剛駛過汴州,朝著洛陽而去。


  從汴州到洛陽的大運河,還要走一段黃河,然後再走一段運河才到洛陽。


  正是因為洛陽是南北運河交匯點,加上又是東都,在天下局勢穩定後,來往的商旅絡繹不絕,造就了洛陽的繁榮。


  不過因為淮南暫時屬於割據的狀態,從江南前往長安的官船都是走的長江。


  “你在擔心什麽?”李神福看向劉威,不禁問道。


  “我也不知道,心裏總覺得不對勁。”劉威搖了搖頭,不知道自己到底擔心什麽。


  “你若是擔心那兩人,他們也跟我們一起前往洛陽。這兩人不在,節帥掌握牙兵,其他人不可能翻得起風浪。”李神福說的兩人自然是朱延壽和安仁義二人。


  下意識中,李神福把牙兵忘了。


  因為相比於朱延壽二人,張顥和徐溫兩人怎麽看都像是忠心耿耿之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