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麥芽啊那個糖
她用的麥子不多,出的麥芽應該有6、7兩的樣子。
去根取麥芽,切碎,然後重複下午自己沒能做上的工作——搗碎。好在量少,約摸十幾分鍾,她就搗出有汁液了,可是她看著那麽好些綠色的汁液,很是懷疑這能熬出麥芽糖。
甘蔗汁熬出來確實是紅糖,但甜菜汁是白的嗎?
她其實不是很確定,她不知道甜菜是什麽樣子,更不知道它的汁液是不是白色。
所以,還是姑且一試吧。
最後濾出來的汁液半碗都沒櫻但現在隻是為了試驗,她也不去管那麽多了,直接用砂罐熬。
奈何煮到水分都蒸發完了,她連半點糖的影子都沒看到。
嚐了一下罐底剩餘的一點,根本也沒有糖的感覺,還是帶點青草的味道啊。
她很肯定麥芽糖就是以麥芽為原料的,所以,是哪裏出問題了?
這得仔細想想。
她想著甘蔗和麥芽的區別,甘蔗汁本來就是甜的,通過物理提純就能得到糖,確實是很簡單。可是麥芽汁雖然可能含有糖分,但是絕對沒有甘蔗汁這樣的含量。
所以,它應該不能通過物理提純的方式得到糖。
而且它的顏色跟麥芽糖顏色也有差異,中間一定是性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那就隻剩化學方式了。
想到這一步,馮時夏就覺得自己有點頭禿。邊準備第二鍋蛋糕,邊考慮自己這個麥芽糖還能不能弄出來。
她其實化學學得並不算很好,更別這麽些年忘都忘得差不多了。
從記憶深處提取著有關糖的製法,卻隻能摸到一絲信息,澱粉好像能生成糖,人體內的糖好像是這樣來的。
所以,不要麥芽了?用澱粉製?
那肯定不太對,如果全是澱粉製的,怎麽不叫澱粉糖?所以麥芽糖肯定是要有麥芽的。
那會不會跟澱粉有關係呢?
澱粉變成糖,怎麽變的?
含澱粉的食物,大米、紅薯等,哦,好像以前聽過一句話,就是米會越嚼越甜,為什麽?
因為澱粉在口腔裏發生了變化。
再仔細想想,似乎是因為唾液裏有什麽酶能跟澱粉發生反應,生成了糖,才會越來越甜。
由此結論是澱粉變成糖要和酶發生一定反應。
那這個酶自己從哪裏大量得來?總不可能去收集唾液吧?
想想真夠惡心的。
馮時夏自己還反胃了一會。
感覺事情到這就又是一個瓶頸了,她頭都快禿了。
這些和麥芽糖又有什麽關係?
不過,米、玉米這些糧食真是個個全才,不止能用來煮飯熬粥做糕點,還能釀酒製醋變出糖。
“書到用時方恨少”,學過的知識都還給了老師,真是件令人悲贍事情。
假使她現在手邊有一支手機或者一台電腦,這一切不就迎刃而解了?
可是不是正因為那時候通訊和網絡太過發達,人們太習慣於隨時隨地查詢而不是自己用腦子去存儲記憶,才逐步導致今這個局麵呢?
她泡上第二份麥子,東西都已經買回來了,試還是要試完的。
所以,麥芽糖是添加了麥芽汁的糖嗎?
先做糖再添的麥芽?好像也有哪裏不對,麥芽糖是糖的從無到有的生成。
故而,隻能是麥芽和其他某些材料一起發生反應,生成了糖。
麥芽裏有澱粉?好像沒有吧?
馮時夏感覺自己似乎進入了邏輯的死循環裏,還越想人越傻了。
怎麽都抓不住那個關鍵點。
她不知道麥芽的製糖過程是不是也遵循澱粉這個反應方程,更不知道麥芽是靠裏頭的什麽成分在反應。
一切好像在往無解的方向走。
難道這是一般人自製不出來的?
這就更不對了,以前農家見得最多的就是麥芽糖了,雖然她沒見外婆熬過,但聽是有村人會的。
走街串巷的貨郎那時候賣得最多的也是麥芽糖,這隻能明麥芽糖的做法其實相對簡單。
或許,就像麵團是變成死麵餅子還是發麵包子或饅頭,關鍵的酵母正是突破。
難道麥芽汁也要發酵?
馮時夏把罐裏那一點子弄到碗裏,本想著蒙到明早看看,後來恨不得自己敲兩棍子。
發酵會變酸,這不是顯而易見的嗎?
麵團是,酒不正也是麽?
正是米發酵而成的,所以,用麥芽發酵應當也不會生成能熬出糖的甜味汁。
可她忽然又想到,甜酒不也是由米而來?裏頭不正是有了甜味嗎?
這又是為什麽?
酒,甜味的酒,還有葡萄酒。
葡萄酒是由葡萄釀造,這個過程應該是由糖轉化為酒,因為葡萄酒就是一個葡萄汁發酵的過程。
那麽,總的來是澱粉變成糖,糖發酵再成酒麽?酒是用的酒曲,這麽想來,酒曲裏頭有酶,也有酵母。
可麥芽呢?回到原點。
麥芽由麥而來,麥裏原應該也是有澱粉的,那發芽後的澱粉呢?
會不會裏頭的澱粉被轉化成糖,那麽是不是明,麥在發芽的過程中有酶的存在呢?
這樣想的話,似乎思路就打開了,如此,麥芽糖這的麥芽應該是充當酶的作用,而她需要的另一個成分就是澱粉,或者是大米、糯米、紅薯、玉米這些含澱粉的糧食。
至於具體怎麽做?如果要先提取澱粉的話,她可能還要進行粉碎,洗漿,沉澱等一係列的操作,想想麥芽糖的普及程度,應該不至於。
畢竟釀酒原理也是利用的澱粉,可人家不也沒有先提取澱粉嗎?怎麽做來著?
第一步淘洗蒸米!
對,蒸米,然後趁熱拌入酒曲發酵。
如果按這種邏輯,她應該也是差不多吧,隻是自己隻是將酒曲換成麥芽汁?
雖然她從沒想過為什麽先要將米飯煮熟,但既然人們一直這麽做下來就一定有這麽做下來的道理。
如果非要想,她用她的腦瓜子想想,她見過外婆做甜酒,也見過舅舅釀米酒,似乎拌酒曲那一步很重要,就是幾乎要將它們充分混合均勻才校
為什麽?
那一定是為了讓之後的反應更徹底。
所以,這麽推理,蒸煮這一步,應當是為了促進化學反應的進行,畢竟熟的比生的軟爛,能捏碎揉進去。
馮時夏感覺自己棒棒噠,雖然不知道自己想的是不是正確的,卻總算是有下一步的方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