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1章 挖了好看
接連三天雨,沒去成縣城,屋裏早就沒有新鮮肉了,馮時夏隻好這一天一早起來磨了2斤幹豆子。
除了作豆漿喝掉一些,剩的都用中號的豆腐架壓了3斤左右的豆腐。
她隻打算帶一斤去老人那邊,其他的都留在院裏。
這東西雖然算不得新鮮,但做起來終究費工夫,算得上一點心意。
更主要的是豆腐什麽做法都行得通,做出來的菜不拘廚藝都不會太難吃,幾乎很少人會排斥。
前一天剩的豆沙,小家夥提議做青團,因為[大哥]還沒吃過。
但馮時夏還是沒允許幾個小的冒雨去摘水牛花,她跟小家夥約定好下回不下雨的時候一定再做一次青團,留給他的[大哥]吃。
為了不讓小家夥失望,她準備用豆沙做點芝麻球、豆沙卷和低階版的蛋黃酥。
好吧,其實也是她自己嘴饞。
另一方麵,她確實對自己之前在生意方麵的推測有些擔憂,想提前做做準備。
這兒沒有烤箱,想自己訂做個鐵的,錢先不說,資格都沒有。
土窯版的不講究的話堆能是能堆,但是自己對泥土隻有大概用肉眼分出沙質和土質、黃土還是黑土這點認知,對建築也沒有任何有把握的結構基礎知識。
光憑腦子裏的一些造型記憶,她不確定堆起來的窯會不會塌,不塌的能不能燒,能燒的開不開裂,不開裂的會不會不保溫,保溫的能保多久,都沒事的會不會掉灰,不掉灰的能用得了幾次……
總之,退回到第一步說話,造窯這個工程量實在有點大,重修的工程量更是翻倍,她沒信心開幹。
她腦洞一開,覺得不如直接動鍋來吧。
烤的目的不就兩個嗎?
無水、高溫。
鐵鍋要做到這些也不是不行吧?
餅子能烙出來,蛋黃酥就不行?
她不服。
這個她還是敢試的,就是做壞了,隻要熟了都是吃不死人的嘛。
而且有這幾個孩子在,更不用怕了。
做壞了她也不尷尬,她就說自己這是原版的蛋黃酥,誰還能不承認不成?
有了底氣就開幹。
村裏他們有九個再加小家夥家裏的人,可能一共得有十三四個人,起碼一人要分一個吧?
蛋黃酥難得做一回,不好吃的話在擁有烤箱之前更可能隻做這一回了,所以,還得給小家夥多留幾個。
這樣算下來,十七八個是少不了的。
第二缸鹹鴨蛋還沒開壇,鹹蛋黃倒是足夠多,但豆沙因為還要留做別的不能用光,料不是很夠。
20-25G一個,做十七八個少的得七八兩,一般得用一斤左右。
她總共做了大概就一斤多的豆沙,前一天做9個桃花餅用了三四兩,做豆沙卷和麻團少說也都要這麽些,能用的豆沙大概就半斤左右了。
差不多也就能做十個左右。
剩下的還得從別的口味找補過來。
奶黃、抹茶、蓮蓉、芋泥、紫薯、麻薯、板栗、肉鬆、玫瑰……能搭配的多是很多,但她有的材料實在太少啊。
看來看去,也隻能再降階紫薯的了。
紫薯沒有,紅薯她還是有的,反正小孩們也不知道頂階版為何物,不慌。
她曾見過一位媽媽親手做了一遝雞蛋餅當銅鑼燒哄自家小孩,臉都不帶紅一下。
當時可把她感動得“熱淚盈眶”,現在,她才體味到其中的真意。
第二缸鴨蛋五十多個,用十幾二十個,剩的還多著。
她準備拿幾個給老人,再讓小家夥家人帶幾個走,其他也夠她和小家夥兩個撐到下一批鴨蛋開壇了。
鴨蛋蛋黃和蛋白分開,蛋黃泡一會兒白酒去腥,再和蛋白還有切好的紅薯一起上鍋蒸上。
蒸製的時間她開始活麵,做蛋黃酥麻煩的一點就是麵團得和油皮和油酥兩種,一個麵劑子也需要擀製很多次。
不像其他包子餃子餅子那些,麵團一次性和好就行,至多需要發酵的中間多些發酵時間,後續排氣整形什麽的也不麻煩。
而蛋黃酥好不好吃一大關鍵就在酥皮。
酥皮擀得好,烤製出來才會層次分明,酥脆掉渣啊。
這兩個麵團從名字就能看出得加油,而想要起酥好,通常添加豬油比較好,尤其是油酥。
油皮用黃油也可,會讓酥皮有奶香味。
不講究的時候用一般的油都成。
她都用的豬油,因為豬油多。
油皮用料有麵粉、豬油、清水和少許糖,有想要加鹽的也可,不想加糖的也行。油大約需要麵粉重量的13。
油酥就是麵粉和豬油,麵油比是2:1,最好用低粉。
她沒有現成的低粉,就拿麵粉和自己弄的澱粉調了些。
和麵的時候老人就出手來幫忙了,還是負責的油皮那份。
她心裏很慚愧,但是憑她的力氣想揉出膜來,確實費時了些。
關鍵速度不快,揉得太久,油可能會從麵團中析出來,影響整個大局啊。
她自己這份揉好後,趁機把做其他食物要揉的麵團都揉好了。
老人揉麵的手法真的沒得說,她用手掌抻了抻,真的很不錯,直接扯出來能敷臉了都。
達到這種程度後續會好包很多,不容易漏酥,同樣酥皮的口感會更好。
麵團揉好都放一邊鬆弛,這時鍋裏的東西也蒸好了。
蛋黃還不用,她倒了些芝麻油先泡在一邊。
這樣既提味增香,也能防止鹹蛋黃變太幹。
蛋白她直接一塊蒸熟是因為找不到別的用處,就幹脆弄熟了切切當菜吃,到時她帶走一半留一半。
蒸好的紅薯趁熱加了一點糖碾成泥拌開、冷卻。
空閑的時間她幹脆先炸麻團,糯米麵團鬆弛個十分鍾差不多了。
想起來上回她和小家夥吃的還是黑乎乎的“糊”麻團來的,那賣相簡直絕了。
這回有了白芝麻,她決定刷新麻團在小孩心裏的認知和地位。
這兩天主打都是豆沙,麻團裏她包的豆沙就少很多了,放一點有個味道就成。
這樣包十幾個麻團一拳頭豆沙就夠了。
其實不放餡料的麻團照樣好吃,她隻是覺得放了小孩們會更喜歡。
糯米麵團不軟不硬比較好,這樣能保證炸製過程容易空心,炸好後也不軟塌。
包麻團就比較簡單了,連幾個小孩都紛紛要求上手試了一個。
為了好控製火候和出鍋時間,馮時夏還是幹涉了下每個的大小。
滾芝麻更是小孩們喜歡的事,她根本就沒有機會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