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進獻荊襄
沒有想到有人將真實情況說出來了,蔡瑁殺心大起,讓左右將其推出去斬殺了。
李珪到死之前仍然罵不絕口,被蔡瑁處死後,一些不安分的因素也不敢出來,蔡瑁馬上就立劉琮為荊州之主,然後將兵權分給了蔡氏的宗族,分別鎮守荊州各處,蔡夫人自己和劉琮前往了襄陽駐紮,防止劉琦和劉備兩人進攻。劉表也被葬在了襄陽城的東邊的漢陽之原,劉表去世的事情被隱藏著,沒有告訴劉琦和劉備兩人。
劉琮到了襄陽,這才停下了腳步,忽然有人匯報說是曹操帶著大軍往襄陽方向襲來,劉琮感到十分害怕,就請謀士蒯越、蔡瑁出來商議應對的辦法,東曹掾巽傅進言道“曹軍來進攻並不是最為憂慮的,如今大公子在江夏,劉備新野,我們都沒有將去世的消息告訴他們,如果他們來興師問罪,荊州就危險了,我有一個想法,可以讓荊州的百姓,生活十分安穩,又可以保全主公的名聲。”
劉琮連忙詢問道“是什麽辦法呢?”
回道“不如我們將荊襄九郡都獻給曹操,曹操一定會厚待主公的。”
劉琮道“你這是說的什麽話,我接受了父親的基業,還沒有坐穩,就轉手送給別人?”
蒯越勸道“其實獻給曹操是有道理的,強弱都有定數,現在曹操帶著五十萬大軍討伐南邊,以朝廷的名義,主公去阻攔,那麽名義上是說不過去的,而且主公才剛剛就位,外患也沒有清除,荊州的人民,聽說曹操的軍隊到了,已經是聞風喪膽,沒有作戰的心情,怎麽能夠抵抗呢?”
劉琮畢竟有著自己的考量,道“你們說的話都很對,不是我不聽從,作為父親的基業,一旦我送給了別人,恐怕會被世人所嘲笑的。”
話剛說完,又來了一個人,昂然進言道“傅公悌、蒯異度的建議很好,為什麽不聽從呢?”
眾人看到,正是山陽高平人,姓王,名粲,字仲宣,這個人身材消瘦,十分矮小,小時候去見中郎蔡邕時,正好遇到他在舉辦一次宴席,蔡邕得知王粲來了,穿好鞋子就去迎接。賓客都感到十分奇怪,詢問道“怎麽蔡中郎對這個小子這麽恭敬?”
回道“你們有所不知啊,這小子很有才華,我不能比啊。”
王粲這個人記憶力很好,人們都不如,曾今就去看了一道碑文,眾人還沒有讀完,他就可以開始背誦,看到別人下棋,棋局混亂不堪,王粲可以協助將棋局從新恢複,和原來的不差一絲一毫,而且很會算術,他的文章也寫得很好,才十七歲就成了黃門侍郎,後來因為避亂,到了荊州,劉表得知他的事情後,當作了上賓。
他反問了劉琮,又繼續道“將軍認為,自己和曹公相比怎麽樣呢?”
回道“那自然是比不上啊!”
王粲道“曹公兵強將勇,謀士雲集,足智多謀,曾今在下邳擒住了呂布,在官渡戰敗了袁紹,將劉備趕到了新野,在白狼破了烏桓,他掃除的人數不勝數啊,如今他又以大軍南下荊州,這種勢力沒有人可以與之抗衡,傅、蒯二人的話是墓前最好的辦法,希望主公不要遲疑,以免後悔莫及啊。”
劉琮依然拿不定主意,道“先生說得很對,但是這件事我想我還是應該跟母親匯報一下。”
沒有想到蔡夫人早在屏風後麵,聽到後馬上就走了出來,道“既然他們三人的想法是一樣的,你又何必再來告訴我呢?”
於是劉琮就下定了決心投降,開始書寫投降的書信,派人去曹操的軍隊中投送。
宋忠作為信使,很快就到了宛城,去麵見了曹操,將劉琮的書信也遞了過去,曹操看完後十分高興,重賞宋忠,同時讓人去通知劉琮出城來迎接,準備封賞他為荊州的主人。
宋忠辭別了曹操,沿著原來的道路返回襄陽,正準備渡江的時候,忽然看到一隊人馬過來,遠遠望去,那人正是關羽,他心裏有鬼,連忙回避,卻還是被關羽看到了,關羽就找他詢問荊州的事情,一開始他還想蒙混過關,後來關羽仔細盤問,準備上一些手段,他沒有辦法,隻好將事情的前因後果都說了。
關羽聽後十分吃驚,馬上將其捉到新野去麵見劉備,親自跟劉備說明情況,劉備聽後大哭起來。
張飛道“事情到了這樣的地步,可以先斬首宋忠,隨後起兵渡江,奪取襄陽,斬殺蔡氏、劉琮,再來和曹操交戰。”
劉備道“你先住口,我自有計較。”他斥責了宋忠,道“你知道眾人的事情,為什麽不早點來跟我匯報?現在雖然斬殺你已經於事無補了,你快離開吧。”
宋忠拜謝,抱頭鼠竄而走。
劉備正在鬱悶之中國,忽然報公子劉琦派伊籍過來了,劉備感謝他之前的救命之恩,馬上親自去迎接,再三拜謝他的恩情。
伊籍道“大公子在江夏,聽說劉表已經去世了,蔡夫人和蔡瑁秘密商議,將消息隱蔽,同時立劉琮為荊州之主,公子派人去襄陽打探,核實了真偽,恐怕你不知道,所以派我前來告知,希望使君可以率領新野的兵馬,共同去襄陽問罪。”
劉備看完書信,對伊籍道“劉琦隻知道劉琮篡位,但是不知道劉琮已經把荊襄九郡都獻給了曹操啊!”
伊籍十分驚訝,連忙詢問原因,於是劉備就將事情的經過都說了一遍。
伊籍道“如果氏這樣,使君不如以吊喪為名,去襄陽,吸引劉琮出來,順勢擒住,誅殺他的黨羽,那麽荊州就是使君的了。”
孔明自收到雨弋的回信後,心情好了一些,畢竟路是自己選的,當時三顧茅廬,也是自己願意出山的,對於劉備的仁慈,隻能無奈了。
此時他十分讚同伊籍的話語,道“就是這樣的,希望主公一定要聽從啊。”
劉備忽然大哭起來,道“我兄弟臨終前托孤給我,如果擒住他的兒子再奪取他的徒弟,他日死於九泉之下,有什麽麵目去見他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