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武曌 二六 談敘
二十六 談敘
玄奘盛名若此,者番攜經歸國,當年私往(偷/渡)天竺罪自不好詳究——高僧大德為法西行十餘年,振唐國威,行初卻不蒙唐帝準,迫乃私行(偷/渡)。思量來未免使唐帝赭顏。一番思忖,唐帝手諭——
“聞師訪道殊域,今得歸還,歡喜無量。可即速來,與朕相見。其國僧解梵語及經義者,亦任將來。朕已勅於闐等道使諸國送師。人力鞍乘,應不少乏。令燉煌官司於流沙迎接,鄯善於沮沬迎接。(《全唐文 唐卷七 答玄奘還至於闐國進表詔》)”
將這玄奘大和尚十餘載前私行(偷/渡)之罪皆不以言了。
玄奘乃行。
貞觀十九年正月,晴空萬裏,長安,迎玄奘僧至。
真真萬人空巷也,官民僧俗出迎者無以數計,長安城街巷人皆欣踴,一時間經綸煥彩,寶蓋如映,珠佩動音,金花彩葉,各競**。更甚者,當此時,五色綺雲現於長安城日北,團圓如蓋,紅白相映,輪光顯發,映照深奇。觀睹者莫不嗟仰,深自歎息。
唐帝時於洛陽,故玄奘西至長安後未久,又東向行之。十餘日,至,停鴻臚寺。洛陽宮闔宮早盡知之,相以言法界聖名之高僧行將至也。宮中上下欽仰者無以數計,惟候首待其入宮以見。
又數日,(貞觀十九年)二月己亥,洛陽宮,儀鸞殿,玄奘,唐帝。(《大正新修大藏經 史傳 2053部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卷第六 唐 慧立本 彥悰箋》)
“師去何不相報?(《大正新修大藏經 史傳 2053部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卷第六 唐 慧立本 彥悰箋》)”唐帝話音未落,於殿後之媚娘心下早微笑了。雖當年玄奘大和尚曾再三表奏西行未準,乃而不得已至私行(偷/渡)。然唐帝今日自然要故作不知了,否者豈非讓尊玄奘之西域者恥笑唐帝不知人麽?
“玄奘當去之時,以再三表奏,但誠願微淺不蒙允許。無任慕道之至,乃輒私行(偷/渡),專擅之罪唯深慚懼。(《大正新修大藏經 史傳 2053部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卷第六 唐 慧立本 彥悰箋》)”玄奘乃爾雍容以答。
乍聞此言,故作辭之唐帝不免些訕訕然。”師出家與俗殊隔。然能委命求法惠利蒼生,朕甚嘉焉,亦不煩為愧。但念彼山川阻遠方俗異心,怪師能達也。(《大正新修大藏經 史傳 2053部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卷第六 唐 慧立本 彥悰箋》)”
“玄奘聞,乘疾風者,造天池而非遠。禦龍舟者,涉江波而不難。自陛下掘乾符,清四海,德籠九域,仁被八區,淳風扇炎景之南,聖威振蔥山之外。所以戎夷君長,每見雲翔之鳥自東來者,猶疑發於上國,斂躬而敬之。況玄奘圓首方足,親承育化者也。既賴天威,故得往還無難。(《大正新修大藏經 史傳 2053部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卷第六 唐 慧立本 彥悰箋》)”玄奘辭令愈發優容。
媚娘心底裏笑意亦愈發深了,真好個擅辭令的大和尚。
“此自是師長者之言。朕何敢當也。(《大正新修大藏經 史傳 2053部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卷第六 唐 慧立本 彥悰箋》)”聽得玄奘此辭,念及當日(玄奘)西行表奏之不蒙準,唐帝不免微些赭顏。遂轉而廣問西域種種以遮之。玄奘雍然以坐,度之以答,其辭出典雅,極之法言,風之所儀,真無所加焉。媚娘心下暗讚。
“佛國遐遠,靈跡法教,前史不能委詳。師既親睹,宜修一傳,以示未聞。(《大正新修大藏經 史傳 2053部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卷第六 唐 慧立本 彥悰箋》)”唐帝似有意若無意言道——玄奘離國十餘載,所曆地不可勝計,若能具之以書傳言之,於日後大唐於西域諸國,自堪大用。將國之道,終要知己知彼,方能勝算萬端。否者一旦對敵,將何以之?玄奘聞,深悉(唐)帝意,自以依之。儀鸞殿一時真仲春駘蕩,熙風暖日,有融融意。
言至此,唐帝忽話鋒一轉,“法師誠非常人也,實堪公輔之寄,未若還俗何如?(《大正新修大藏經 史傳 2053部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卷第六 唐 慧立本 彥悰箋》)“帝又察法師堪公輔之寄,因勸罷道,助秉俗務”)”
唐帝此言一出,殿上諸人不由均是一怔。媚娘暗下卻微微莞爾——佛家事果與公輔無幹乎?必得還俗方為可?況以玄奘修為,公輔位何嚐其眼中也。唐帝真癡人耳。
果然玄奘立時有言:“玄奘少踐緇門,伏膺佛道。玄宗是習,孔教未聞。今遣從俗。無異乘流之舟使棄水而就陸,不唯無功,亦徒令腐敗也。願得畢身行道以報國恩,即玄奘之幸甚。(唐 沙門 慧立 本 釋彥悰 箋《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六》)”
如是固辭乃止。
注:《大正新修大藏經 史傳 2053部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唐 慧立本 彥悰箋》:此《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序於垂拱四年(公元688年)三月十五日仰上沙門釋彥悰述。且當於開元庚午歲之公元730年之前早大行之也。
此論詳據如下:
一、慧立,唐西崇福寺沙門智升於庚午歲——公元730年撰《開元釋教錄 卷第九 總括群經錄上之九(大唐傳譯之餘) 沙門釋慧立一部一十一卷集傳》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十卷右一部十卷其本見在。
沙門釋慧立。本名子立。天皇改為慧立。俗姓趙氏。天水人也。遠祖因官徙寓新平。故為豳(今改為邠)人焉。爰祖及父俱馳高譽。立即隋祕書郎毅之第三子也。生而岐嶷有棄俗之誌。年十五貞觀三年出家住豳州昭仁寺。此寺即破薛舉之戰場也。立識敏才俊神清道遠。習林遠之高風有肇融之識量。聲譽聞徹勅召充大慈恩寺翻經大德。次補西明寺都維那。後授太原寺主。皆降綸旨令維寺任。天皇之代頻召入內。與黃冠對論皆愜帝旨。事在別傳。立以玄奘法師求經印度。若無紀述季代罕聞。遂撰慈恩三藏行傳。未成而卒。後弘福沙門彥悰續而成之。總成十卷。故初題雲沙門慧立本釋彥悰箋。
據此《開元釋教錄 卷第九》所記”沙門釋慧立年十五貞觀三年出家”,則沙門釋慧立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年十五,則當生於公元615年也。
二、彥悰,唐西崇福寺沙門智升於庚午歲——公元730年撰《開元釋教錄 卷第八下沙門釋彥悰一部六卷集議》集沙門不拜俗議六卷(見內典錄)右一部六卷其本見在。
沙門釋彥悰。識量總敏博曉群經。善屬文華尤工著述。天皇龍朔二年壬戌有詔令拜君親。恐傷國化令百司遍議。於時沙門道宣等共上書啟聞於朝廷。眾議異端所司進入。聖躬親覽下勅罷之。悰恐後代無聞故。纂斯事並前代故事及先賢答對。名為集沙門不拜俗議。傳之後代永作楷模。牆壍法城玄風不墜也。兼撰大唐京師寺錄。行於代。
據此《開元釋教錄卷第八下》“天皇龍朔二年壬戌有詔”,則其於天皇龍朔二年(公元662年)”於時沙門道宣等共上書啟聞於朝廷。”
三、據以上一、二所析——
《大正新修大藏經 史傳 2053部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唐 慧立本 彥悰箋》為文者一沙門釋慧立生於隋末,卒於沙門釋彥悰為《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著序之——垂拱四年(公元688年)三月十五日之前也。
《大正新修大藏經 史傳 2053部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唐 慧立本 彥悰箋》為文者二沙門釋彥悰亦唐高宗、武後時人。
以《開元釋教錄》既著述於開元年間,《開元釋教錄》亦謂《開元釋教錄》一書於”唐西崇福寺沙門智升於庚午歲撰”。考開元元年(公元713年)至開元末——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間,庚午歲惟公元730年也。則《開元釋教錄卷第九 總括群經錄上之九(大唐傳譯之餘) 沙門釋慧立一部一十一卷集傳》當於開元之庚午歲——公元730年之前早大行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