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 貓 二四鳥 二五燕息 二六男子 二七便殿 二八
二十三 稱野狐君的尚局貓
好似無端樣子,為了甚麽,愁緒起來。
煙雲般樣愁緒,惱人的,隻不去。
侍兒們看悶悶的,商量著作個甚麽圍子棋。
尚局的貓,藤典製稱野狐君的,不知怎麽,這時到的殿院。
趙侍兒說快將去罷。不然尚局人各處尋,未必尋著。
野狐君卻那麽於殿院紫薇樹下看著殿內呼喝宮人的趙侍兒,很不屑樣子。小小的,墨墨黑。眼珠子倒湛藍——野狐君是枚很小黑貓。
果然不一會尚局人來,抱了將去。
注一、貓。
1、敦煌寫本《大雲經疏》(斯六五0二號 大雲經疏)(敦煌寶藏 第47冊 500頁)““離貓為你守四方”者,《易》曰:離者明也。位在南方,又是中女,屬神皇南麵而臨天下,又是文明之應也。貓者,武之象,武屬聖氏也。”
2、《舊唐書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李義府》高宗將立武昭儀為皇後,義府嚐密申協讚,尋擢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監修國史,賜爵廣平縣男。義府貌狀溫恭,與人語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陰賊。既處權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輒加傾陷。故時人言義府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謂之“李貓。”
柔而害物,狀貌溫恭,嬉怡微笑,此狸貓兒之小狸奴也,豈大貓虎乎?自然小貓兒。
3、《舊唐書 卷一百九十八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 西戎 高昌》(貞觀)十三年,太宗謂其使曰:“高昌數年來朝貢脫略,無籓臣禮,國中署置官號,準我百僚,稱臣於人,豈得如此!今茲歲首,萬國來朝,而文泰不至。增城深塹,預備討伐。日者我使人至彼,文泰雲:“鷹飛於天,雉竄於蒿,貓遊於堂,鼠安於穴,各得其所,豈不活耶!”
此處唐太宗文皇帝引文泰之言,以鷹、雉之喻,貓、鼠之比,自然乃小貓兒也。以此處所言貓遊於堂,為得其所。自然非於山中方稱王之大貓虎也。
4、故謂,至少唐太宗文皇帝、唐高宗皇帝之時,捕鼠之小貓兒常見之也。離貓、李貓,狀貌溫恭,嬉怡微笑,柔而害物,又曰貓者,武之象。自然唐高宗、武後一朝,宮中常養小貓兒,即常養小狸奴也。”
注二、君,《康熙字典 醜集上口字部君》……又凡有地者,皆曰君。儀禮 子夏傳君,至尊也。註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晉語三世仕家君之。……
二十四 馴養貓、鳥
就與皇後殿下說起野狐君(尚局小黑貓)殿院之事。
說起貓之可愛,又說貓食鳥的不好。
皇後殿下說將貓、鳥一起馴養,約莫就可友好(不食鳥)的。且說以後便宜時著人試試。試好了送將與我。
是真的麽?
注:1、《朝野僉載 卷五》“則天時,調貓兒與鸚鵡同器食,命禦史彭先覺監,遍示百官及天下考使。傳看未遍,貓兒饑,遂咬殺鸚鵡以餐之。則天甚愧。”
2、《資治通鑒 卷二百零五 唐紀二十一 則天後長壽元年,公元692年》“太後習貓,使與鸚鵡共處。出示百官。傳觀未遍。貓饑。搏鸚鵡食之。太後甚慚。”
二十五 燕息之時
燕息之時,薄衣兒隨意著,道“天氣太熱些罷。將瓜果於冰鑑裏。”
殿院絲風也無,梧桐樹葉兒皆焦幹。
打扇侍兒瞌睡了。又覺扇兒也無用,就罷了。
皇後殿下倒是遣人來問。說“這般熱天,散散罷。別隻悶著。”
注:冰鑑,《康熙字典 戌集上金字部 鑑》……陶器,如甀大口,以盛冰。正字通冰鑑,盛冰器。上體如鬥,有疏稜。鏤底如風窗,承以大盤,置食於上,設冰於盤,使寒氣通徹,以禦暑。周禮 天官 淩人春始治鑑。註鑑,如甀大口,以盛冰,置食物於中,以禦溫氣,春而始治之。……
二十六 男子寫的經
不覺得夏日裏有甚麽好作的。
前幾日讀卷經之時,讀到說女子如何如何的,就有些氣悶起來——這經定男子寫的,若女子寫就不這樣。
正氣悶時,藤典製著尚局女史送香來。說“照古香方作的,夏日裏用,清涼合宜。其中一香方特別些,加的橘橙葉。貴主且試試,喜歡時,再送來。”
就試了試,都還不錯。
二十七 便殿見皇後殿下
宮裏商量著要作個消夏甚麽的,沒有作起來。
皇後殿下近日很多事體,總之於便殿裏,都不得閑。
就想去皇後殿下那裏。
要去便殿時天陰了下來。侍兒們說“就要落雨了呀。不要去了罷。”
可就想去。
這麽說時候天就落下雨來。還是去了。
便殿見皇後殿下時,雨恰停了。
二十八 簾下君的野狐君
夏日裏雨還未落下來時候,多數伴轟雷聲。
趙侍兒很怕這個。
今日正值雷雨,尚局的貓,就是野狐君的,又來殿院。恰逢上。
如我前之所述,野狐君是枚很小黑貓——遇上雨淋濕,更覺小了——平日裏毛蓬蓬鬆。
後來野狐君進殿避雨。卻隻於殿門水晶簾下——那就稱野狐君“簾下君”罷。
侍兒們聽了,都笑。
注:水晶簾乃水晶珠簾也。
1、《西京雜記 卷二》漢諸陵寢,皆以竹爲簾。簾皆爲水紋及龍鳳之像。昭陽殿織珠爲簾。風至則鳴,如珩佩之聲。
2、《全唐詩 卷九十五 沈佺期 古歌》
落葉流風向玉台,夜寒秋思洞房開。水晶簾外金波下,
雲母窗前銀漢回。玉階陰陰苔蘚色,君王履綦難再得。
璿閨窈窕秋夜長,繡戶徘徊明月光。燕姬彩帳芙蓉色,
秦女金爐蘭麝香。北鬥七星橫夜半,清歌一曲斷君腸。
3、《全唐詩 卷一百六十四 李白 玉階怨》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