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也就是,把麵煮熟之後用冷水浸過,稱為冷湯。現今人們一般都打個鹵兒或者炸點醬做成打鹵麵或者炸醬麵。但是一定要用冷水浸過,以保留“初二的麵”的風俗。
中國人相信人感應,人過年,其他的生靈也要過年,漢朝東方朔《占書》載,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犬,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八日為穀。這一民俗又和中國人獨有的創世相關,傳女媧創造萬物,第一日創造雞,是陰陽初濘開萬物生發之始,第七日是人,即人日。
正月初二,是犬的生日,古人相信這一氣好的話,未來一年狗會養的很好。犬是極重要的家畜,僅在雞之後,古人認為雞有五德,“頭上有冠,是文德;足後有距能鬥,是武德;敵前敢拚,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類,是仁德;守夜不失時,明報曉,是信德”。狗排名僅次於雞,古人不僅視狗為忠誠的朋友,同時也賦予它預示吉凶的能力。有意思的是,古人利用這種能力,不僅從狗的神態行為去判斷,有時候也會用狗的生命去占卜,這是不值得提倡的。
中國人有慎終追遠的傳統,過節總不會忘記祭拜死去的先人,春節也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鮮花以表心意,是中國普遍采用的儀式,祭祖的形式或許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紀念祖先的意義卻是相同的。家庭祭祀活動最主要的內容之一。按照民間的觀念,自己的祖先和、地、神、佛一樣是應該認真頂禮膜拜的。因為列祖列宗的“在之靈”,時時刻刻的在關心和注視著後代的子孫們,塵世的人要通過祭祀來祈求和報答他們的庇護和保佑。春節時必須祭祖,緬懷自己的祖先,激勵後人。但各地習俗不同,很多地方因為大年初一有走親戚拜年、上廟等活動,所以選擇在初二或初三上墳祭祖。
祭掃,即為“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有的地方將掃墓稱之為“掃山”或“拜山”等,南方部分地區稱之為“掛山或“掛紙”出於對祖先的禮敬,又或“去惡字而呼為美”的修辭習慣。例如清明節掃墓,北方叫上墳,南方沿海一帶為了避開“墳”、“墓”二字,婉稱為“拜山”。把掃墓叫做“拜山”顯得更古雅,“山”字的古義之一便作“墳塋”解,如今風水師仍然稱墓地的坐向為“山向”。
拜的“山”分兩種:一種是自父母上溯至祖宗三代之內的祖輩,稱“家山”,拜祭家山稱“家祭”;另一種是對宗族祖先的拜祭,稱“祖山”、“大眾山”,拜祭祖山稱“掃大眾山”。
按照習俗,一般在上午出發掃墓,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修整墳墓、培添新土、清除雜草,將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然後叩頭行禮祭拜。中國人受傳統文化心理的影響,有著強烈的家庭觀念,尤其重視家族、祖先,對祖先的崇拜、返本歸宗的意識特別濃厚,在祭掃祖先是對先饒特殊緬懷方式。
大年初一、二忌洗衣,傳這兩是水神生日,因此忌洗衣。回門時不能空手,且帶給娘家的禮物,必須是雙數,單數會被認為是不吉利。祭財神忌語,舊時有登門售財神像者,不欲購者,隻能回答已有,忌諱不要,以避不祥。本書主要麵向兒童(兒童為主體),部分立體書收藏愛好者,可以成為該書的潛在消費者,目標定位明確,是一本具有可讀性、觀賞性和收藏性的書籍,潛在的消費群體隊伍壯大,市場前景廣闊。根據人口統計數據,我國14歲以下少年兒童人口約為2.42億人,兒童時期是人生發展的重要時期,兒童讀物與兒童的身心健康和成長有著密切聯係。從市場需求來看,兒童圖書是一個仍在成長的、潛力無限的市場。從發展的角度看,人們總收入不斷在增加,人們的消費能力也在不斷增長。另外,人們素質的提高,對兒童教育重視程度的提高,也會促使兒童圖書的銷量不斷上升。再有,兒童圖書運作機製的不斷成熟,培育市場,創造市場,會使兒童圖書市場不斷擴大。從暢銷圖書的主題特征來分析,兒童圖書具有潛在的暢銷書品質。然而,當今兒童書籍缺乏溝通能力,無法引起兒童閱讀興趣。如何從兒童的審美心理出發,尊重兒童書籍設計原則,營造感官體驗,設計出豐富多彩、富有特色的兒童讀物,成為擺在我們麵前的嚴重課題。所以,我們將傳統的兒童睡前故事做成立體書,立體書的特點就是:比起書本,它好看好玩;比起玩具,它耐看耐玩;它讓閱讀變成知識的探索與發現。立體的製作工藝、動感的造型、靚麗的色彩、超強的視覺衝擊力,帶給兒童更多的視覺觀感,使兒童在閱讀的同時身臨其境。
(1)讀者需求分析
1.在較少篇幅的文字閱讀基礎上,更直觀、更身臨其境地快速了解故事內容
2.少年兒童注重興趣閱讀,力求足夠能吸引自己
3.孩子理解能力有限,想看更直接的表達
4.家長想讓孩子在快樂中閱讀,邊玩邊閱讀
5.好奇、新奇,想買來做收藏品、裝飾品,單純覺得好看
6.對立體書製作感興趣
7.給人眼前一亮的視覺觀感,更好的閱讀體驗,值得購買
建議出書時間及理由
出書時間為2020年7月。
理由:本書針對的讀者對象主體是兒童,分為學齡前兒童和學齡兒童,學齡兒童的群體龐大,而且在選擇閱讀上有一定的自主權,即可以通過自己的意願影響甚至帶動父母家長的消費,但大部分時間被學校學習占用,很難接觸到書店及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