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四章 賞罰
帝國隨著新皇的即位,攝政王、國務大臣、大將軍的確立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而所有人也都感覺到了帝都的風暴還未結束,畢竟之前的那些或是參與、或是有著擁立之功的高層們的重新洗牌還未開始。
果不其然,就在新皇即位僅僅才過去三天,帝國新任攝政王殤就和新任國務大臣奧內斯特二人共同下達了一係列的命令。
一條條命令流水一般的傳了下來。
原帝國大皇子澤維爾,削除一應爵位官職,剝奪皇室成員身份,逐出皇室,貶為平民,幽禁在自己府邸,永不複用。
原帝國三皇子亞當(已死),削除一應爵位官職,剝奪皇室成員身份,逐出皇室,以平民之禮下葬。
原帝國軍務副大臣,華納將軍所在的家族剝奪貴族封號,削除爵位,收回領地,就地解除家族私軍,而他整個家族也因此獲罪滿門被抄家,等待這些人的也許是流放,也許是貶為奴籍,也許……
原帝國國務大臣,喬利侯爵,因其並不知情,然其家族有數人幫助大皇子和已故三皇子偷運兵進入帝都,喬利侯爵難辭其咎,特削除喬利侯爵一應帝國職務,保留爵位,準許其帶著自己的幼Nv告老還鄉,其家族諸人則大部分被抄家流放。
原禦林軍統領丹尼爾將軍(已死)削除爵位,一應軍職削除,以平民之禮下葬。
原禦林軍副統領佐伊將軍(被俘),削除一應軍職,斬首示眾,以平民之禮下葬。
其餘參與政變的貴族,官員,全部關入帝國監察署大牢待審,同時調派三千北方軍精銳監督犯員府邸,不得進出。
凡參與兵變之士卒,就地革出軍職,已死之人,以平民之禮入葬,生者關押待審。
讓所有人鬆了口氣地是,盡管之前的那些命令看起來沉重無比,但卻並未胡亂殺人,反而這位新任的攝政王,似乎暫時並沒有大開殺戒的意思,所有的命令之中,除了把一個無關緊要原禦林軍副統領佐伊斬首示眾外,就連警備部隊的那位將軍都隻是關押,就連死去的三皇子亞當和禦林軍統領丹尼爾將軍這樣的叛軍首領級的人物,都隻是革出爵位,還能以平民之禮下葬……
這已經是格外地寬容了,試想帝國曆史上的皇室政變,盡管次數很少,但卻也並不是沒有,哪一次的政變,成功者都是揮舞屠刀,把失敗者斬盡殺絕,斬草除根。
特別是在五百年前的那一次大動亂之中,帝都血流成河的場麵,曆曆在目!
像殤這樣隻關不殺,已經是難得的厚道了,隻不過大家還沒把握清楚這位勝利者現在的意圖,除了幾個看不清形勢的家夥著急拍馬匹的貴族上書提議嚴懲叛逆,結果都被殤置之不理,這才明白自己拍馬匹拍到了馬腿上了。
其實,這卻也是殤和奧內斯特二人所商議好的,他們也並不是不想一次性的殺光這些那些失敗者,盡管他們都勢力強大,而且還獲得了最後的勝利果實,但敵人一天不死絕,他們盡管並不怕再次受到挑戰之類的,但如果被那些人跑了,或者是被人比如革命軍救出,讓有心人趁機打著這些人的旗號作亂也是煩不勝煩的,而之所以現在隻關不殺也是要讓帝都甚至於整個帝國的臣民都知道他們是仁慈的,他們需要這個名聲來穩定,至於穩定以後,以殤和奧內斯特的這種性格卻是絕對不會放過那些人的……
之後,殤再次的與奧內斯特以及布德商議了帝都的防禦結構,並且因為此次政變,殤把責任都推托到了帝都因為軍事構架不嚴謹之上,趁著這機會和奧內斯特分別的把持住了新改編的禦林軍和警備部隊!至於皇城禁衛軍則直接劃歸大了大將軍布德的旗下,而中央軍也是因此一分為三,帝都周邊四個衛城的中央軍殤和奧內斯特二人分別掌控兩座,而布德掌控兩座,帝都的中央軍則被三人完全瓜分……
等到這些事情都完成後,殤和奧內斯特二人再次以小皇帝的名義下達了一連串的命令,不過這次卻是嘉獎和封賞了,畢竟,政變就猶如一場強盜大會,結束之後,也自然就到了勝利者分贓的時刻了。
沒有絲毫的意外,名列這份嘉獎令之首的赫然便是殤。
殤·奧古斯丁,先皇安東尼陛下第五子,授予親王爵位,並因皇帝年幼,由攝政王殤監國與國務大臣共同主持朝政,但因現下帝國新舊交替,邊疆蠢蠢欲動,特命攝政王殤坐鎮西方,總覽西方、北方一應軍政事物……
奧內斯特·格林,原帝國國務副大臣,現帝國國務大臣,由伯爵提升為侯爵,並與攝政王共同主持朝政,在攝政王坐鎮邊疆期間,總覽帝國政務……
卡爾·奧古斯丁,先皇安東尼陛下第四子,授予親王爵位,宮廷大學者稱號,帝國軍方統帥部將軍銜,與攝政王殤一同前往邊疆……
如果說其他人獲得封賞在情理之中的話,那麽卡爾這個封賞卻是有些耐人尋味了,誰都知道,這個封賞之前肯定是經過了殤和奧內斯特現在這兩個帝國最具權勢之人所商議過的結果,而奧內斯特是肯定不會封賞皇族,但殤這麽做卻是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了。
如果說殤是要收買皇室的人心,那麽他隨意的封賞一個其他皇族子弟就好,畢竟整個皇族可不僅僅隻有安東尼這一脈,還有著他的許多兄弟甚至叔伯等等支脈……並且在封賞最後,殤居然要離開帝都,這則是更加的讓人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殤居然會放棄帝都,而選擇去邊疆發展,這……
但不論殤的想法如何的讓人摸不著頭腦,這些其他的貴族們也隻能接受,誰叫現在帝國是他們說的算。
而此時,在皇宮的一處偏殿內,殤和奧內斯特二人相對而坐,正在商議著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