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竹書謠> 第174章 齊地巨賈(一)

第174章 齊地巨賈(一)

  我在心裏長歎一聲,對張孟談道:“消息可靠便好。無恤說得對,以後這些暗裏的事,我還是不問的好。廣饒那邊若來了消息,你隻要告訴我他是否安好就行了。”


  “諾!”張孟談抬手一禮。


  “夜深了,先生早些安寢。明日我陪先生去一趟清樂坊,向清歌姑娘解釋今晚之事。”


  “姑娘如何知道她是清樂坊的人?”張孟談話一說完便搖頭自嘲道,“讓姑娘見笑了,孟談明日一定帶姑娘好好逛逛臨淄城。”


  “謝先生。”我俯身一禮,張孟談還了一禮,起身走出了房門。


  “阿拾,趙無恤真的抓了別人的老父妻兒?”四兒皺著眉頭把我從蒲席上扶了起來。


  “他有他做事的方法,我也不好多過問。睡吧,攢足了精神,明日才能痛痛快快地逛市集。”


  “嗯。”四兒收拾了地上的水罐、陶碗,又給躺在角落裏呼呼大睡的無邪蓋了一條薄毯,最後,擦了擦腳,爬上床睡了。


  我吹熄了屋裏的燈火,把窗戶輕輕地推開一條小縫。月色中,張孟談背對著我站在小院中央。太子府一次,雍城郊外一次,這是我第三次見到他。太子府上,他謙恭平凡;雍城郊外,他機靈狡黠;今天,他虛假。


  剛剛在屋裏,他的恭敬,他的頻頻退讓,他無奈而惶恐的語氣都讓我覺得這個男人和夜色中匆匆離去的美人一樣,戴著一層讓人看不穿的麵紗。


  張孟談,你究竟在掩飾什麽?

  月色中的張孟談好似聽到了我的心聲,他猛地轉過身,向我所站的地方投來一束冷冷的目光。他站在那裏一動不動,直到我抬著窗子的手僵得快要發抖時才轉身進了西廂房。


  當門板關合的聲音從對麵傳來時,我長長地鬆了一口氣。


  哎,我這賞景尋樂的好日子看來已經到頭了……


  臨淄城,有民六萬戶,每戶若算五人,這裏便住了三十萬人。張孟談帶我們進城之前特別叮囑,待會兒到了人多的地方要拉緊手,否則容易被人群衝散。


  被人群衝散?張孟談說的時候,我和四兒相視而笑。今天,既不是祭春又不是歲末,哪裏會有這麽多人?但很快,富饒的臨淄城就讓我們見識到了什麽叫作——在洶湧澎湃的人潮裏,隨波起伏。


  我和四兒拉著無邪的手,被四麵八方擠上來的行人撞得東倒西歪。那些挑著擔子、推著車的小販從我們身邊如青魚般穿梭而過,偶爾視線交合,他們好似都在笑著說:“瞧這幾個外鄉人,定是新來的,連走路都沒學會。”張孟談在臨淄住久了,這樣的場麵許是見慣了,什麽時候停,什麽時候走,什麽時候側身,遊刃有餘。


  當我們最終走過那段最擁擠的道路,一個巨大的,一眼望不到邊的市集出現在了我麵前。張孟談說,這裏就是臨淄城最有名的兩個市集——康莊和唐園中,以天下百貨聞名的康莊。而以酒樂豔色聞名天下的臨淄三十六教坊,就坐落在離康莊不到半裏地的雍門街上。


  教坊做的是夜裏的營生,所以雍門街上的三十六座教坊,不管名頭大小,一律要等到食時之後才會開門。於是,張孟談就先帶著我們在商賈雲集的康莊市集逛了起來。


  齊人“三重”,天下皆知。齊桓公稱霸諸侯之時,齊相管仲曾在齊地施行了一套完備的重農、重工、重商措施。其中,重商一條發展到今日,已經使齊國成為了天下商人的樂土。在鄭國、衛國行路時,我們三天兩頭地迷路,有時在道上走了五十多裏地也找不到一家可以投宿的驛站。但自從進了齊國,無邪偷到了一張商人的“券證”後,我們這一路走得無比輕鬆。在驛站裏,好吃好喝不說,就連拉車的馬都有小童幫忙喂養。


  為了吸引天下商人,齊國一共有十六條對外通商的官道,每條官道上每隔幾裏就會注明前方道路的險易和離臨淄城的距離。官道上每三十裏設一處驛站,備足飲食、宿處。在大城附近的驛站還會有常備的車馬和車夫,隨時準備為外國商人及隨行人員運送行囊。


  這樣貼心周全的安排,再加上雍門街上的滿樓紅袖,一時間,列國商人蜂擁而至。


  “自上次和先生在雍城一別已有兩年,先生這兩年一直待在臨淄城?”我和張孟談走在鬧市之中,時不時會有商販上前與張孟談互禮,並稱呼他為高東家。


  “孟談隻是在臨淄做點小買賣,替家主攢些錢財而已。”張孟談帶著我熟悉的謙恭笑容一邊幫我擋開路上擁擠的人流,一邊狀似不經意地問,“姑娘這兩年可是風光無限,孟談一直很好奇,伍將軍怎麽舍得讓姑娘這樣的人才離了秦國,做了我們晉國的巫士?”


  原來,他昨晚的古怪神情就是因為這個。


  我笑而不語,繼續低頭往前走。


  張孟談幾步跟了上來:“姑娘笑什麽?”


  我笑著搖了搖頭,並沒有打算要接他的話。


  張孟談嘴角一彎,沒有繼續追問,隻抬手指著前麵一家青瓦朱門的商鋪說:“那就是虹織坊,姑娘可以進去看看,若有喜歡的,隻管記在我賬上。”


  “這錢可是要記在高東家賬上?”我蹲下身子,拿起路邊小攤上的一條文繡腰帶,微笑著問道。


  “姑娘通齊語?”張孟談的眼睛愈發深沉。


  “幼時學過兩年,沒想到現在竟還沒忘。”


  “看來伍將軍對姑娘真是寄予厚望啊!”張孟談淡淡一笑,取過我握在手裏的腰帶塞入了袖中,又取了一枚刀幣遞給了賣家:“可夠了?”


  “夠了夠了,謝謝高東家!”小販哈著腰恭恭敬敬地收下了張孟談的錢。


  “高東家幫無恤做的是大買賣吧?”我問。


  “嗬,小買賣而已。”張孟談引著我上了虹織坊的台階。


  “東家,你可來了!昨天你讓人送去清樂坊的禮,被退回來了!”虹織坊的大門裏突然衝出來一個小廝模樣的少年,衝著張孟談大聲喊道。


  虹織坊的主人是張孟談?!我一下便愣住了。


  在秦國,穿得起齊紈的人少,穿得起齊國虹織坊出的衣服的人,少之又少。當年在雍城,我隻聽說百裏府的主母冉嬴每年會從齊地的虹織坊定製兩套禮服,一套為春日祭神,一套為歲末祭祖。這一回,伯嬴的嫁衣也是虹織坊所製,前前後後花了足有千金,而且聽她的口氣,似乎不知道這虹織坊與趙氏有什麽關係。如果齊國虹織坊的生意都算是小買賣,那張孟談心裏的大買賣是什麽,我就真猜不到了。


  “姑娘先在這兒看著挑著,高修隨後就來。”張孟談朝我一禮,轉身帶著小廝進了虹織坊的內堂。


  高修?這事情越發有意思了……


  “阿拾,這兒的東西可真貴啊?”四兒在虹織坊裏逛了一圈,問了一圈,灰溜溜地回到了我身邊。


  “今天用不著咱們自己掏錢,去挑幾方喜歡的絲帕,再給無邪挑兩套冰紈製的夏衣,告訴掌櫃就說是記在他們高東家帳上。”


  “這行嗎?”


  “沒事,去吧!”


  我在虹織坊裏轉悠著,期間不停地有人上門詢價、訂衣,也有蠶農上門兜售自己家的蠶絲。站在虹織坊的大門口,看著南來北往的商隊,看著抹著汗、數著錢、滿臉笑容的小販,我忽然覺得齊國之所以強大,除了臨山靠海得鹽鐵之利外,安民所居,勸民所業,利民富民的政條,才是它屹立東方,傲視群雄的真正原因。


  “姑娘在想什麽?”張孟談不知什麽時候已站在我身後。


  “我在想,齊國強盛百年,也許,管相之功高於桓公。”


  “站在我虹織坊的錦衣美飾裏還想著天下大事的女人,怕就隻有姑娘你了。”


  我微微側臉,見張孟談手中捧著一隻手掌大小的紅漆木盒,想來裏麵裝的就是被樂伎清歌退回來的禮物。


  “虹織坊天下聞名,不知先生是如何做了這裏的主人家?”我問張孟談。


  “我不是這裏的主人,虹織坊是家主當年在齊地學劍時所置,我隻是這裏的管事,賺一點小利,混一口飯吃。”


  “這虹織坊的主人是無恤?!這事趙氏的人知道嗎?”趙鞅派無恤到齊地學劍,是為了讓他回去給伯魯當侍衛的,沒想到他十幾歲就在齊國闖出了這樣一番天地。


  “家主以高息為名在齊地置業五處,趙家無人知曉。”


  原來如此……


  無恤給伯魯做侍衛,一年也隻得穀物八石,但他平日裏與新絳城的豪傑俠士相交,出手卻極為闊綽。我怕他入不敷出,好幾次都想送他些可以變賣的金石玉器,但通通都被拒絕。當時,我以為是他男兒的自尊在作怪,沒想到他是真的“財大氣粗”。


  “高東家把你的禮帶上,咱們走一趟清樂坊吧。”


  “姑娘不問家主的另外四處置業在哪裏?”張孟談右眉輕挑,似是很驚訝我沒有繼續追問。


  “我為何要問?”我看著張孟談的眼睛,輕笑道,“先生,我不是秦人的細作,如果你想問的是這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