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二章 致胙於王
趙權甚至都可以想象得到,如果有人跟忽察說蒙哥準備血洗和林,他一定會不屑一顧。
在他看來,蒙哥根本沒那個膽!
趙權不知道,現在到底有幾方勢力在支持蒙哥。
也不知道,蒙哥帶回了多少人馬。
更不知道,如今和林局勢到底如何?忽必烈是否有其他的後手?他們的母親,唆魯和帖尼,是不是有其他的安排?
趙權禁不住向西遠眺,眉頭緊皺。
但是他也清楚,從和林傳遞情報至此,著實不易。哪怕再緊急的情況,情報最多也是五天送一次。
想要盡快地了解更多的情況,自己還得在這,再等五天?
“要不,你跟小耀先回南京府,我在這裏守些日子。”說話的是大岩桓。
如此,倒是不錯。隻要自己不改變行進的路線,那隻海東青總是可以很順利地找到自己。這樣,自己便可以在第一時間收到情報,以做出反應。
而且,自己還真的必須盡快趕回南京府,盡快擬定一個相對完善的對策。
但是,直到趙權回到了南京府,才終於有新的情報傳來。
緝偵局在和林的一個情報傳遞站,毀於忽必烈之手,死了兩個人,情報傳遞被迫中斷。
直到數天之前,才重啟係統。
蒙哥已經到了和林。
拔都給蒙哥派來了兩千護衛,使蒙哥如今成為和林擁有兵力最多的一個王爺。
一到和林,蒙哥立時收繳了所有人的大印,並進行封存。包括海迷失手上的汗王之印,以及忽察與腦忽自己重刻的王爺之印。
這樣一來,誰都無法從外調兵前來和林。
蒙哥用這個手段,輕鬆地獲得了和林的絕對話語權。
不過,蒙哥答應,在來年春天時,可以在怯綠連河重開忽裏勒台會,並重新推舉蒙古國的汗王。
目前,除了拔都對蒙哥的大力支持之外,察合台係分為兩派。
一派是曾經被貴由汗廢黜的察合台兀魯斯汗王哈剌旭烈,已經公開表明支持蒙哥。另外一派,是被貴由汗扶持的也速蒙哥。不過他雖然反對蒙哥,卻顯然不知道該支持誰。
這樣算下來,成吉思汗的四大嫡傳派係中,蒙哥最少已經獲得了二派半的支持。
而窩闊台一係,分為三派,依然在吵鬧不休。
至於東道諸王,幾乎都已經沒落,他們的意見,也僅僅隻是個意見而矣,根本左右不了和林的形勢。
距離約定的忽裏勒台會,還有半年多的時間。
南京府,能做些什麽呢?
……
公元1248年,華夏三年,宋淳佑八年,戊申猴年。
整個冬天,蒙古草原片雪未下。
突如其來的這一場大旱,從東至西,綿延了蒙古草原的數千裏區域。
全世界的大戰,似乎因此被摁上了暫停鍵。
隻是包括宋國在內,大部分被蒙古人蹂躪的國家,都不知道的是,蒙古人停止對外戰爭,不僅僅是因為這場綿延數千裏的旱災。
旱災還沒開始顯示其巨大的破壞力,即將召開的忽裏勒台會,卻讓蒙古國上的神經,崩到了極致。
這也許會是蒙古國曆史上,最為血腥的一次忽裏勒台會。
和林來的消息,斷斷續續,讓南京府根本做不出及時而有效的反應。
所以,隻能等,等著塵埃落定之後,可以預見得到的結果。
忽必勒台的相關消息還沒傳來,另外一則情報,卻把趙權驚住了。
忽必烈,受邢州權太守職,暫管邢州民政事務。
邢州,也算是河北重鎮,位於真定府以南,南太行以東。
窩闊台丙申分封時,將邢州一萬五千戶分賜給斡魯納氏兩個兄弟,並由他們自派達官員管轄。但是,十年之後,邢州百姓不堪重負,四處流散。
如今,整個邢州僅剩下了五百餘戶,十不存一。斡魯納氏被逼無奈,向和林請求派員接管。
在蒙哥的支持下,忽必烈很輕鬆地就得到了這個職位。
離開柔遠縣的忽必烈,卻換來了一個州府!
蒙哥雖然還未上位,忽必烈卻已經成功地將自己的手,伸入了中原的最核心地帶!
忽必烈的首席幕僚劉秉忠,正是出身於邢州。這大概是也他為忽必烈挑選邢州的主要原因。
出乎所有人意料,到了邢州的忽必烈,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當地的孔廟祭拜。並受執事回贈祭品。
“致胙於忽必烈,這些人,都瘋了嗎?”侍其軸喃喃說道。
趙權有些疑惑地看著屋子裏,這些滿臉灰綠的老儒,不明所以。
他關注的是,忽必烈竟然可以這麽快地就占住了一個根據地,以此他勢必會開始將手腳伸向中原的其他區域,並且迅速地落地生根。
而這些人,卻為了祭品的幾塊豬肉而心疼?
李治看出趙權的疑問,說道:
“致福,謂諸臣祭祀進其餘肉,歸胙於王。昔年葵丘之會,天子使宰孔致胙於桓公。桓公賞服大輅,龍旗九旒,渠門赤旗,諸侯稱順焉。
自此,祭禮之胙,非王不得受用。”
元好問掩卷而歎,長息不語。
趙權大概聽明白了。
忽必烈拜祭孔廟,意思是他準備認可儒家的地位。作為回報,孔廟執事代表當地的儒生們,準備接受並擁戴忽必烈,並直接將其視為未來的中原之王。
收服北地漢儒,就這麽簡單嗎?
“孔子為萬代王者師,有崇與否,於聖人無所損益,但以此可以其崇儒之心。北地漢儒,自此必當甘為忽必烈所用。”王鶚說道。
說實話,別說北地的那些不知其能耐的儒生,就是現在南京府養著的這些扛鼎老儒,趙權真正能看得上,也隻有侍其軸一人。
而要說實用,王棲梧那個奸滑之人,也比其他幾人更能成事。
這些儒生,滿口禮義道德,滿身正氣昂然。
可是無君可忠時,卻去抱一個蒙古王爺的大腿。以此來獲得未來的仕途與地位。
也許他們想曲線救國,試圖去影響忽必烈,而實現儒家治國的目的。
也許他們為生計所迫,希望可以混一個從龍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