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二章 貶謫
忽必烈含蓄一笑,似乎對這個回答相當的滿意,又問道:“耶律丞相,意下如何?”
劉秉忠眼角瞟向耶律鑄,心情極為複雜。
這位,年僅三十六,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中書左丞相。而自己,雖然年長於他,服侍忽必烈也已十五年,如今卻隻能仰望於他。
劉秉忠一直覺得,自己在忽必烈麾下,是不可或缺之人。一旦立國,哪怕沒有左相之職,也必定是右相之位。
萬沒想到,直至今日,昔日同僚,或入中樞或為一路宣撫,或是受人尊崇的翰林學士。
隻有自己,依然一身白衣!
不知道的人,還以為自己一身傲骨,超然事外,不肯入仕。有人甚至因此而誇自己為世上高人。
而諸位曾經的同僚,卻無人不知自己如今的尷尬。
劉秉忠不知道,這是忽必烈以此來敲打自己,或是準備徹底摒棄自己?
可是,自己十數年來,忠心耿耿,為忽必烈殫精竭慮,從不敢有任何差池,甚至連石忽銀行的股權,都未曾沾上一絲一毫。
大汗,到底為什麽要這樣對待自己?
耶律鑄迎著劉秉忠的目光,麵色淡然地問道:“不知真定、順天府兩軍糧草,還能支撐幾天?”
“最多十五天。”
“他們出兵至今,有多少時日?”
劉秉忠默默地算了下,答道:“已近兩個月。”
耶律鑄嗬嗬一笑,“兩個月,四萬兵馬,卻連錦州城角都未曾觸及。那麽,攻下大權國,是不是得需要四百萬的兵力?”
劉秉忠一怔,攻城掠地,是這麽算的嗎?耶律鑄這是在當眾質疑自己嗎?
可是,大汗下令出兵錦州,這事情是自己能左右的不成?
劉秉忠瞥了眼忽必烈,忽必烈臉上依然帶著淡淡的笑容。
“大汗!”耶律鑄似乎沒打算繼續深究劉秉忠的責任,對著忽必烈又是一躬,說道:“大汗初即位,天下紛亂,靖內攘外,千頭萬緒。大汗需有取舍!”
忽必烈點了點頭。
耶律鑄便繼續說道:“和林、多泉子與東北,同為叛亂之敵。屬下以為,當先內而後外。
阿裏不哥王爺,受人蠱惑,對大汗有所誤解,但畢竟有手足之情。當先令其知曉輕重,而後再同心對外,清除餘敵。”
耶律鑄這是主張先對付阿裏不哥,收羅其蒙古舊部之後,再對付大權國與禾忽。這本就是忽必烈之前確定的對外整體攻略。
而且此時,包括霸突魯、兀良哈台的蒙軍與河東、真定與東平的部分漢軍,共十萬人馬,早已出征,此時差不多已經快要與阿裏不哥接戰了。
劉秉忠有些疑惑地看著耶律鑄。
“故,臣下提議,應當集中所有人力物力,一戰而先平和林!”
“臣,附議!”出聲的是董文炳。
劉秉忠有些茫然。
耶律鑄已經聯合了一群人,真的要準備放棄對困在榆關走廊軍隊的求援?
否則,視史家為仇敵的董文炳,不會在這時候跳出來,急急附合耶律鑄。
忽必烈聞言,微微頜首。
耶律鑄麵色平靜,繼續奏言:“除了和林,如今另有一事,必須即刻著人處理。”
“何事?”忽必烈淡然問道。
“開平為大汗龍興之地,但距離中原過於遙遠,往來不便。臣下以為,當另建新都,以就近統轄中原諸地。”
朝堂之上,響起竊竊的議論聲。
忽必烈將開平城作為都城,是因為他稱汗的時候,這是他唯一能控製得住的城池。
但是開平城的確太小,根本容納不了太多的人。別說是一國之都,哪怕作為一縣治所,都顯得有些局促了。
這也是劉秉忠早已與忽必烈形成的共識。而且,未來的都城,劉秉忠都已經幫忽必烈規劃完成。
便是金國曾經的中都,燕京!
一方麵是因為燕京東控遼碣、西連三晉、背負燕山、左擁太行、右瀕渤海,可挾五關之險而憑臨中原。另一方麵,是一直以來,燕京都不屬於中原任何一方勢力所有。可以說,這是一座最幹淨也最容易納入中樞直接管轄的城市。
唯一的問題,是燕京屢遭戰火,城池早已破敗。都城,必須得要重建。
可是,此時四麵皆敵,根本不可能騰出人力與物力,新建都城。
然而,出乎劉秉忠意料的是,忽必烈卻點著頭說道:“甚好!你覺得,派誰去督建新都,比較合適?”
耶律鑄對看劉秉忠略略躬身,說道:“臣以為,劉秉忠劉先生,精算數、善推步、仰觀占候、六壬遁甲、易經象數,無不通曉。且有督建開平城之功,不避險艱、忠勤不倦……”
耶律鑄這一頓突如其來的誇讚,如行雲流水,卻讓劉秉忠不由自主地感覺到一陣陣的心悸。
“故,臣以為,督建新都,除非劉先生,餘人皆不足以勝任!”
“善……”
忽必烈輕聲吐出的一個字,卻如驚雷般在劉秉忠腦子裏炸響。
他茫然地看著這一對君臣。
他們,到底想做什麽?
劉秉忠自認為從來沒有得罪過耶律鑄,甚至與他之間都未曾有過太多的交往。雖然知道耶律鑄成為大汗的首任中書左丞,其中必有曲折,但劉秉忠也從來沒有公開反對過大汗的這個決定。
那麽,他們為什麽要給自己挖個這麽大的坑?
是想把自己從開平城中排擠出去?
還是大汗對自己不信任,而在懷疑些什麽嗎?
一直到看見燕京城破破爛爛的城門,劉秉忠還是沒有從這一場巨大的打擊之中清醒過來。
十數年來,披荊斬棘、算計謀劃,曆無數艱難。如今眼見著路已開辟,大廈將起,而自己這個帷幄之人,卻被棄之如敝屣。
同樣是來到了燕京,趙璧是以燕京宣慰使身份前來就任。
劉秉忠近乎被驅離中樞而外放,雖說擁有督建新都之職,但一無財權二無人權,連個工部郎中都不是。
趙璧看著一夜之間似乎便老了二十餘歲、滿臉呆滯的劉秉忠,心裏不由地起了些許的惻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