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崇禎召見
崇禎帝心中有點無奈,因為周顯在他說話的時候一直在打嗝,而自己的肚子卻時不時的咕嚕叫著。從用過早膳之後,他便是接見了這個之後又接見那個,忙的連喝杯茶的時間都沒有,更不用吃什麽東西了。
在對周顯說了一些鼓勵的話語之後,他實在沒有氣力繼續往下說了。趕緊將話題轉到今日召見他的主題上道:“周顯,楊文若在自己的遺信中對你盛讚有加,提醒朕今後要給予你更多的關注。而且他信中還提議暫時將你從軍中調出,外出擔任一地的主政官員。朕這次招你前來,是想親耳聽聽你的想法,你可願意如此?”
周顯張口正要回答,卻又忍不住打了一個嗝。他此刻心中恨死那些點心了,也怪自己,一下子吃了那麽多。他偷偷瞄了一下崇禎帝,發現後者臉上隱隱有點變色,顯然是在強壓著自己心中的憤怒。他連忙低下頭,拱手道:“為臣一切願意聽從陛下的安排。”而後,用手不斷撫按腹部,不讓它再發聲。
崇禎帝點了點頭,道:“既然如此,明日我便命吏部下書,任命你為萊州知府並兼任參將一職,負責萊州境內的一切軍政事務。”
周顯驚愕的張大了嘴巴,他沒想到崇禎帝會如此任用。知府為正四品文官,而參將為正三品武官,這樣等於將萊州一地的軍政完全交給了自己。不要說自己沒有處理政事的經驗,就是自己所擅長的軍事也不能說是完全是由自己做的。
在軍中,自己雖然統領過一營人馬,但那也隻是管理軍務。其他的一切如糧草、軍械的供應都是萬元吉幫忙提供的。一旦自己接受了這樣的任命,接下來的一切都需要自己來做。他對此的信心實在不大。
崇禎帝看周顯眉頭微蹙,接著說道:“朕知道你的擔憂。你年紀尚幼且經驗不足,擔心自己做不好。但你要知道,一旦這樣的任命傳出,必定在朝內引起軒然大波。到時候肯定會有很多朝臣反對,朕所麵臨的壓力一點不比你輕。如若你將來做的不好,雖然他們表麵不敢說什麽,但在背後肯定會說朕無識人之明。”
周顯沉默了一會,道:“陛下,此事太過重大,為臣真的擔心自己做不好。”
崇禎帝點了點頭,道:“朕也有此擔心。但楊文若說隻要給你一年時間,你就會幫朕重整萊州軍務。朕從來沒有對他有過任何懷疑,這次亦是如此。朕知道他一直把你當成他最得意的弟子看,朕覺得你也應該像朕一樣相信他的眼光。”
周顯不知道萊州那邊是什麽情況,但從崇禎帝的話語來看,那裏肯定是出了什麽問題。暗想楊嗣昌在去世之前如此提議,肯定有自己的原因。他沉默了片刻,最終拱手道:“陛下,臣願意領命。但有些事情卻不得不提前說。”
“你說。”
“陛下,我從外地調入萊州,沒有自己的親信,根本無法行事。因而請求陛下讓我從自己原先的營兵中挑出一部分士卒,隨我一直前往萊州。”
“這個朕準了。盧象升目前還在京師,你去找他,至於要調多少,由你們自行商議決定。除了這個,還有其他的嗎?”
“臣還想問,在臣到任之後,是否可以對所有當地官員進行一切任免處理?”
崇禎帝疑惑的問道:“你為什麽會問起這個?”
“陛下,但凡做事,隻有下麵的人願意聽從下麵的命令,才能收到對應的效果。如果我不能對他們做出懲罰,他們中的一些便會肆無忌憚的陽奉陰違。到時候恐怕不僅做不成任何事情,還會收到完全相反的效果。”
崇禎帝想了想,道:“朝官任命處理茲事體大,朕不能答應你,但卻可以給予你一些特殊的權限。這樣吧!七品以下的官員,包括七品在內,你可以隨意任免、七品以上的官員,你要處理他們,必須通過朕。而且需要有確鑿的證據證明他們有罪,或者能力不足以稱其職,絕不可以不經有司判定而對他們私自進行處理。”
周顯知道這是崇禎帝能給予自己的最大權利,因而不再糾纏這個話題,拱手道:“那是否能請陛下給為臣提前寫一道詔書,以便到時候知會萊州眾官,也讓他們知道我並不是恣意行事。”
崇禎帝笑了笑,道:“你這是怕朕賴賬嗎?好,朕寫給你。還有其他的嗎?”
周顯沉思一下,道:“陛下,還有最後一點。臣缺少處理政事的經驗,能不能請陛下給為臣派一個熟知政事的官員來幫助臣。”
崇禎帝擺了擺手,道:“這個楊文若已經替你考慮到了。他的手下幕僚萬元吉之前為州府推官,正七品官吏。我會下令改任他為萊州通判,隻要他將襄陽那邊的軍務完全交給盧象升,便會立即前往萊州。隻不過這個,恐怕要耗一段時間。畢竟盧象升到襄陽之後,需要有人幫他迅速弄清形勢,並幫他穩定軍中局麵。”
周顯心中狂喜,如果有萬元吉在,一切的事情必將事半功倍。至於那點時間問題,自然不算什麽。他欠身向崇禎帝道:“多謝陛下。”
崇禎帝點了點頭,道:“周顯,你到達之後,先去萊陽拜訪登萊巡撫徐人龍和登萊總兵黃斐。他們今後便是你的直屬上司,和他們搞好關係,或許今後你有很多事情要獲得他們的支持。”
周顯點頭稱是。“為臣知道了。陛下,不知為臣能在京師停留多長時間?”
崇禎帝道:“等上幾天再說吧!目前你從京師到萊州並不安穩,過幾天沈廷揚也會從京師前去萊州。你精通武藝,到時候你和他一起去,一路保護他的安全。”
周顯之前並沒有聽說過沈廷揚這個人,也不知道他為什麽要去萊州。心中隻是閃過一些好奇,能讓崇禎帝如此在意的人並不很多。他不再多想,躬身道:“為臣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