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八章 處罰
末代駙馬正文卷第七百七十八章處罰京師的動亂雖然僅僅持續了一夜,但因為很多身無分文的流民和有預謀的士卒參與其中,造成的損壞卻是難以估量的。
首先,京師三大倉被燒毀了兩個,明廷多年的儲備差不多完全被清空。而這個,又牽扯出倒賣軍需物資的巨大弊案,數不清的官員牽扯其中。
還有就是,六部衙門中的兩個被洗劫一空,而另外四個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其他各府衙門,如五軍都督府,五城兵馬司,翰林院等也是差不多同樣的情況。
民房被燒兩萬餘間,百姓死傷近萬人,其中官員就高達百餘名。這些人中,有些是因為太富有而被流民盯上,家被洗劫,家人被殺。有些是因為聽信了闖軍入城的流言,在逃亡城外的過程中踐踏至死。還有一些是因為周顯下達了不計任何代價平叛的命令後,被平叛的士卒所殺。
等到第二日叛亂止息,士卒收斂的屍首就有兩千具之多。
周顯聽從了李邦華的建議,願意自動解除自己所掌控的兵權,以釋造反的嫌疑。但在此之前,他做了一些事。
第一,周顯率部抄了高起潛的家。既然亂,就讓他徹底亂起來。在王德化那裏能搜到那麽多銀子,周顯不相信高起潛會白的像紙。果然,雖然他家的銀子少於王德化家的,但也有近百萬之巨。
第二,周顯命孟越帶錦瑟立即返回登萊,將這邊的情況告於萬元吉。後者跟隨楊嗣昌多年,無論是在京師,還是地方,都有深厚的人脈。而且他混跡官場多年,肯定比周顯更知道該如何處理這種情況。如果他能在登萊稍微呼應一下周顯,也可讓崇禎皇帝在處置周顯時有所考慮。
第三,周顯讓周乾和他所帶來的那部分禁軍立即離開。禁軍身份特殊,如果讓崇禎帝知道自己和禁軍有牽連,此事會更難解釋。況且,周顯不願此事再牽扯上周乾。
第四,周顯聯係上了王先通,將自己掌控的士卒和從王德化和高起潛家中抄出的銀子都交給了他。他是大明的伯爺,為人正直,也是此次事件中周顯的暫時盟友。由他繼續率領士卒參與平叛無疑是更好的選擇,而由他將王德化、高起潛貪墨的證據披露出去,顯然也能更能取信於人。
這之後,周顯將今日發生的所有事情寫成了兩道奏折。其中一道是明麵上發生的一切,可以拿去讓眾人觀看的。另一道是周顯個人的推測,能看的人僅限於周顯和崇禎皇帝。他將這兩道奏折都交給了李邦華,讓後者帶著它們入宮前去見崇禎帝。
本來,周顯是想呆在神樞營中的監牢中等待朝廷的處置。但想到毛承明以及高起潛在三大營中的勢力,放棄了這種選擇。最後,周顯仍舊是聽了李邦華的建議,被暫時關在了禦史台的監牢中。
禦史台是糾察百官罪責的地方。隻要進入禦史台,想要定罪,就必須進入三司會審階段。雖然到時候會麻煩很多,但因為李邦華是左都禦史,在這裏至少安全上有所保障。而禦史台曆來以直言聞名於世,是朝廷的言官。沒有足夠的證據,他們不會故意去冤枉一個人。
在這樣的亂勢中,功過難辨,三司會審最後很大可能會不了了之,而這恰好是對周顯有利的地方。這次動亂,周顯所做確實有很多不合法度的地方,但都並非大錯。最後要受多重的懲罰,實際上隻決定一人一手,那就是崇禎皇帝的態度。
在天色即將大明的時候,崇禎皇帝的使者姍姍來遲。
來人周顯認識,名叫葛世振,和周顯、魏藻德為同榜進士,在當日科舉中高中榜眼。他文辭華麗,初被崇禎帝授職翰林院編修,後被崇禎皇帝任命為自己的日講官,每日常伴君側。這樣的待遇令無數人豔羨,但和魏藻德的年提數級,周顯的赫赫戰功一比,頓時顯得無比黯然失色。
崇禎帝勤政,每日都很晚才入寢。而葛世振作為他的日講師,不時受其召見。為此,在外麵發生動亂之時,他還在宮內。
王德化率兵出宮,在城外被直接射殺。高起潛心中恐懼,不敢出城。而王承恩帶回的消息,又有點傾向於周顯,讓崇禎帝又有點懷疑他話語的可信度。而魏藻德是崇禎帝最為倚重的大臣,崇禎帝在局勢未明的時候不願派其出城。在這種情況下,與周顯有點聯係,但關係又不甚親密的葛世振便被派了出來。
葛世振出城之後,領著一隊士卒來回打聽消息,最終得知了周顯的動向。但到了禦史台之後,他卻驚奇的發現,周顯正待在禦史台的大牢之中,周圍還有無數士卒看押著。周顯認了自己行事緩慢,沒有及時平叛的罪名,但對於其他,概不承認。
宮內盛傳周顯造反,而他自囚於監牢等於完全堵斷了這種謠言。因為沒有造反的人會那麽蠢,願意靜靜的等待朝廷的審查。葛世振看到這種情況,心中長舒了一口氣,知道自己不僅性命無憂,還很好的完成了崇禎帝派發給自己的任務。
但周顯卻不願隨葛世振一起回宮向崇禎帝稟明一切,說高起潛會在途中謀害自己。葛世振無奈,隻得請求李邦華隨自己回宮。
李邦華左都禦史的身份,在平時就可以直接進諫皇帝,而他又首先率部抵擋住了亂賊的數次進攻。作為這次事件的親曆者,他比任何人都更有資格向崇禎帝稟明一切,而這正是周顯和李邦華最初所商議的。
李邦華首先進宮,等到局勢徹底平穩下來之後,真正掌控京師三大營的王先通也被叫進宮詢問情況。
但這中間錯綜複雜,卻不是一兩句話能說得清的。
但崇禎帝知道王德化和高起潛兩家中竟然有數百萬兩白銀之時,當即暴怒,立即解了高起潛的兵權,並讓王承恩出宮去提周顯入宮。而當周顯到達宮中之後,局勢又有了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