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兵起7
鄭森順著聲音望過去。發聲那人站在施大瑄身後,身材中等,臉龐黝黑,看起來和自己年齡大致相當。他心中感激,但生性高傲,看了一下便收回了目光。
鄭彩是鄭芝龍的義子,跟隨鄭芝龍多年,深受他的信任。鄭芝龍讓他主管海貿,是鄭家的財神爺。
鄭森的母親是日本人,在七歲之前他一直生活在日本平戶。後來鄭芝龍接受朝廷招安,才將他接回。
鄭芝龍當海盜當久了,就一直想改變一下他鄭家的門風。他對鄭森這個自己的長子的最大期待是讓他好好讀書,將來考一個進士。在很長時間內,鄭森一直跟著各種大儒讀書,在上次科舉時還中了秀才,大大給鄭芝龍長了臉。
也因為鄭芝龍的這點私心,鄭森極少接觸軍務。除了鄭芝龍手下的幾個主要將領,其他人他概不相熟。但鄭森對軍事有天然的敏銳,也常常幻想自己為將,統領千軍萬馬的場景。閑暇之餘,他遍閱群書,對時政十分關心。
鄭芝龍知道這些之後,心中好奇,特意抽空考驗了他一番。頓時發現自己的這個兒子簡直是天才啊!未經戰陣,說起兵法卻滔滔不絕。評議時政,雖然言辭激烈,但也能時時恰到好處的說到點上。
那之後,鄭芝龍便不再壓製他的天性,還時時將自己的一些軍報傳閱給他。這一次,更是讓鄭森參與這次軍議,並且當眾詢問他的意見。
但這樣的舉動卻引得鄭彩的不滿,畢竟他是假子,鄭森才是鄭芝龍親生的兒子。他對鄭森一直懷有莫名的敵意,不算仇視,更類似於兒子在鄭芝龍麵前爭寵的意思。此刻看到鄭森大出風頭,他出言諷刺,一下子把氣氛拉到了冰點。
幸而突然有人發言支持,才打破了這種尷尬。
但聽到聲音從自己背後發出,施大瑄頓時怒道:“這裏是什麽地方?哪有你發聲的資格?給我滾出去。”然後他站起來拱手向鄭芝龍道:“小兒無禮,還望將軍恕罪。”
鄭芝龍擺了擺手,“小事一樁,你我兄弟,哪有什麽恕罪不恕罪的?”他轉頭向那青年,臉帶淺笑道:“你是施琅吧!我在你小時候還抱過你呢!沒想到一恍惚,就這麽大了。我記得你比森兒隻大兩歲,你們年輕人應該多交往。”
鄭森也回過神來,拱手向施琅道:“施將軍,鄭森有禮了。”
施琅連忙回禮道:“少將軍太客氣了。”
鄭芝龍哈哈大笑,轉向眾人道:“看著他們兩個,便想起了十幾年前,我們兄弟海上結義的時候。當時一艘船,一把刀,橫行四海,是何等的痛快。可惜現在不行了,老了。每到下雨時節,渾身酸疼,連刀都提不起來了。該是讓他們這些年輕人們出去打拚了。”
眾人臉帶笑意,也想到昔日在南洋為海盜的快活時光。唯有鄭彩低頭蹙眉,心中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鄭芝龍止住笑意,轉向鄭森道:“森兒,你剛才隻說了我們要奪取台灣。但如何奪取,你可有想出辦法?”
鄭森沉默了片刻道:“一定要和周顯合作,因為我們的船艦太過破舊。若是單獨對抗紅毛夷,就算取勝,自身損失也必然慘重。和他合作,讓他提供戰船,而我們提供兵員。就算以後拿不下台灣,也可得到一些最新的戰船。同時父親大人還應該盡早派人上島,和島上原先的部屬取得聯係。為他們提供刀劍鎧甲,把他們組建成軍,讓他們支持我們。將來若是出兵攻打台灣,他們便是我們最大的助力。而攻下之後,也可靠著他們來統禦台灣,而避免讓周顯占據台灣。”
說到這裏,鄭森停頓了一下,轉向鄭芝龍道:“父親,我看可以派人與周顯取得聯係。雙方可以提早定下協議,如商議怎麽攻取台灣,兩者各出兵多少,出船多少?在攻取台灣之後,如何分配所占之地。可以許諾他占據台灣北部,我們占據台灣南部,等等這些。總之,不能讓他全占整個台灣。”
鄭彩搖了搖頭道:“我和周顯見過麵,他本人十分精明,擅於算計。目前台灣最富裕的地方便是荷蘭人所占據的台灣南部,他又怎會願意把那裏交給我們?若他假意許諾,將來反悔怎麽辦?而即使不然,他出兵之時保留實力,又當如何?”
鄭森臉露嗤笑,“彩哥莫非以為那荷蘭人是泥罐瓦礫,旦夕可破?我看過他們所造的那種梭堡,易守難攻,堅固異常。也見識過他們的火銃、火炮,無論是射程還是威力,都遠超我們所擁有的。可以說,即使在海上擊破荷蘭的船隊,想要攻取台灣也不是那麽容易之事。而觀周顯,恐怕也沒有在短時間奪取台灣的打算。此刻是他有求於我們,在這個時候不漫天要價還等待何時?”
鄭彩不服氣道:“你怎麽知道周顯沒有短時間內奪取台灣的打算?”
鄭森傲然而立,繼續說道:“除去大明內部的事情,周顯在海上還麵臨著兩大困境。一個是九州薩摩藩和滿清合作,有驅逐駐守朝鮮明軍的意圖。另一個是他靠山東一地養活不了他手中的十數萬大軍,因而他必須保障南洋海貿的暢通無阻,以支撐大軍所需。目前南洋最活躍者莫過於紅毛荷夷,而且他們和薩摩藩、滿清都有聯係。擾亂台灣,分散荷蘭人的精力,阻止荷蘭人與兩者合作才是他的真正目的。”
說完,鄭森抱拳向鄭芝龍道:“父親,讓我去舟山一趟吧!我絕對和韓括談好此事。”
鄭芝龍沉默了片刻,轉向鄭彩道:“彩兒,你和周顯之前便有接觸,這次還是由你去吧!定要摸清韓括的意圖。”
鄭彩大喜,連忙道:“義父放心。”
看鄭森臉色難看,鄭芝龍緩聲道:“我已托人在南京尋了錢大學士,他已許諾收你為徒,你明日便啟程前往那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