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稀世之物
“烈什麽”?此人雖然猛然醒悟間而意識強烈地三緘其口了,但在場的並非隻有他一人識貨。
而,更多的雖然未緣知曉“烈陽果”,但那樣濃烈的氣息,身為術道的頗有修為修士,自然也是可以一清二楚著貨真價實。
於是,“烈陽果”之名,便迅若閃電地星火燎原了。
“大哥,你這是要拍賣嗎?”早已有人迫不及待地麵紅耳赤著緊聲相問。
“閣下,你就出個價吧。”還有人心急火燎地開門見山道。
“是我的了,我出一百兩銀子。”更有人火急火燎地唯恐失之交臂。
“承讓承讓,拍賣會價高者得,我出五百兩。”終有人誠惶誠恐地氣定神閑著。
此人,很有錢。區、區區的五、五百兩銀子,雖然也是陣陣肉疼,但隻要出去多轉悠幾圈,就可又是財源廣進了,眼下的當務之急,還是先把那顆“烈陽果”弄到手再說。
被這麽多的人水泄不通地圍牆難動,更有高人高聲的高價,更是嚇得他手腳顫抖著不知所措了。
他知道,這顆果子很值錢,但還是沒有想到會這麽地值錢,現在怎麽辦?南宮兄弟呢?
原本隻以為可以賣到幾兩銀子,就很不錯了,但還是低估了他們的財大氣粗。
他也是人精,既然如此地搶手、奇貨可居,那就、嘿嘿……
“呃、這個這個,雖然這顆果子……但是你們也……”陳大哥在故作沉吟著,其實他的心裏已經提心吊膽地忐忑不安了。
故意偷偷地又裂開了更大的一條縫後,便又匆忙顫抖地合上了哆嗦的雙手,更是麵紅耳赤了。
他也想再偷看一眼究竟是何方神聖,呃不、神果,可惹得如此多的眾人難以潔身自好,但就是他的這個舉動,卻又使得原本濃烈的四散香氣更為濃鬱了。
要他說什麽?他也不知道啊,如若不是在場有人的高談闊論,他還不知道自己手中的這顆果子就是武林中夢寐以求的“烈陽果”。
“烈陽果”?南宮兄弟呢?他怎麽會送自己這麽珍貴的果子?!
在東張西望、左顧右盼的神態中,他甚至想到了擠身出去,歸還給南宮兄弟,太貴重了。
可就是他的這樣言行舉止,卻是讓周圍的人都感到了他的欲價不售、臨陣脫逃。
不行,絕不能讓如此千載難逢的“烈陽果”,被這位無知之徒糟蹋了,那可是寶貝啊!
“我出六百兩!”一山還有一山高,既然此獠嫌出價太低,終於有人忍無可忍地咬牙切齒道。
他的聲音更高,中氣十足。在眾人紛紛轉首疑視時,卻發現了在心狠手辣的嗓音中,一位身材魁梧的中年漢子已經跨步而出了。
是“祥發派”的修士,聚眾周圍的有人自然早已認出了他的來曆,在本派中的身份地位不低,大概七尺道行的修為。
而他所出的一口價,顯然有點高了,可謂價格不菲了。相對眾多的修士而言,已經觸到了他們心癢難耐的底線,怎麽辦?
不過,雖然這位“祥發派”的修士財大氣粗,但也已捶胸頓足地強自鎮定著戀戀不舍的出手闊綽。
六百兩啊!整整六百兩啊!如果不是為了“烈陽果”濃烈的氣息,他也不會如此慷慨解囊。
“這位兄弟,你就賣給我吧。”他的目光在閃爍,更有隱隱的凶狠毒辣神色在他那略為低垂的雙目中隱藏得很好,如果不是在此人多的地方,就憑對方的六尺道行,早就手到擒來、物歸原主了。
“我……”陳大哥怯怯地掃了他一眼,又匆匆低下了頭,他在害怕對方的如果恃強淩弱,也在高興對方此舉之後的可能再有競價抬高,那就、謝謝了。
他不是貪得無厭之徒,隻是世間的人情冷暖、爾虞我詐,早已摸爬跌滾得滾瓜爛熟。
修行一路上,千辛萬苦地跌跌撞撞而來,更是心知肚明著噓寒問暖的虛情假意,如若不是今日南宮兄弟的出手相助,自己恐怕早已仆屍荒野、含恨九泉了。
世人幾人可助?又豈能不遺恨終生?
對方的道行修為是比自己高,但自己就是不相信了,在此朗朗乾坤之下、眾目睽睽之中,又是在如此的道門大會之上,會有人膽敢明目張膽地殺人越貨、胡作非為?!
當然,到時如果交易成功了,為保安全起見,自己也要趁著人山人海的渾水摸魚,逃之夭夭、溜之大吉。
“嘿嘿,閣下好膽量!”突然一聲雷霆暴喝響在了人牆的另一側,而且中氣十足、聲音陰冷,“不說膽大包天偷取了我們‘嶗山派’的‘烈陽果’,居然還敢跑到這裏來,哄抬競價?!”
人群嘩然,原來此人手中的“烈陽果”是竊取得來?可是,他怎麽就會去竊取“嶗山派”之物呢?而且還得手了?
要知道,當今武林中的“嶗山派”,可也是名門大派啊。不說其在武林中的影響力,就是實力也是相當地雄厚,難人可敵。
此人何方神聖?又是何等膽量?膽敢膽大包天竊取之後,又明目張膽地公然拍賣?是有恃無恐的招搖過市?還是不自量力地自取滅亡?
可,對方的服飾裝扮,都不象是名門大派中人,倒象是一介散修,修為道行也不算高,隻有六尺左右,相較喊話之人的“嶗山派”修士,可是相差了整整兩個境界!
隻是,這樣的“烈陽果”,“嶗山派”又是如何而得來?記得之前在“雙龍神墓”中的“烈陽樹”所聞,好象不是如此的。
在場的不乏八麵玲瓏之人,也許已想到了此間可能存在的某種不可明言的天經地義曲折,是這位“嶗山派”的修士在無中生有、信口開河。
可是,就算當時的“烈陽樹”不是被“嶗山派”所得,但也不是被這位手捧“烈陽果”的修士所得啊。
不是不是,難道對方是那位傳說中的南宮明楓?可年紀也不象啊,眾人犯疑了。
那位七尺道行的“祥發派”修士,當看清了是一位八尺道行的“嶗山派”修士在高聲大喝時,便識趣地隱聲斂息,相融於人群中,不再爭強好勝而言語相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