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黃巾之亂
公子便連線眾女議事,吳穎將收集的信息說與大家聽。
中平元年一月,「太平道」首領張角準備聚徒眾起義。
其弟子唐周向朝廷告密,正在洛陽的大方首領馬元義被捕,車裂而死。
於是,靈帝命三公、司隸校尉追查皇宮及京師奉事張角之道者,誅殺千餘人,又命令州郡捉拿張角等人。
黃巾各部攻打郡縣,焚燒官府,地方官紛紛逃竄。
旬月之間,天下四處響應,京師洛陽震動。
三月,帝以河南尹何進為大將軍,率左右羽林、五營將士屯於洛陽都亭,增修兵械,捍衛京師。
又在洛陽周圍幽谷、太谷、廣成、伊闕、鍚轅、旋門、孟津、小平津等八關設置都尉各一人,率兵捍衛京師洛陽。
公子將聖旨的情況告與大家,讓吳穎多收集情報,核實史記是不是真實的事,吳穎整事後便報與公子。
次日,吳穎來報,因為起義者頭綁黃巾,所以被稱為「黃巾」或「蛾賊」。
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張寶、張梁分別為「地公將軍」、「人公將軍」在北方冀州一帶起事。
他們燒毀官府、殺害吏士、四處劫掠,一個月內,全國七州二十八郡都發生戰事。
黃巾軍勢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動京都。
目前帝已下詔各地嚴防,命各州郡準備作戰、訓練士兵、整點武器、召集義軍。
公子升殿議事,文左武右,坐了滿滿一圓桌。
詳細地說明了一下情況,徵詢大家的意見。
公子想借黃巾軍練手,快速擴充地盤奪取人口,以達到解決三國人口危機的目的。
可是將問題一擺上桌面,眾人是各有各的意見。
魏延帶著一班武將認為政局不穩,外戚專政,宦官專權,對西羌戰爭持續數十年,花費巨大,徭役兵役繁重。
加之土地兼并現象嚴重,民不聊生。
這時我們打義軍,是不是與主公的政治理念不符么?
是不是得民心,還望主公三思。
楊茂彥卻擔心朝廷腐敗、宦官外戚爭鬥不止、邊疆戰事不斷,國勢日趨疲弱。
又因全國大旱,顆粒不收而賦稅不減。
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在巨鹿人張角的號令下,紛紛揭竿而起。
他們頭扎黃巾,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目前是中原百姓,無不應及號令者。
我們北上,一是得不得民心,二是兵馬糧草如何補充?
車寧與馬靜卻認為漢之氣數未盡,雖是連年災害,卻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這次起義者,都是壯年之人,老弱病殘是上不了戰場的,近四十萬人。
一是我不去,別人就不打了么?我去還能少死點人。
二是,別人收編這些個勞力,中央對地方控制越來越弱,那麼得到這利益的人稱霸之時,還能不打我們?
方致和阮遠這次倒是出奇的統一,分析了目前大唐國力。
指出戰爭是拼國力和意識形態的事物,這樣的情況下,戰爭損耗太大,一來不利於發展,二來風險太大。
並指出失敗的後果,是大唐沒有能力承受的。
所以建議喊喊口號、就在家門口轉轉就算了。
眾口難調,這個家要怎麼當呢?
說好的民主,可是按這個會議的說法,皆是各執一詞,說得都有理,這要怎麼辦?
這個時候的公子爺,可是焦頭難額了,屋漏偏逢連夜雨。
這個時候吳穎也來電說,與劍奴商量了一下,意見是不能過早暴露實力,否則會成為眾矢之的。
車寧站了起來,鄭重地說道:「各人意見都不一樣,這事是軍事行動,比不得國內行政,又有聖旨在,從誰負責誰有權的角度來說,還是唐王來定吧。」
公子與眾人分析道,必須研究政-治和戰爭,那麼我的兒子們也許才會擁有研究數學和哲學、地理學、自然史、軍艦建造、航海術、商業和農業的自由。
以便給他們的孩子們研究繪畫、詩歌、音樂、建築、雕塑、織藝和陶瓷的權利。
然後又總結了國內和天下形勢,分析對比一番,最終說服了大家,確定要打黃巾軍。
將道理講清,魏延還是很聰明的,一聽就懂,便抱拳道:「還是主公想得周到。」眾武將也跟著說願隨主公殺敵。
公子對眾人說:「目前不是我們打不打的問題,而是從哪去,在哪打,有降兵怎麼回,安置在哪的問題。楊茂彥你對此次出征有何見解?」
要北上收黃巾軍的降兵,這可是這小分隊想了多年的事情,誰都明白要刷經驗,便得從這入手。
所以早早便讓楊茂彥定了作戰方案。
此時,楊茂彥便將作戰計劃說與眾人聽,讓吳娘娘按兵不動。
讓義軍會戰武陵郡,武陵太守曹寅荊州刺史王睿不能水火不容,王睿必不救他。
他一量兵敗,娘娘發兵,我軍既得地又得雙方人馬。
而主公有逍遙劍在手,此物天下唯一,比節假還有用。
那王睿拿我軍沒辦法,此地有山有平原有水路,可置軍可用來安置流民。
若是黃忠將軍占蜀郡,蜀中,自古是天府之國,易守難攻。
將來再圖漢中,便為後方基業若修一條路到夷陵,再從水路而下,便可直達岳陽。
收了南蠻,可以源源不斷地提供各項戰略物資和兵源。
洞庭湖雖好,可是只有漢昌好守。
包括長沙郡在內的其它地方,四面受沖,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天下已亂,戰事難免頻繁。
唐-軍可從洞庭出發,順江而下,到江夏,下揚州,再北上。
拿下南陽、汝南、安風,便能分兩路達洛陽。
魏延第一個叫好,上前進言道:「這個戰略甚好,末將請求隨軍出戰。」
公子笑道:「楊涪拿個作戰方針出來,大家討論后,發到各部隊。馬靜通知吳穎和黃忠,並帶足軍醫和藥品。各自去做好征點的準備,仗有的是你們打,莫急,莫急。」
調車寧接張豹的手,讓張豹帶兩營建設兵,鋪橋修路,兩營步兵一營騎兵為先鋒,三日後起兵上船。
又命魏延負責碼頭事務。
公子自領馬靜、棋奴、楊茂彥、單祥偵、魏延、黑子帶三營騎兵、兩營特騎兵、十營步兵為中軍,隔日起程。
調太史慈帶一營騎兵,三營步兵,帶兩千運輸兵走最後押運糧草、器械。馬靜負責偵探,棋奴負責統計。
約法三個不準:
一不準擾民,進民宅者打十軍仗,搶物傷人者斬。
二不準破壞公私財產,行軍中,不準踩踏農作物。違者照價賠償,故意損傷者,打十軍仗。
三不準內鬥、私逃,有私鬥者斬,逃跑者斬。
各人領命去而去,馬靜便安排探子先行。
車寧安排好各事項,過來說:「戰爭打的就是資源,過幾年打一次,我們還能頂,要是年年打,那就能打勝,也會被傷員給拖垮。」
公子沉思許久,說:「打完這一仗,只怕五年內無法發動戰爭,我們要做的太多了。」
車寧略顯擔心地問道:「此番前去,你跟我說個實話,到底有沒有把握?」
這出兵打仗之事,誰不想勝?可誰又能打得了包票呢?
公子這番可是真不知道如何回答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