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漏算(二)
完成部署後,李延慶坐回到座椅上,輕輕按了按因熬夜而微疼的太陽穴。
“呼,沒想到自己不得已,剛想要放棄董府的錢庫時,苗三就給我送上了一份大禮。”
即便軀體早已疲憊,卻依舊難掩李延慶眼中流露出的欣喜。
“這真是想要睡覺,就有人遞上了枕頭。”
若是苗三能來到自己麵前的話,李延慶此刻是真的想好好感謝一下他。
當然了,感謝完之後,李延慶就會令烏衣衛迅速地處理掉,從古至今,叛徒都是要永遠地被釘死在恥辱架上的。
“叛徒的破壞力是真滴恐怖。”李延慶也萬萬沒有想到,這被董三牙漏算的苗三,竟然會為了金錢,做出如此可怕的舉動。
“夥同董府的護院仆役,背叛自己的主人、殺死主人府上的小妾和侍女、掠走主人錢庫中的所有財物.……”
“必須繼續加強烏衣台內部的忠誠教育,即使烏衣衛們的工資待遇冠絕這個時代,且烏衣衛的組成成員特殊,一部分是忠於阿爹的護衛,另一部分是不被周朝所容的前武德司士兵,天然具有極高的忠誠度,但總歸要防範於未然。”
“在這種交通信息極不便捷的時代,若是有烏衣衛叛變或是投敵,那破壞力簡直難以估量……”
李延慶很快就開始反思,烏衣台內部的忠誠建設是否合格。
“內部密碼本要趕快弄起來,同時還要將各辦事處隊員的家屬都接到開封來,一方麵解決了烏衣衛的家屬贍養問題,穩定了軍心;其次也是為了防止烏衣衛叛變。”
“雖然也有郭威這樣不顧家屬性命也要造反的狠人存在,但這畢竟是極少數的梟雄才會有的舉動,對於普通人來說,控製住他的至親,就等於握住了他的命脈,這事情得馬上吩咐張正去辦……”
想到此,李延慶抽紙提筆,記下了這一條,而後取出了一本小冊子。
這是李延慶正在編寫的密碼本,計劃使用阿拉伯數字來指代一些固定的詞語。
這樣在烏衣台內部的通信中,一頁信件內就會夾雜許多的阿拉伯數字,即便被截獲,也不會走漏任何情報。
編排了幾條密碼之後,李延慶擱下筆,重重地伸了個懶腰,實在是有些熬不住了。
“睡覺吧。”李延慶喚來值夜的侍女,將書房收拾妥當。
明日一早,李延慶還要照常去國子監上課,這次截獲苗三的行動,李延慶將放權給張正,讓張正全權負責此事。
“若是事事都要自己操心,那我何必多此一舉,讓張叔去負責烏衣台呢?”
“再怎麽不上手,這都過了幾個月了,也該讓張叔親自指揮了,這樣以後自己也會輕鬆不少,定好製度,掌握好大局就好了.……”
李延慶躺在床上,閉上眼想了半刻鍾,而後安然入眠。
……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破開層層雲霧,照射在開封朱雀門高聳的城門樓上。
守夜的衛兵們一路打著哈欠下了城門樓,打開朱雀門,宣告了開封城嶄新一天的開始。
城門剛開,按照慣例,是先出後進。
候在朱雀門內的人群車流早已迫不及待,衛兵們不得不努力維持秩序,讓人車有序離城。
輪到苗三一夥人的四輛車時,衛兵先是打量了領頭的苗三一眼,而後又看著因不堪重負,而不斷發出“嘎吱”聲的車身,警惕了起來。
“你這車裏裝的是什麽?這麽沉。”
長兵器與鐵甲在此時是嚴禁交易的商品,開封各門都破獲過不少兵器走私案。
“是府上的貴人要搬家,有些銅製的家具和古董。”苗三佝僂著腰,滿臉堆笑,從腰間褡褳裏摸出一串銅錢,塞到了衛兵的手裏:“還望壯士通融通融。”
周朝建立的這幾年,大量人口湧入開封,城內的居住環境愈發糟糕,最近搬到城外的大戶人家並不少見,這個借口稱得上是合情合理。
衛兵收下錢,左手挑起牛車的車簾,見其內都是些不大不小的銅箱,便放下簾子,對苗三擺了擺手:“行了,快點走吧。”
“誒,多謝壯士。”苗三轉過身,對著身後的手下低聲喝了一句:“快走。”
等苗三的四輛車走完,衛兵看向車隊後跟著的一輛獨輪小推車,還有推車的兩名年輕壯漢:“你們這車上又是什麽?”
“是石雕,送到浚儀縣的孫員外府上。”一名長相忠厚老實的壯漢,憨笑著搓了搓手。
開封城內歸開封府管,出了城,城南歸浚儀縣管,城北則歸開封縣管。
浚儀縣與開封縣在此時都是附郭縣,是級別最高的縣級行政單位,通常由正八品的京官出任縣令。
衛兵掀開獨輪車上蓋著的棕色麻布,車上是一尊用麻繩捆著的彌勒佛石像。
“行了行了,你們也快點走吧。”浚儀縣裏姓張的員外不知凡幾,衛兵也不想細究了。
苗三帶著車隊出了城,靠坐在領頭的牛車上,時不時回首打量一眼車隊,生怕這些錢丟了。
“先去許州,而後借道襄城,直趨南陽,然後一路南下,即可抵達襄陽,再之後去江陵就不用著急了。”
苗三盤算了一番行程,總長約八百五十裏,預計要十四天左右才可抵達襄陽。
“開封府察覺到董府出事,應該要兩到三天的時間,確認犯人應該又要一天,嗯,等過兩天出了許州,就買些栗杆,偽裝成運草的車好了……”
想到此,苗三又回頭看了眼,這一看,就發現了不對勁,出城的時候跟在車隊後頭的那輛獨輪推車還有推車的兩名壯漢,竟然還跟在後頭。
“不會給人盯上了吧?”苗三皺著眉,心中起了疑竇。
不過,一刻鍾之後,那輛小推車轉向了一條岔路,消失在了苗三的視野之中。
“估計是我多疑了。”苗三鬆了口氣,悠閑地翹起了二郎腿。
苗三全然沒有注意,車隊後頭又跟上了一名挑著擔子的中年漢子。
從開封城到許州州治長社縣,這一路上土地平坦、人口繁多,乃是周朝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官道兩旁不是已經收割過的農田,就是繁榮的村莊鄉鎮。
但過了長社縣,地形就開始有所起伏。
等過了襄城縣,在官道上向西南方遠眺,甚至能夠看到連綿起伏的伏牛山脈。
這伏牛山乃是秦嶺的餘脈,呈東西走向,在東邊的尾巴處有一個五十裏長的缺口。
這處缺口的南邊,就是自古人口稠密的南陽盆地。
今日,苗三的車隊就要從這伏牛山的缺口處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