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8章 天子出巡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一聲高呼,喊出了平民百姓渴望建功的心聲,此後無數有誌之士投身軍旅,血染疆場,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高祖劉邦。
劉邦的成功驚掉了所有人的眼珠,也讓與他一樣寒門出身的庶民看到了希望,此後四百年,無數衛青霍去病那樣的寒門子弟與班超竇憲那樣的功勳之後前赴後繼,齊心合力將大漢推向了巔峰。
但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不管家族還是朝廷,強盛到一定程度都會衰敗下去,由別的王朝代替,宛如一個輪回,夏商周秦莫不如此,現在大漢也走到了這樣的拐角,即將被人取而代之。
這個人不用問,就是曹操。
數日之後曹操上書,如今大漢四海升平,河清海晏,子久居深宮理應出去走走,請子乘坐鑾駕,如秦始皇一般巡視下,好好看看自己的疆土,自己的百姓。
劉協接到奏折,用朱筆在右下角寫了個大大的準字。
他敢不準嗎?
奏折多少年沒送進宮了,突然送來一份,還是曹操親手寫的,可見其份量,他牙縫裏若敢蹦半個不字,後果可想而知。
得到批準曹操立刻籌措,命尚書省和禮部快速準備子巡遊事宜。
十日之後,曹操讓大都督夏侯惇留守許都,自己則帶著子和朝中近半官員以及上萬精銳大軍離開許都,巡遊下。
第一站穎川穎陰,荀彧的老家。
按照規定,子出巡分大駕,法駕,駕三種,儀仗繁簡各有不同,此次出巡既是向下人展示皇家的威嚴,又是向百官做出的試探,用的自然是級別最高的大駕。
大駕車隊由公卿引導,大將軍隨車護衛,大都督夏侯惇留守,此職位由曹操代替,還有掌管宮廷車馬的太仆駕車,所屬車輛多達八十一乘,還有其他亂七八糟的車駕無數,旌旗招展,華蓋翩翩,鼓樂喧,那叫一個氣勢恢宏。
最近幾年商業繁榮,公路上車輛太多,很容易就會造成堵塞,子出巡自然不能發生如此狗屁倒灶的事,所以曹操上奏折的同時下令封鎖道路,寬闊的公路上除子鑾駕外不允許任何車輛行駛。
車輛不可以行駛百姓卻可以湊近觀看。
子出巡對百姓來可是大新聞,多少年沒見過了,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無數百姓走出家門,來到近前觀看,隨行的士兵不得不組成人牆,將他們格在路邊,不讓他們靠近驚擾聖駕。
出巡的隊伍排了數裏長,沿途百姓的隊伍更長,自空往下看的話,好一幅盛世景象。
曹昂騎馬走在子後方,看著坐在鑾駕上的劉協和隨行的百官及周圍的百姓,不知怎滴,腦子就冒出來項羽那句流芳百世的名言。
彼可取而代之!看看人家的座駕,瞧瞧人家的排場,男人活到這份上才不枉來世上走一遭啊。
劉協這個傀儡子都是如此,當年始皇帝出巡,隊伍陣容得豪華到什麽地步。
隊伍太過龐大,速度根本提不起來,好在許都離穎陰不遠,早晨出發晚上就到了。
穎陰縣衙早已做好了接待事宜,子及百官在縣衙住了一晚,第二齊齊趕往荀家養豬場視察。
若在十年前,來穎川最應該去的是穎川書院,那裏鍾靈毓秀,人傑地靈,曾經走出過無數英傑,曹操更是因這座書院以成霸業。
可惜時移世易,隨著各州郡官辦大學的崛起,穎川書院已經徹底敗落,沒幾個人記得它曾經的輝煌了,現在穎川最值得看的是荀家的養豬場。
三年前荀彧的侄子荀紹被曹昂忽悠從銀行貸了三百萬,跟其他畢業生一樣準備創業,荀彧便讓他前往瀛州向趙誌學習養豬技術,如今荀紹早已學成歸來,利用荀家的資源在穎陰建了一座中原最大的養豬場,裏麵大豬崽加起來足有數萬頭。
除此之外,荀家將族內近六成的土地都改種成了土豆紅薯玉米等作物,專門用來養豬。
一行人在東道主荀彧的帶領下直奔豬場而去,到了一看齊齊震驚。
擋在眾人麵前的是一扇寬足有數丈,可供兩輛大貨車並排通行的大門,門後是一片占地極大的廣場,停上百輛大貨車一點問題都沒,廣場盡頭則是一棟高有六層,裝修豪華的辦公樓。
這些都沒什麽,最讓人震驚的是樓背後的彩鋼瓦廠房,兩排大相同,連外牆顏色都一模一樣的廠房無限向後延伸過去,不知道有多少。
“陛下,魏公,此地的廠房總共二百間,除了十間當做倉庫存放物資之外其他的都養了豬崽,裏麵請。”
荀彧自發的向眾人做了介紹,然後帶著眾人直奔廠房而去。
隨便選了間廠房進去,發現裏麵除了中間的通道之外剩下的地方全被切割成了豆腐塊似的隔斷,每間隔斷裏麵都有豬,多則五六頭少則三四頭,為防止它們亂撞,每頭豬的鼻子上都帶著鼻環。
除了豬之外廠房裏還有很多黑如煤炭和金發碧眼的異族人,這些都是最近幾年從江東那邊買來的奴隸,正拿著各種工具做著喂食,鏟糞之類的工作,一個個臉色木然眼神空洞。
戰爭是殘酷的,戰敗的一方必然要付出慘痛的代價,現在草原和遼東已經徹底納入大漢版圖,那裏的百姓也漸漸同化成大漢子民,再將他們當奴隸使用朝廷不會同意,可沒有奴隸,世家那麽多土地誰種,那麽多工廠誰做工?
沒奈何,世家隻好將目光投向更遠處,選擇這群此前幾乎沒怎麽關注過的異族,所以才有了眼前這一幕。
劉協曹操等人都無視那些忙碌的異族,沿著豬欄一一走過,看著眾多二師兄的後輩在圈裏哼哼唧唧臉上同時露出收獲的喜悅。
生活好了,人們對物質的要求也提高了,一不吃肉還真不習慣,這麽多豬夠他們吃很長一段時間。
家中有糧,心中不慌嘛。
他們高興荀彧更是興奮,接過侄子荀紹的工作耐心的給眾人解釋著豬的品種,成長及出欄時間,滔滔不絕的一看就提前做過功課。
由不得他不興奮,實在是……怎麽呢,當年建養豬場主要是想盡快還清銀行的本息,不指望賺錢但也不能虧本不是,可沒想到豬肉的市場如此之好,軍中民間,中原草原,到處都有需求,三年來荀家的養豬場擴建了好幾次依然滿足不了市場需要,豬剛一出欄便銷售一空,每年淨利潤超過五百萬,而且還有上升空間。
如此發展下去,銀行那點利息算個屁啊,毛毛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