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北朝求生實錄> 第688章 不夜城(上)

第688章 不夜城(上)

  高洋所乘坐的馬車開始移動了,離開了泰安,一路向南去任城,留下了無數的遐想和傳說。


  馬車那寬厚的幕簾之下,到底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此番東巡泰山,此番封禪“失敗”,此番一病不起,都成為了齊國某個圈子裏所津津樂道,又忐忑不安的話題。


  而此時此刻,高伯逸身邊跟著一個不起眼的小廝,穿著普通神策軍士卒的軍服,胸前還掛著一個老鼠的徽章。


  他戴著頭盔,低著頭,乍一看,就會自動把此人從高伯逸身邊略過。


  這位就是高洋,一向不喜歡按常理出牌的皇帝。


  “先生,前麵就是瑕丘了。”


  高伯逸不敢跟高洋行禮,隻是平靜的詢問。


  “瑕丘”作為一縣的名稱,始於戰國末期,延續至北宋大觀年間,其間共1366年,可謂是曆史悠久。瑕丘縣大概在濟寧市兗州區範圍。


  在北齊時,瑕丘為兗州州治所,離任城很近。


  不過隨著東河泊司的總部設在任城,瑕丘與任城有一體化的趨勢,人員流動日益頻繁。


  果不其然,大軍離瑕丘還有二十裏地,就看到泗水的支流洙水上密密麻麻的都是船,而瑕丘就在河對岸。


  本來,高洋這一路是可以坐船沿著汶水直接去任城的,不過高洋為了“高調”一點,所以特意讓大軍沿著河道走,順便考察一下東河泊司的職能是否還有欠缺。


  路上,大大小小的商隊,可謂是刷新了高洋的三觀。


  兩淮的海鹽,首先是到了徐州彭城,隨後北上中轉到任城,然後再運到齊州曆城的濟河,再轉到黃河。商路盤活以後,以鹽為貨幣,進行交易,從揚州而來的商人,從幽州而來的商人,在任城這個地方囤貨,取貨,交易。


  這樣做有個好處,就是你買什麽東西,都能買得到,運得走,不會跑冤枉路。而黃河泛濫的時候,周邊也隻有任城地勢最高不會被水淹,所以後來被人叫做“濟寧”。


  聽高伯逸講解了這些優勢之後,高洋也是若有所思。很久之後,他才歎息道:“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興。


  晉陽是因為與西域的交易而富裕。後來這些西域的商人又輾轉去了鄴城,鄴城也因此而繁榮起來。


  錢這種東西,果然是要動起來才有用。”


  高洋機敏非常,不懂經濟隻是因為見識還不夠。當他了解到東河泊司的運作方式以後,瞬間就明了高伯逸的高明手段。


  選一個好的點,把餅子做大。這樣後來人就會繼續的把餅子做得更大,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之後,會形成可怕的吸附效應。


  如果雞稍微肥一點就為了點蒼頭小利而宰了,那麽,最後隻會剩下一地雞毛。


  “讓大軍紮營,你我二人過洙水,到對岸的瑕丘去看看。”


  高洋不動聲色的說道。


  嗯?不是去任城麽?去瑕丘做什麽?

  高伯逸感覺很奇怪,不過高洋胡作非為,也從來不會跟誰打招呼的。


  “陛下,那微臣去換一件衣服,而且陛下這身軍服,似乎也有些不妥。”


  高洋這身丘八打扮,低調倒是低調。隻不過,低調與高調,要看你在什麽地方浪。軍營裏都是穿軍服的,你在這裏穿士卒軍服,自然是低調。


  然而若是穿著軍服去縣城裏晃悠,那就是絕對的高調了,弄不好被人認為是逃兵被抓起來!


  等兩人換好衣服過了河,正好是吃飯時間了。


  “九合,你看那邊有個烤胡餅的攤子,人還挺多的呢。”


  烤胡餅?

  高伯逸在心裏盤算著,按說這裏不該出現類似的小吃。


  為什麽呢,因為這不僅僅是胡餅,還是用爐子的內壁烘烤的胡餅,這種爐子叫胡餅爐,極少在山東地區出現,倒是晉陽那裏頗多。


  這種餅子的製作方式,跟高伯逸那個時空的做法,已經沒有多大的區別,在這個時代,算是很先進也很受歡迎的種類了。餅裏麵還有夾層,可甜可鹹,可葷可素。


  《齊民要術》裏麵稱之為“髓餅”。


  “這老漢是個老丘八,你看他虎口老繭。”


  高洋壓低聲音在高伯逸耳邊說道,兩人乖乖的排著隊在後麵等著。


  “朕……我小時後在晉陽,就經常吃這種胡餅,那爐子夠大,剛剛出來的時候還燙手。”


  他的聲音有點大,被前麵的一個人聽到了隻字片語。前麵那位壯漢回過頭對高洋說道:“那你可有口福了,這位啊,以前是在晉陽皇宮裏給皇帝做餅的。大夥都是衝著名頭來了。


  不過這老頭的餅確實好吃,我一天不吃就身上不舒坦。”


  嗯?

  高洋對視了一眼,尼瑪,今天真是X了狗!


  這李鬼在此處行騙,遇到懂行的人了。


  “吃個餅都能遇到撞騙的人,我今日非得讓他現行不可。”


  高洋摩拳擦掌,興奮的說道。晉陽皇宮裏每個做菜的,都在薛豐洛手下混過,而那些人,最後也都跟著一起到了鄴城。


  至於晉陽的皇宮嘛,高洋今年都沒去過,上次去的時候,根本就沒什麽善於做這種胡餅的人!


  老頭生意很好,一會兒餅子就賣完了,高伯逸和高洋一直暗暗的在一旁吃著胡餅,不得不說,外酥內軟,入口即化,真是好吃的不得了。


  高洋決定等會將這老頭小懲大誡一番就算了。


  等老頭拉著二輪車,將皮帶放在自己肩膀上的時候,高伯逸伸手攔住了對方的去路。


  “老伯是晉陽人啊,聽說以前是在宮裏做餅的?我家老爺正好缺個廚子,您老有興趣麽?”


  高伯逸皮笑肉不笑的說道。


  “唉喲,我哪裏是什麽宮裏的廚子啊,我就是個晉陽的軍戶,田被賀拔家收走了,撥給我三十畝荒地,我哪裏能種,隻能逃到外鄉混口飯吃。


  兩位是貴人,可千萬別抓我回去。老漢手藝要是還入法眼,去貴府做事也是無妨。”


  那老頭謙卑的說道。


  這裏頭有故事啊!

  高洋和高伯逸對視了一眼,沉聲問道:“晉陽那邊出了什麽事,你細細道來,若是能幫上忙,我也不介意搭把手。”


  “朝廷頒布了什麽公蟹錢,公蟹田,可把我們軍戶們害慘了。以前那些勳貴們吃拿卡要,還得悠著點。現在他們是明目張膽啊!

  好多軍戶都逃了,不敢去鄴城,聽說任城這邊好生活,好多都跑這來了,還有不怕死,跑揚州那邊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