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北朝求生實錄> 第738章 後天保時代(3)

第738章 後天保時代(3)

  真是厲害了啊!


  無論是不知不覺也好,後知後覺也好,在場眾人除了高長恭這樣年輕又閱曆少的人以外,其他大臣們,都看出了高伯逸以退為進的套路。


  你們不是都不想讓我當京畿大都督麽?OK,我成全你們,我主動請辭不就行了麽?


  高伯逸這一手,讓皮景和臉上青一陣白一陣的,半天都說不出一句話來。


  如果高洋同意了高伯逸的請辭,那麽則是他在向群臣示弱,或者說明白點,叫鎮不住場子,被手底下的大臣逼宮成功。


  看似隻是小小的一步,但對於高洋來說,造成的影響卻極為惡劣。不僅不能平息矛盾,反而會讓晉陽那邊的人,看到鄴城這邊有很多弱點和破綻。


  這是高洋絕對不能容忍的。


  再者,此番高伯逸有沒有功勞,眼睛不瞎的人都看在眼裏。京畿大都督這個職務既然已經寫到聖旨裏去了,斷然沒有收回去的道理。本來皮景和隻是表明一下態度,也沒指望高洋會收回成命。


  然而被高伯逸這麽一鬧騰,等於是要提前站隊了!


  他如果不做出表示,那麽今後高洋會怎麽用他,都要兩說。


  這等於是高伯逸在借高洋的手,去敲打那些對自己有意見的人,可謂歹毒到了極點。這種高手過招,等你明白的時候,對方已經打完了所有子彈。


  就像是現在的皮景和等人一樣,身上中槍無數,又沒辦法說,滿嘴苦澀。


  “九合,此番護送朕封禪泰山,雖然未竟全功,但你這一路可以說是勞苦功高,力挽狂瀾。朕就問一句,滿朝諸公,誰能比得上?”


  高洋走上前來,將高伯逸扶了起來。


  他環顧了一圈問道:“賞罰不明,將來誰還肯為朕出死力?”


  這話意味深長,崔季舒連忙站出來打圓場說道:“高都督領京畿大都督實至名歸。有這樣的人坐鎮鄴城,那些宵小之輩,哪裏會像前些日子那樣興風作浪?”


  這就是很明顯的站隊了,崔季舒博陵崔氏出身,跟楊愔是政治上的盟友,他看準了機會就跳上了船,任何人都無法指責。


  “臣等附議!”


  其他人的表態,那就不算是站隊了,隻能說是捏著鼻子認了。


  站在最末的高長恭不明所以看著高伯逸和諸位大臣鬥法了一輪,還沒弄明白發生了什麽事,這一輪鬥法就已然結束了。


  “此番鄴都大亂,禁軍下五軍形同虛設,甚至直接參與變亂!下五軍總人數是神策軍三倍有餘,然後卻連十分之一的作用都抵不上!

  朕決定,廢除禁軍下五軍,其裁汰士卒擇其精幹充實神策軍之中!你們覺得意下如何?”


  哈?

  我們是來吃肉的,你他喵的直接掀桌子啊!

  太極殿裏的諸位大臣,不都是盯著下五軍的歸屬來的嘛,你現在直接把大軍解散了,是讓我們回家把家奴組織起來搞過家家遊戲?


  正在這時,高伯逸又站出來說道:“陛下,禁軍下五軍確實不堪用,但因噎廢食亦是不可取。


  禁軍下五軍輪換,半農半兵乃是國策,為的是讓國家有可戰之兵,藏軍於民。若是廢除,一旦神策軍折損太過,恐怕連合適的後備兵員都找不到。


  那時候大齊危矣!”


  高伯逸說得懇切,其他人沒有附和,也沒有否認,因為他們還不知道高伯逸要做什麽。


  “你們覺得呢?”


  高洋看著斛律光問道。


  下五軍中就屬斛律光麾下人馬建製完整,若是裁汰下五軍,那麽他的損失最大。不過這也是自找的。此番變亂之中,下五軍不但參與了高歸彥的叛軍,而且大部分人都在鄴都郊外看笑話,並未起到平叛的作用。


  也就是說,這支軍隊的管理層,實際上是居心妥測,至少是不完全忠於高洋本人的。


  吃我的飯,還想砸我的鍋,這高洋如何能忍?

  “微臣覺得,下五軍確實問題多多,但直接裁汰動作太大,鄴城剛剛安定,此舉隻怕會引起嘩變。”


  斛律光硬著頭皮說了一句,他當然知道高洋為什麽要這樣說,然而沒辦法,這是斛律家當牆頭草所必須要付出的代價。


  看到軍方兩位立場不同的大員意見一致,高洋微微點頭,對高伯逸說道:“九合你有什麽良策?”


  “陛下,微臣建議設立五軍都督府,將下五軍改組,不再作為常設禁軍!”


  哈?

  這下連高洋都呆住了,不知道高伯逸這是在玩什麽。


  “陛下,微臣隻是有個大的構想,待我回去思索幾日,寫個奏折上來,大家再來商議如何?反正此時是冬季,乃是農閑時節,正好進行改製。”


  今日小朝會的信息量頗大,眾人也需要回去好好思索一下後麵到底怎麽應對比較好,所以也沒有對高伯逸提出的建議說什麽話。


  畢竟,對方的大招隻是在醞釀而已,有什麽話,等高伯逸的手段出了以後,再來應對亦是不遲。


  “行了,九合留下來,其餘的人都散了吧。”


  高洋直接宣布散朝了。


  所有人都向高伯逸投來各種各樣的目光,有羨慕的,有疑惑的,有警惕的,有茫然的。每個人心裏的想法都不太一樣,麵對同一件事,他們所做的選擇也不同。


  “這事你之前沒跟朕說過,五軍都督府,到底是個什麽東西?”


  高洋有些疑惑的問道。


  “陛下,鄴城的常備禁軍,數量有些多了,而齊國的兵員,卻是有些少了。如此本末倒置,將來隻能依靠晉陽六鎮的兵馬。


  陛下受製於人,恐怕日子會很難過。”


  高伯逸拱手說道。


  這話說得有幾分霧裏看花,高洋追問道:“什麽意思?”


  “五軍都督府裏的兵馬,不宜設為常備軍,但也不能是地方鎮軍。若是鎮軍,那麽它的存在毫無意義,若是常備軍,前幾日鄴都的變亂陛下親眼所見。


  鄴城和周邊的兵馬各為其政,統帥兵馬之人也是心懷鬼胎。這不僅是因為禁軍大而不精引起的,更是因為禁軍輪值周期太長,導致軍隊成為私軍,尾大不掉。”


  按高伯逸這個道理,神策軍其實才是真正“尾大不掉”的精銳,然而麵對晉陽六鎮鮮卑的強大軍事壓力,神策軍的存在,是高洋自保的頭等大事。


  兩害相權取其輕,高洋也顧不上那些了。


  現在下五軍的問題在於,高伯逸自己可以“尾大不掉”,卻不允許其他人也一樣“尾大不掉”。站在自己的立場上,高伯逸就提出了這個禁軍改革的措施。


  至於高洋要不要接受,那需要權衡一下再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