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逃出生天日,大軍開撥時
唐州,即今泌陽,換成南陽或宛城來,會更有名一些。
因地處兵家要地,戰火頻繁,州治幾易城池,自隋以降,州名更是幾番變化,用過淮、顯、淮安、泌、唐等名,不僅州名幾變,行政區域也是或大或,若翻開後晉或是後漢時的輿圖,便會發現,數百裏之內,空蕩蕩的一片。
蓋人死絕矣。
自後漢乾佑年間始,這一片區域便不斷的遷入大量的流民,二十年的開墾,再見繁華,也就有簾地的特色,凡街上行走,聽到的盡是南腔北調聲。
這樣的地方,德育教化比勸農興桑還要重要一些,所以本屆府尊便是一位老學究。
知州姓辛名文悅,本為五經教授,啟蒙教學為生,但他運氣好,教出了一位牛叉的學生——大宋子宋九重。
宋九重登大寶後,感恩尋訪,金殿召見,授太子中允,判太府事,周鄭王郭崇訓出居唐州後,宋九重便讓辛文悅出任唐州知州,緣由是其乃忠厚長者。
所以,教授郭崇訓學業,也是辛文悅的職責之一。
這一日,光方顯魚肚白,辛文悅便被老仆輕聲喚起:“阿郎,京中來使。”
“啊,哦。”
辛文悅連忙翻身坐起,在侍妾的幫助下穿衣淨臉,匆匆出來。
來到外書房,果有一幹瘦漢子坐著在喝茶,見他來了,陰深一笑,旋即站起,從懷裏掏出一枚令牌,遞給辛文悅。
“奉官家口諭,特為周鄭王帶來禦酒一壺。”
是酒一壺,可遞過來的,卻是一枚臘丸。
辛文悅的手就顫了起來,強忍著恐懼驗看了令符,那臘丸卻是不接。
“老夫就連一隻螞蟻也不敢踩下,如何能擔此任,請上差……”
“此乃官家旨意,否則我武德司自己做事,豈不幹脆。”
“這……這……這……”
辛文悅汗出如漿,語無倫次,那顆臘丸卻是無論如何也不敢接。
“辛明府,你敢抗旨?”
“不……不……不……”
邊上伺候的老仆見來使臉陰黑了下來,情知不好,忙上前一步,想著替家主把那丸子給接了下來,可來使冷哼一聲,再次把臘丸遞到辛文悅的麵前。
辛文悅擦擦額間冷汗,遲疑半晌,終是顫著手把藥丸接過。
“今黃道大吉,某在外麵坐等明府好消息,告辭。”
使者走後,過了良久,辛文悅才緩過神來,苦笑道:“真應了老話了,一朝子一朝臣,老夫就不該貪圖富貴出仕,如今深陷泥淖,九頭牛也拉不回了,如何是好?”
“阿郎乃謙謙君子,慈爛汙事,仆來做。”
“你做,與老夫做,有甚區別,唉,極聰慧的娃呐。”
“……”
辛文悅癱坐著,左想不是個事,右想沒個辦法,遲遲挨挨的,快到辰時了,才終於下定主意,吩咐道:“去吧,去請鄭王來,就老夫今日空閑,欲考其學問,讓他來後衙。”
“此事……怎可在後衙進行,阿郎還是去鄭王府,這東西交給仆,那些廚子仆從,皆為朝廷中人,自然辦的妥當。”
“……也罷,容老夫更衣,再去不遲。”
辛文悅跺跺腳,這一回算是真的拿定主意了,早飯也不吃,換了便服便走。
鄭王府與府衙隻隔一條街,步行一刻鍾便到,辛文悅在老仆的陪同下到了鄭王府,門口值衛的親兵忙恭敬的讓進去。
“鄭王呢?”
從裏麵迎出來的管事指指東閣樓,笑道:“昨日興起,要學古人頭懸梁,錐刺股的故事,把書桌搬到那閣樓上,昨夜讀書至子時,這會,大約是還沒起來。”
“鄭王年紀輕,你也該勸著,讀書非一日之功,再了,秉燭夜讀,一損眼睛,二廢錢帑,終是無益,請鄭王下來,老夫今日要考其文章。”
“諾。”
辛文悅踱步到花廳,早有侍女奉上香茗,他略喝兩口,便閉目假寐,心中默稅子曰”以定心神,然後,就叫到嘩然聲大作,有警哨聲吹起。
“怎麽回事?”
管事氣急敗壞的跑過來,結結巴巴的稟道:“鄭……鄭王……不見了……”
“啊!?”
……
南城外,河汊中,一人多高的蘆葦蕩裏,一葉輕舟隨波輕漾,一個眉眼清秀可饒漁家女郎,正執著鑷子,在為一位少年郎修理眉毛,修成柳葉彎彎,又執過一根棉線,齒手並用,麻利的為少年絞麵,最後,打散頭發,梳個雙丫髻,端詳著看了會,滿意的點點頭道:“郎膚色好,唇紅齒白,如今這五官是與女郎一般無二了,儀態還得學一學,去艙裏把那衣裳換了。”
“嗯。”
少年貓著腰進去,不一會換了女裝出來,果然,除儀態生硬外,遠看果真便是一位俏丫環。
這時,一直蹲坐在船尾的漢子回過頭來,壓著嗓音道:“從現在開始,你就叫啞奴,遇生人莫話便是。”
“嗯。”
女扮男裝的少年應了聲,想了想,終於問道:“你們究竟是誰,為何救我?”
漢子朝水裏呸了一口痰,冷聲道:“到了江南,某自會一五一十全告訴郎君,隻一點你要記住,我家阿郎,為你能逃出生,綁上了合族二百多口性命。”
少年又嗯了一聲,臉上便有了堅毅之色。
“大恩大德,宗訓定當銘刻在心,沒齒不忘。”
……
……
大宋乾德三年。
大秦中興四年。
秋。
八月十八,黃道大吉。
才登基不過一月的大宋官家宋炅,辭別太廟,禦駕親征,誓要完成先帝未竟之誌,討伐逆秦。
本次出征,馬步三軍共計二十萬,號稱五十萬,分四路進軍。
第一路出安戎關,向秦州進軍。
第二路出大散關,向鳳州進軍。
第三路出京兆府,穿子午穀,直奔漢鄭
第四路出江陵府,沿歸州道,再襲夔州。
不破益州誓不休。
夫廟算勝者,得算多矣,宋炅人尚在京中,便發出了戰略布署,同時快馬遞出的,還有其精心炮製的“八陣圖”。
早被朝廷任命為大秦北路前敵都部署的向訓,接到細作飛報後,仰大笑,笑聲“嘎嘎”怪作,如同鴉劍
但他下的第一道將令,卻令普通將士莫明其妙,士庶百姓驚懼莫名。
“某曾為宋臣,今中原新子即位便親征,某當退三十裏以避。”
令劉強做好撤出黃牛寨的準備,更令鳳州府、梁泉縣立即執行城東撤民之行動,再撥軍糧以輸民。
刺史郭直、縣令何文恭氣的跺腳大罵,但人家乃北路統帥,軍民一體指揮,沒辦法,隻好忍氣吞氣。
消息回到益州,秦越揚臂怒吼,唱出了“雄糾糾氣昂昂,跨過大散關……”
紫光閣議事。
秦越禦駕親征,令全師雄為禦駕行營都部署,施廷敬為行營都監,楊業為先鋒使,率精銳五萬,兵發秦鳳。
中書侍郎曾梧、中書舍人知製誥程慎、戶部侍郎韓徽、吏部侍郎丁予洲等二十餘位文臣隨駕。
木雲為南麵水陸三軍統帥,夔州軍區主將郭廷謂為副,甲寅為先鋒使,率步騎二萬,水師一萬,沿江東向,順流而下,戰略任務,破敵軍、奪江陵。
益州老家,還是把擔子丟給了李穀,王著與陳倉副之。
這些規劃,其實之前大抵都定好聊,主力也早在邊境準備著,這一路上,行軍預備軍營都不知搭了多少,所謂的“五萬”援兵,其實是沒有輜重的輕兵,真正數量不到萬人,是真正輕裝上陣。
南路更輕鬆,一路坐船下夔州,征途無聊的話,還可以打打麻將。
隻是甲寅頗為矛盾,又想跟著上北路,又想著南下江陵搞不好能與林仁肇交交手,他是藏不住心思的人,所以眉毛都有些打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