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最終收益
「崔公子喊價三百貫。還有人要喊價嗎?」方蘭君環視一圈,開口問道。
有人回答:「方姑娘,就到此為止吧。再往上加,我們都快掏不出錢了。就三百貫吧。」
「三百貫第一次!三百貫第二次!,三百貫第三次!成交!!」方蘭君按照李佑所言,喊了三次,將無人應答,便叫了成交。可惜沒有那小鎚子。不然就更像那麼回事了。
方蘭君端著裝著神仙醉的木盒來到崔玉那一桌。將手中木盒放在崔玉面前的桌子上。道了一聲賀:「恭喜崔公子拍得這第一壺神仙醉。」
「多謝姑娘!」崔玉對其點頭,然後繼續說道:「也是這一壺顯然是不夠。方姑娘,本公子還要兩壺。一共九百貫。待會就將錢送來。」
「崔公子,我們必須保證需要購買的人,至少都能買到一瓶。今天來了五十三位客人。崔公子想要再多買兩份應該不成問題。」
方蘭君說完走回原位,然後對眾人說道:「各位客官,等下我們服務員會去你們每一桌詢問。你們想要神仙醉,就和服務員說就行了。現在各位看見桌子上有著菜單了嗎?現在也正好已經中午了,各位不妨嘗一嘗我中華樓的美食如何吧。」
眾人疑惑拿起桌子上的一張油紙。上面顯然寫著有一道道菜名和價格。
「蔥爆羊肉,紅燒羊肉,煎羊排,清燉羊肉,烤羊腿.……」
「宮保雞丁,炒雞塊,青菜炒雞蛋.……」
原本李佑是真想要弄兩頭豬來。但是一忙給忘了,現在讓方蘭君主要操辦的這些,自然不可能有豬肉這等賤肉的。
而且李佑也覺得暫時還是先順利開展再說。至於推行吃豬肉的問題。他還需要好好調查一番。為什麼這個時期的豬肉不能吃。是真的難吃,還是不會做?還是世家階級自己的傲嬌所導致的。
中華樓才開張就推行吃豬肉。而且李佑還沒調查。這顯然是行不通的。甚至很有可能會讓這些人認為中華樓是在欺辱他們。然後對中華樓產生反感。那就得不償失了。
而且後來李佑也想通了。中華樓是招待的根本就不是平民百姓。真的有必要在中華樓推崇吃豬肉嗎?為什麼要推崇吃豬肉?
李佑如果自己想要吃豬肉,完全可以自己弄一頭豬來殺了吃肉即可行。沒必要讓所有人都吃豬肉啊。
推行吃豬肉的原因不是為了別的。而是為了讓大家都有肉吃,都能吃得起肉。
牛是主要勞動力,不能吃,豬肉是賤肉。牛羊豬三畜去其二。那就只剩下羊肉是主要食用的肉食了吧。但是一頭母羊從懷孕到產子,孕期好像是五個月左右吧。一胎生產一兩隻是常見的,三四隻都只是少數。
而豬的孕期是不到四個月,每一胎八個以上是常態。十幾個小豬仔都不嫌多。
再看看兩者的成長期。羊和豬的成長期完全沒辦法相比的好嗎??
長得快,長得肥,生得多。這就是豬肉的好處。這也是能夠讓老百姓都吃上肉的辦法。。所以推行豬肉的問題,還是以後再說也可以。
不過即便如此,羊肉也可以炒啊。李佑還特意教了這裡的廚師如何炒羊肉。就比如蔥爆羊肉,還有各種炒雞蛋,炒雞肉這些。
這些客人雖然疑惑好多菜名他們聽都沒聽過。更沒吃過。這倒是讓他們好奇。紛紛點了自己感覺不錯的幾道菜。然後各種聊著天。好多甚至都是感嘆這中華樓的奇特的。
他們哪一個不是見多識廣的人。雖然他們這裡的商人在名義上是排在農民之後的。但是他們有錢啊,他們的生活條件可是比那些農民的生活條件好的太多了。而且商人走南闖北在見識方面比那些世家公子可要多很多的。
見識這樣一群人。中華樓卻能一次又一次的拿出驚喜來。這怎能不讓他們感到驚奇。
當飯菜上來,吃著從未吃過的炒菜。所有人無不是讚歎連連。對中華樓表現出最大的認可。。
李佑在後廚轉悠了一圈,去了後院,那裡有著一個石磨。還記得之前李佑讓小貴子找石磨和黃豆。找到之後就直接弄到了這裡來了。
李佑過來嘗試用石磨直接碾壓黃豆看看能不能出油。只能說太費黃豆了。一勺黃豆,經過四五次的重複碾壓,能出的油也是極少極少。弄了好多黃豆,才榨出那麼一些油來。不過今天過後,恐怕就要用完了吧。
李佑過來的時候,還有小廝在推磨。李佑用手捻了一些黃豆渣,感覺裡面乾燥了好多。便問道:「你這個反覆磨過幾次??」
「回公子。這個小人已經反覆磨了六次了,應該差不多幹了吧。」
李佑點點頭:「明天讓你們老闆去買兩頭驢來拉磨吧。人力太費勁了,。」
看來是得購買傳統榨油法了。李佑心中思慮著。不過這東西對於現在可是有著很高的技術了。價格不菲啊。
現在為了一個榨油技術花費如此多的積分合適嗎?
這玩意要一千積分。現在李佑本身也不過八百多積分。想來是他那首詩被有所傳播吧。相信等到哪一天這首詩傳播開來了,他的信仰值應該會得到很多信仰積分。倒時候在買也不遲啊。
話說這個朝代,剽竊詩文,這好像才是最好增加信仰值的辦法呢。
一天的忙碌過後。方蘭欣來到李佑面前,雖然在極力剋制。但李佑還是可以看見他興奮的通紅的小臉:「公子,你知道我們今天賺了多少錢嗎?這,這簡直就是讓小女子不敢想象。」
因為李佑說,讓他們在外面不要叫自己楚王了。這樣也能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所以方蘭欣才叫李佑楚王殿下的吧。
「多少,直接說吧!!」
「是,神仙醉以三百貫每壺的天價全部賣出,我們就收入兩萬九千七百貫。菜錢我們就收入一千三百貫。就今天收入已經達到三萬一千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