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水調歌頭
那盧卿人的歌聲略微有一絲絲的沙啞,但正是這沙啞之聲才把這首“明月幾時有”的那個韻味唱了出來。
她唱的這首“明月幾時有”的曲調與蘇超在前一世的時候聽王菲唱的曲調完全不同。
不能說誰的高低,隻能說各有各的韻味。
古時候這詞牌的曲調都是固定的,就算是有變化,這變化也是極小。
因此隻要你寫的是水調歌頭這個詞牌,那唱出來的就是這個曲調,不同就是內容不同而已。
因此也就是說,不管你有多少首水調歌頭,唱出來的曲調都是一樣的。
一曲“明月幾時有”彈唱完,所有人都拍掌叫好,唯有蘇超輕輕的鼓掌,然後在腦海裏想著還有什麽水調歌頭詞牌,一會兒可以讓這個盧卿人唱一下。
既然有互動的環節,蘇超便不打算放過這個機會,能讓美人兒為自己唱一首也是很不錯的。
蘇超對盧卿人可是沒有什麽窺覬之心,他覺得這盧卿人就跟後世明星一樣,看看也就算了,能夠互動一下也好,至於沾染嘛,那就算了。
等著喝彩聲落下,那盧卿人便說道:“諸位先生,你們可有詩詞要小女子吟唱的嗎?有的話隻管誦念出來。”
這時房間裏就安靜下來了,這裏十幾個人都是財大氣粗的,真正有文采的人卻是沒有。
有文采的人要麽是蘇州府的文官,要麽是文人雅士。
但是那些官員要來凝香院見盧卿人這樣的高級藝人,也是要花真金白銀的,因此沒有人請客,他們也不會來的。
當然,那寫文人雅士倒是能把自己的詞作誦念給這個盧美人兒聽,但是他們兜裏都沒什麽錢,這三百貫一次的見麵會,也不是誰都能花得起的。
因此盧卿人問完之後,房間裏就安靜了下來。
半天也沒有人說話,那盧卿人是已經見慣了這樣的尷尬場麵,因此隻是一笑,說道:“既然諸位先生沒有新的詞牌,那……。”
這時蘇超笑道:“我倒是有一闕水調歌頭,請盧姑娘吟唱一下。而且我還聽過水調歌頭的另一種唱法,隻是不知道我大概的吟唱一下,盧姑娘能不能唱出來給我們聽聽。
盧姑娘剛才的嗓音獨特,用另外一種曲調唱的話,應該更有韻味。”
盧卿人剛聽到蘇超有一首新詞,到還沒在意,雖然她覺得蘇超的樣貌很不錯,但也就是在心裏讚歎一聲罷了,並沒有什麽表現。
但是當她聽到這水調歌頭還有另外的一種曲調,就覺得驚訝了。
要知道這水調歌頭的曲調自它產生以來,就沒有什麽大的變化,這一代代的人傳下來,都是按照這個曲調唱的,有變化也不大。
但是她聽蘇超說這水調歌頭的詞牌有另一種唱法,就認真起來了,忙說道:“這位先生,您說得可是真的?能否把那新的曲調唱一下聽聽?小女子這裏拜謝先生了。”
她說著站起身,走到瑤琴的一邊,朝著蘇超福了一禮。
這就讓人眼紅了,大家來這裏看美人兒,誰不想跟美人兒多聊上幾句,沒準能夠得到美人兒的青睞呢,然後被請到樓上單獨敘話。
這樣的事情不是沒有,而是每個月都有那麽一次兩次的。
當然,這些能夠享受到特殊待遇的人,都要滿腹才華才行,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總要有一樣精通才能得到盧美人兒的邀請,單獨暢談一個時辰。
當然,想要同榻而眠是不可能的,因為這盧美人兒可是賣藝不賣身的清倌人。
而且這盧卿人也不是凝香院的人,是凝香院從杭州府花重金請過來的,等於跟凝香樓是合作關係。
盧卿人賺的錢要分成三份,一份是凝香院的,一份是杭州府她原來那個花樓的,最少的一份才是她的。
但即使她拿到是最少的,但是隻要能保持紅上三年,她得到的銀錢給自己買上幾千畝地,再蓋上一套院子,然後舒舒服服的養老是足夠了。
像盧卿人這樣的頂級清倌人,隻要紅上三五年就足夠了,因為當她們已過十八歲以後,這身價自然就會急速下降。
十八歲以後的她們要麽是找個好男人嫁了,要麽就是自己購置地產房產,然後逍遙一世,無牽無掛的。
而她們在紅了之後都已經為自己贖身了,都是自由身了,就比如盧卿人,她就是早就給自己贖了身的。
也就是說,不論是杭州府的那個花樓,還是蘇州府的這個花樓,她都是合作關係,隻要契約時間到了,她就可以隨意來去了。
不過這也需要她會經營才行,不然以她的才貌,花樓也不會輕易的放過她,在正常的情況下,都會榨**們最後的剩餘價值以後,才放她們離開。
因此想盧卿人這樣頂級清倌人在退休之前都會先找一個靠山,等到退休的時候,用自己最處子之身作為交換,讓自己的靠山幫著自己脫離花樓的掌控。
蘇超見盧美人兒這麽說了,便笑道:“我先把我那首水調歌頭念給你聽,然後再把那新的曲調唱給你聽,你覺得如何?”
盧卿人忙施禮謝道:“多謝先生了,先生盡管念來便是。”
蘇超笑道:“好,那我就念給你聽聽。”
那盧卿人忙叫那個小丫鬟上前來,說道:“青青,你來記下先生的詩詞。”
那個小丫鬟忙應了一聲,在旁邊拿了紙筆,在瑤琴邊上坐了,脆生生的說道:“先生,小婢準備好了。”
蘇超點了點頭,便吟誦道:“今日非昨日,明日複何如。朅來真悔何事?不讀十年書。為問東風吹老,幾度楓江蘭徑,千裏轉平蕪。寂寞斜陽外,渺渺正愁餘。
千古意,君知否?隻斯須。名山料理身後,也算古人愚。一夜庭前綠遍,三月雨中紅透,天地入吾廬。容易眾芳歇,莫聽子規呼。”
這是清朝張惠言寫的一首水調歌頭.今日非昨日。
蘇超能夠想起來後世詩詞不多,特別是嘉靖之後的詩詞更是少了,因此這一首張惠言的水調歌頭他也是想了很久才想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