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皇帝皇後並排坐
“皇後別站著累壞了身子,咱們進偏殿坐下說話。”朱允炆一板一眼地來到馬皇後的身邊,伸手做出體貼的樣子,扶著馬皇後的一起往偏殿行去,二人並肩坐在帝後位置上。
馬皇後挺了一下大肚子,坐穩當後,衣袖朝兩邊一拂,微微瞥了一眼身邊的朱允炆,柳眉明眸間,一股高傲之色一閃而過。
史書上那些跟丈夫硬頂的皇後是真的蠢。順毛捋,將丈夫哄好了,想要什麽沒用?皇帝皇後齊排坐,關起門來兩口子,什麽外廷內宮,整個天下還不是咱們兩口子說了算?
這種自認為高人一等的想法,讓馬皇後心情澎湃自得起來。
朱允炆瞧見馬皇後臉上的神情,好奇地問道:“皇後因何事如此高興?”
馬皇後雙眸一縮,暗道一聲得意忘形,連忙恢複常態,機敏地微笑回道:“陛下,先前您不是在憂愁冊封文奎為太子的錢財問題嗎?臣妾替陛下找來錢了,所以高興呢。”
“果真?哪來的錢?”朱允炆臉色一喜,冊封太子的大典,沒有個幾十萬兩銀子可拿不下來,眼看新年要到了,按照朱允炆的想法,最好能將冊封太子的大典跟新年湊到一起搞,這樣除了能夠增加喜慶之外,還能進一步的彰顯他這個皇帝的威嚴。
可是西、北兩線的平叛消耗實在巨大,新政也需要銀錢維護,一輩子不跟錢財打交代的朱允炆實在不會開源,隻能被動地等著各地的賦稅入京,這也就導致他都有些不太敢去麵對皇後,沒想到皇後倒是主動弄來了錢財。
“曹國公夫人知道朝廷的難處,她攜安陸侯夫人、禮部尚書陳夫人與其他幾位命婦來見了臣妾。她們說朝廷現在艱難,她們的夫君知道報效朝廷、報效陛下,她們這些命婦也是深受國恩,豈能落於人後?她們幾家一起給朝廷湊了五十萬兩銀子呢。”
馬皇後說完之後就從袖中掏出了一疊會票放在二人之間的案幾。
“眾命婦有心便好,但諸位公侯之家也不容易,家裏的男兒都在為朕賣命,朕豈能用他們的家資……”
跟馬皇後預料的一樣,自尊心極強的朱允炆瞬間從欣喜的神色轉變成了冷硬,但馬皇後的手段可豈止如此?朱允炆還沒說完,馬皇後又掏出了一疊厚厚的會票擺在桌上。
朱允炆一怔,疑惑道:“皇後這是?”
“命婦們如此,臣妾這個一國之母豈能給她們比下去?所以,臣妾將太祖賜給臣妾的嫁妝變賣了一些,也得銀五十萬兩,臣妾也想給陛下分擔一點。”
朱允炆本能地訓誡馬皇後幾句,但聽馬皇後如此為自己著想,尤其是那句“嫁妝變賣了一些,臣妾也想給陛下分擔一點”之後,臉色不禁一變,很是汗顏地道:“朕,朕,朕對不……”
“陛下,咱們夫妻一體渡過難關,萬不可說見外的話。”馬皇後輕輕地用手攔住了朱允炆的嘴巴。
朱允炆更為感動,忙抓起馬皇後的手,將她的會票塞了回去道:“皇爺爺賜下的嫁妝可千萬不能動,皇後賣嫁妝這算哪門子事?你去將東西都贖回來。這樣,袁夫人她們的準備的錢,朕拿了。有了她們的五十萬兩銀子,冊封太子大典是夠了的,朕決定就在新年之前舉行冊封。”
“可是,朝廷還在征戰……”
朱允炆不以為然地道:“叛賊們即便小勝了兩場又怎麽樣?朕身為天下之主,有如此多的忠誠幹將鼎力相助,早晚必能掃平了他們!”
馬皇後聽了朱允炆的豪言,卻好似平添了幾分信心,眉宇中不禁掠起幾分仰慕。
朱允炆笑吟吟地道:“錢財的問題朕會徹底解決的,曹國公府不是還有個任中都留守的芳英表哥嗎?朕決定將芳英表哥調來京城,讓他來負責加印寶鈔一事。這樣既解了朝廷的財政緊張,二也算是獎勵曹國公夫人公忠體國。”
“陛下英明。”
馬皇後此行既定下了冊立太子的日子,省下一大筆錢,又給曹國公府爭取了好處,拉攏了盟友,可謂是大豐收,她笑意吟吟地跟朱允炆閑談起長子的趣事來。
夫妻二人並肩坐著拉起了家常,大殿內,不時響起兩個年輕人的暢快笑聲。
至於加印寶鈔會不會造成什麽惡劣的後果,百姓們會不會因此生活變差,進而對建文朝廷產生不滿,這兩個人年輕人全然不知。
正當二人說得興起的時候,急促的腳步聲響起,新上任的大太監江行一臉惶恐地在殿門外高聲求見。
朱允炆臉色一沉,正待喝斥,江行卻已跪伏膝行進來,顫聲叫道:“啟稟陛下,大事不好,江浙被從海上而來的湘逆叛軍偷襲,江浙兵馬不是大敗,便是投降叛軍,梅殷梅大人被俘,江浙行省全數淪陷了,叛軍已聚集於湖州,長江水師統領陳暄也率軍投敵,叛軍馬上就要殺到京城來啦——”
“什麽!?江浙已失,梅姑父被抓!?水師投敵?”
“要殺到京城來了!?”
晴天霹靂。
這一驚天的噩耗,瞬間把朱允炆從暢談的高峰,劈入了絕望著的深淵。
朱允炆更是一口氣沒上來,差點兒沒暈過去。
湘軍偏師,居然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殺到後方江浙去,不僅消滅了江浙兵馬,還活捉了梅殷,占領了整個江浙行省,最後連長江水師都投敵人了……
這怎麽可能?怎麽轉眼間就變成了這樣?
朱允炆身邊的馬皇後,同樣是花容慘然,一臉的驚駭,仿佛聽到了這世上最不可思議之事。
這兩口子都臉色蒼白的手足無措起來。
……
江浙失陷,梅殷被俘,陳瑄帶領水師投敵,湘軍雲集湖州,虎視京城的消息已如秋風掃落葉般傳遍南京的每一個角落。
如今,湘王府的大軍已近在眼前,不出意外的話,幾日後便要攻打京城。
自大明開國以來,南京城已有三十多年未遇戰爭。大戰在即,京城官吏士民很快就陷入了無盡的恐慌之中。
不過同樣是恐慌,不同身份的人,慌亂的程度也有深淺之分。對於普通百姓而言,他們雖然擔心遭遇兵戈,但並沒有太過畏懼。畢竟湘王的名聲還不錯,不是外敵,而是大明親王、太祖皇子。管他攻打京城圖謀什麽,總不可能對百姓下手。
且據那些逃回來的江浙潰兵和民夫所說,湘軍的軍紀很嚴明,連官軍俘虜都不殺,自然更不會殺百姓。有了這層計較,百姓們多少還能把持得住。先帝留下了大好基業,隻要不是昏君在位,誰來做皇帝都是盛世。
隻要不打到我們身上來,管皇位上坐的是叔叔還是侄子,跟他們的關係隻有這麽大。
但朝廷的官員們就不同了。湘軍聚集湖州,即將渡江,承平已久的上十二衛真能抵擋住嗎?
答案早就在官員們的心中,他們陷入了極大的惶恐之中,他們都是朝廷的官吏,是建文皇帝的臣子!朝廷削藩、剿湘的時候,他們不管是出於真心,還是迫於時勢,大多附和了朝廷的方略,執行了黃子澄他們的政策,再不濟也是緘默不語,極少有人為湘王府出言。
京城失陷隻是時間的問題,到時候湘軍殺進城來,又豈能放過皇帝?又豈能放過黃子澄、方孝孺?又豈能放過他們這些黨附“奸佞”的朋黨幫凶?
早朝的時候,朝中諸位大臣紛紛上疏,不是為被抓的茹瑺、沈溍、梁煥三人分辨,就是為楊士奇、夏原吉他們的家人開脫。
更多的則是請求,外出募兵勤王。
這些上疏請求外出募兵勤王的人,其實也沒打什麽好算盤,實際上都是想先躲開京城這個是非之地。
在他們看來,朝廷兵馬盡數派出,單憑京城的兵馬,不太可能擋住湘軍。這些耍滑頭的大臣,一是不願給朱允炆陪葬;二是出於名節的考慮,因此都耍著小聰明想出京躲避一陣。
至於那些正真想幫助朱允炆渡過難關的大臣反而隻占極少數,徐輝祖、齊泰、鬱新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們幾個坐立不安地等待著皇上的召見。
已感到大禍臨頭的朱允炆再也不盤算冊立太子的事了,他散朝之後第一時間去往了文華殿召見心腹大臣商議退敵之策。
可惜,經過上次的王中事件之後,他對徐輝祖已經有了隔閡,召見的還是兩位學識淵博的肱骨之臣——黃子澄、方孝孺。
朱允炆將希望完全寄托在黃、方二人身上,他希望這兩位老師能夠扶大廈於將傾,挽狂瀾於既倒。
可被朱允炆寄予希望的兩位老夫子卻也是滿臉憔悴,自、掌握朝廷大權以來,二人一邊擺弄著改製大業,一邊操心著西、北二線的戰事。在一眾馬屁官員的幫助下,二人本也能夠勉強支撐,可湘軍突襲江浙,引發朝中動蕩,這就讓兩個孱弱老夫子,有些疲於奔命了。
這幾日,朝堂上紛爭不斷,有大臣委婉地為茹瑺他們說話;有人上疏請求外出募兵勤王,更有王寧等勳貴趁機發難,把目標瞄準了黃子澄與方孝孺。
一眾勳貴對他們倆的運籌不力,口誅筆伐,堅定地要追究他們倆的責任。
當然勳貴們在這個關頭之所以對黃子澄、方孝孺火力全開,根本就不是為了什麽國事著想。除了為以後留條退路的考慮之外,他們更想要的是通過此事將黃、方整垮,狠狠打壓文官集團的氣焰,進而在朝堂上重新奪回優勢。
對於勳貴們乃至部分武官們的發難,黃子澄與方孝孺不太在意,他們知道朱允炆的態度,隻要皇帝削藩的心思不變,他們便不怕這些家夥亂吠。
但即便如此,這幾天他們倆過的都是顛倒黑白的日子,權攬多了,事情也多,每天頂多能夠休息一兩個時辰,此刻黃子澄與方孝孺俱是盯著一雙熊貓眼,一副心力交瘁隨時可能猝死的模樣。
此刻麵對朱允炆的垂詢,他們兩個不敢有絲毫馬虎,方孝孺勉力打起精神,強撐著為朱允炆打氣道:“陛下無需擔心,朝廷可以召集中都鳳陽的六萬守軍援助,且京城城高壕深,天下無雙,湘軍想攻入京城那是天方夜譚。”
黃子澄更是補充道:“湘逆偏師暗度陳倉,李二都督的幾十萬大軍想來定會建功回援,湘逆父子二人這是自取滅亡!”
朱允炆一聲苦笑。中都守軍,京城城防,李增枝回援,這些話已絲毫不能讓朱允炆感到安心。今時不同往日,他已經仔細看過了梅殷出事前送來的軍報,知道朱久炎多年以前便在舟山的布置,湖廣、北平還在拉鋸,朱久炎這個心腹之患卻是繞到了舟山發兵奪取了江浙,梅殷都沒有擋住,水師都投敵了,京城城防真能擋住這個蓄謀已久的朱久炎嗎?
那朱久炎覬覦皇位多年,就沒有其他的布置了?
朱允炆怎麽也沒有想到,自己才做了多久的皇帝,這屁股還沒來得及坐熱,轉眼就到了麵臨覆滅的險境。
朱允炆頹唐地坐在那裏,失魂落魄的發著呆。
朱允炆的頹唐模樣讓黃、方二人大為心急。
其實他們也知道眼下形勢危機到了何種地步,中都的守陵兵馬、與京城的城牆的確不太足以讓人安心。但事到如今,皇帝和他們兩個都已經沒有了退路。
無論如何,也必須讓皇帝振作起來。如果連皇帝都已膽怯,其他人還能有信心嗎?到時候就真的萬事皆休了。
“陛下!京城裏尚有上十二衛,加上中都兵馬,超過十五萬人,自保是足夠的。還有,朝廷可以派幹臣前往京畿各地征召軍戶,無論老少悉數召來京城,另外還可以在百姓之中選拔青壯訓練守城。如此一來,可得守軍二十餘萬!足以打退朱久炎!”
見激勵的話語無法奏效,黃子澄便將那些“忠義幹臣”的好想法背了出來。
朱允炆稍微一琢磨,雖覺有些作用,但仍舊是搖頭輕歎。為了給李景隆、李增枝兩兄弟增加聲勢,京畿的兵馬都已經派了出去,朱允炆連宮中負責儀仗的天武將軍們都悉數派上了戰場,青壯軍戶自然也被抽調一空了,剩下的軍戶都是老弱,至於京城的百姓更是不通兵事,將他們訓練成軍,真能抵擋朱久炎嗎?
更何況,經過前兩輪的征伐抽調,兵部武庫司的刀槍、弓弩、火器都幾乎用盡了,即便強行征召起了大軍,朝廷也拿不出裝備來武裝他們。
赤手空拳守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