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世子很皮> 第745章 世上最好的女婿

第745章 世上最好的女婿

  ,調兵的號令從寧王府紛紛發出,整個大寧瞬間進入了最高級別的備戰之中。


  燕王看到朱權按照雙方地約定積極備戰,甚是高興,馬上履行了先前的保證,派道衍回去著大將丘福押送金銀與糧草送來大寧犒勞寧軍。


  大寧如一個大兵工廠一樣,全麵動員,數以百計地鐵匠炒出大量鋼鐵,這些鋼鐵立刻送到兵工作坊,兵器、盔甲、箭矢、火器源源不斷地送入寧軍大營。


  經過朱久炎的影響,大寧的工業生產早已經形成了流水線作業,生產效率無比恐怖。朱權在靖難之戰剛起的時候,也暗中花下血本培養了大批的鐵匠,從那天開始,大寧一地的鋼鐵產量每天都是一個曆史新高。


  其他方麵諸如馬匹、軍服、軍旗、車輛也源源不斷地從各個衛城送往大寧,反過來寧王典寶司的銀子也如流水一般送進了商人們的袋子裏。


  無數的財富在這個塞外巨鎮中流動,從寧王府流進商人、百姓們的口袋中,又在大寧城消費,留下經濟效應,最後又留進寧王的產業以及本地官府的財政裏。


  寧王府一晚上就花出了五十萬兩銀子,就讓王妃張妙珂心疼得像上吊。可即便如此,足足五十萬兩銀子花了出去,可是還有無數的訂單等待著發出。


  在一夜之間,朱權的一個命令,就將天堂一般的大寧,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兵工廠、軍火庫、糧倉以及商人們的天堂,這才是邊境巨鎮大寧的真正麵目!


  ……


  第二日黎明時分,朱權緩步而前,側頭對身側懷抱著女兒的張妙珂柔聲說道:“若是我此去有何不測,你不能去遼王那裏,雖然他在郭英的引領下有很大可能投靠建業新朝,但遼東還有楊文的死忠部下在,你倒時馬上帶著兒女去投奔遼東的金州古城,那裏有朱久炎的一支隊伍,領頭的叫蒙鑒是值得信任的。”


  張妙珂點了點螓首,柔聲說道:“妾身記得了,一定會等您凱旋而歸。”


  朱權伸手輕輕拍了拍她柔弱的肩膀,心中隻覺有千言萬語卻還是欲語還休,咬了咬牙後掉頭疾步而去。


  端禮門外張泰在朱權馬前躬身抱拳道:“王爺,脫魯忽察爾他們三個回去後便按照您的命令自盡了,朵顏三衛的管理層全部換上了寧王府培養出來的人。”


  “很好,讓他們帶領本部青壯隨本王出征!”朱權沉著臉喝道:“指揮使張泰聽令,本王令你鎮守大寧,若是此城在本王出征之後落於草原異族人之手,你便用此劍了結自己。”說完之後,朱權伸手拔出腰際佩劍揮手擲下,沒入張泰腳邊土中半尺有餘。


  張泰單膝跪地,伸手拔出長劍,雙手恭舉在手道:“末將謹遵王爺軍令。”


  另一邊的承奉太監張讓,接口稟道:“王爺,奴婢已將燕王送來的糧草與黃金都已運進典寶司。”


  “毛整、允中二將呢?”


  “已照王爺諭旨誅殺!他們倆的親信也一個沒走!”


  “嗯,很好。你留在王府。”朱權轉頭對駐足一側的典韋、竇嶽等人說道:“你們隨本王前往點將台!”


  “諾!”


  ……


  朱權帶領六萬精銳寧軍與兩萬朵**兵,總計八萬人馬誓師完畢後,便與十裏之外的燕軍,一前一後,南下趕往北平救援。


  因為燕王先前引誘脫魯忽察爾三人反叛大寧,朱權自然不會走在燕軍前麵。寧軍遠遠地輟在燕軍之後,隨時掌握主動,隨時都拿捏著燕王的命門。


  燕王倒是繼續發揮著他的光腳本色,一點異議也不提出,大大咧咧地率軍走在前頭,引領著寧軍一路南下,進攻重新奪回鬆亭關的楊文。


  楊文早已料到朱權有絕大的可能出兵相助,這個老將早早做出了最正確的反應,從遼東都指揮使司緊急調來了的寧遠衛、廣寧後衛、複州衛、廣寧左衛四支部隊協防駐守。


  另一支剛調來的定遼中衛騎兵則被他放置在在逃軍驛一代,拱衛東部戰線,企圖切圖燕、寧聯軍南下的路途,給李景隆增加攻占北平的時間。


  ……


  同一日,遼西,遼王封地。


  遼王朱植對著麵前的長史,皺著眉頭說道:“你再說一遍,寧王怎麽了?”


  遼府長史可能是被朱植的目光盯得有些害怕,結結巴巴地說道:“王、王爺,探馬來、來報,寧王殿下被燕王殿下說動了!寧王率領大股寧軍跟隨燕王南下,一路上接管府縣,他們要南下去進攻楊文與李景隆!”


  遼王又詢問了一些事情,然後揮手道:“你下去吧。”遼府長史馬上就退下去了,一點兒停留的想法都沒有。


  遼王坐在自己的王座位上,暗道:“十七弟不是跟朱久炎的感情極好嘛……他怎麽又跟四哥攪和到一起去了?難道十七弟也有心想爭皇位?”


  之後遼王坐又不知道暗自嘀咕了什麽,過了好一會兒,他才對下麵的承奉太監說道:“去金州將蒙將軍請過來!”


  半天之後,身穿華夏海軍軍服的蒙鑒在遼府承奉的引領下走了進來。蒙鑒對遼王行禮道:“蒙鑒參見王爺,不知王爺喚末將何事?”


  遼王是早就收到了郭英的家書了的,老早就在郭英的命令下,轉投頭建業新朝、對朱柏表態效忠了。正是應為如此,蒙鑒才敢帶領陳明他們從金州出來與遼王進行正麵接觸。


  遼王滿臉親和地走下王座,來到蒙鑒的麵前。


  對麵蒙鑒這個跟隨了朱柏十幾年的新朝大將,他可不想與其相處不好,遼王平易近人地說道:“蒙將軍,你可知道,寧王被燕王說動,率軍跟他南下了?”


  蒙鑒如實回道:“稟王爺,末將不知。”然後他疑惑地說道:“王爺,難道是有草原人又犯邊,進攻北平了不成?不然寧王殿下怎麽可能被燕王說動?”


  遼王搖頭道:“沒有草原人犯邊。他們衝著楊文與李景隆去的。”


  蒙鑒說道:“或許是燕王以家人的安危向寧王殿下求援,才得以說動?”然後蒙鑒似乎是意識到了什麽,沉聲說道:“還有一個可能,寧王殿下可能被燕王使計脅迫……”


  說完後他馬上抬起頭來看向遼王。若寧王果真被燕王脅迫,奪取了大寧的兵權,燕藩可就有了掌控北方的資本,這對新朝的危險可就太大了,對遼王的威脅也大。


  遼王沉聲說道:“本王的猜測也與你類似,現在必須阻止燕王!或者聯係上寧王!”


  遼王一向沒有自立的心思的,他更是十分聽郭英的話,以前哪怕是在削藩的情況下,郭英讓他效忠建文,他也不計得失的效忠建文。現在郭家都效忠了新朝,他自然也跟著認可了朱柏父子,何況新朝對藩王的政策還不錯,他自是全心全意效忠。


  所以遼王對於此事倒是很上心,“本王已經派人去聯係寧王了,應該很快便有消息傳來。可要是燕王挾持了寧王演戲,本王這信使未必能看出蹊蹺。本王覺得還是先做打的準備為好,以燕王的本事,得了寧王的大軍,馬上就可以消滅李景隆,在燕趙大地上馳騁,一旦讓他一統北方,那麽朝廷再想平定,就要牽連日久了。本王既然向陛下(朱柏)表示了效忠,那就有責任趕在燕王做大之前阻止他!”


  遼王雖然如此說,可蒙鑒心中反而有了顧慮,遼王不會趁著這個機會,想幹些什麽吧?畢竟他也是太祖皇子。


  遼王明白蒙鑒的顧慮,沒有讓他疑惑太久,接著就表態:“為了防止朝廷疑慮,本王決定,放棄對遼王三衛的管理權!現在,本王正式將兵符交給蒙將軍,請蒙將軍在朝廷的回信到來之前,代為指揮遼王三衛兵馬。並且,本王同時命令王府護衛,封堵王府四門,自禁於王府之中,以示本王絕無造反之意。”


  蒙鑒這回是真的大吃一驚,他沒有想到遼王居然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不過想到遼王與郭英的感情之後,蒙鑒倒也釋然了,郭英的整個家族現在都上了新朝的戰車,遼王這番動作全然在是在為郭家考慮。這遼王倒是世界上最好的女婿,郭英真有福氣。仔細想了一陣之後,蒙鑒還是謹慎地說道:“王爺若是這樣做的話,確實可以打消末將的疑慮,但是,朝廷遠在京城;太子也遠在安皖,即使是末將擬了軍報送到安皖,等安皖那邊再傳回來命令,恐怕燕王早已打敗了李景隆,接管了他的兵馬。”


  遼王想了想,覺得蒙鑒的話是對的,於是他說道:“那蒙將軍認為怎麽辦才能最快打消朝廷的疑慮?”


  蒙鑒正色道:“王爺,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王爺離開遼西,坐海船南下前往南京,王爺不在遼西,這樣任何人都絕對不會認為王爺想要造反了,包括末將在內。”


  遼王眼前一亮。蒙鑒的這個辦法確實是最快最好的,自己不在遼西,任誰都不會認為自己有可造反的心思。


  於是遼王點頭應道:“那好,就這麽辦。本王收拾一下,明日就帶著家眷離開廣寧,前往南方,等待入京詔令。”


  說實話遼王老早就不想在遼西這苦寒之地呆下去了,正好就著這次機會入京換個封地,聽說新朝出了新封地政策,風評還不錯,正好可以去看看,應該還有的挑選。


  解決了封地問題的遼王顯得輕鬆了很多,他在桌上鋪開地圖道:“蒙將軍,那咱們商談一下兵馬的交接問題。”


  ……


  燕軍進展迅速,離開大寧後,不日間便離鬆亭關的楊文不過五裏之遙。鬆亭關外遍布了警戒的零散騎兵,當燕軍到達之時,便立馬星散逃走,去鬆亭關報信去了。


  張玉馭馬站在鬆亭關外,嘴裏呼著白氣道:“文弼(張輔),寧軍到哪了?”


  “回父親,寧軍那叫一個謹慎,現在恐怕還在我方五裏之外呢,寧王好大的名氣,但是進軍卻如此之慢,真不知道王爺為什麽要放低姿態去求他。”


  “文弼,慎言。寧王殿下在大寧站住腳跟,且發展成如此巨藩,更是解決了草原人在大寧寇邊的問題,他對大明是有大功的。我們雖與寧王殿下立場不同,但也必須時刻尊重寧王殿下。”


  “我看寧王也隻是仗著出身,浪得虛名而已。”


  張玉搖了搖頭,回頭問道道:“文弼,小時候你是在草原上長大的,還記得嗎?”


  “嗯,孩兒記得很清楚。”


  “你覺得草原人和我們漢人誰更強壯呢?”


  “這個……若以整個種族而言,自然是草原人強壯一些,畢竟他們是遊牧民族。”


  “那草原人為什麽打不過寧王呢?”


  “這個……”張輔想了想:“應該是洪武朝時,朝廷的全力支持吧,畢竟我們的武器與盔甲要好上很多,現在的北元也不比元庭之時了,他們很多部落淪落到了用骨箭的地步,自然很難打過寧王。”


  “哈哈哈哈……”張玉大笑道:“文弼,你錯了,太祖開國之時,難道武器、盔甲會好過當年的元廷?當年宋時草原人崛起之時,各部落混戰多年,比之金國、比知南宋不知落後了多少,不一樣建立了不世功業?”


  “這……孩兒明白了,父親的意思是,絕不要輕視敵人,更不要輕視寧軍。”


  “沒錯!但,寧軍的事情是王爺考慮的問題,不是我們考慮的事情,隨為父到進前去觀察敵情,先解決這鬆亭關!”


  “是!”


  ……


  鬆亭關。


  楊文聽著各方斥候的匯報後,有些惱火地揮手道:“我知道了,你們下去吧。”


  楊文轉頭,氣惱地對副將徐凱道:“你說這個李景隆,這麽久了也打不下個北平。眼下燕、寧聯軍已經南下,我們馬上要直麵燕、寧兵鋒了,可他既不增兵,也不增派後勤,就讓我們死守,這到底在想什麽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