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惹火萌醫:傲嬌將軍不好追> 第八百九十八章 史書記載

第八百九十八章 史書記載

  雍王譽坤者,上之次子也,蓋後妃雍妃所出。


  妃孕時,時帝初即位,朝堂不穩,後宮難安。雍妃出身布衣,與一眾閨秀難容,常遇後難之,故常常泣之於自宮。時長公主已配於大將軍葉氏正鋒為妻,長公主與妃交好,妃時時泣於公主前。


  雍妃孕三月,病,群醫無策。乃有脫凡道長而出,謂之曰:“妃與宮闈之地不和,雖育有皇嗣在身,若長留於宮,恐難保之。”上之皇嗣時僅後之長子譽乾一人,並皇長子多病體虛。


  長公主乃與上言:“大將軍府宅深嚴,且將軍未在府上,或將妃帶於將軍府,臣親料之,想雍妃與皇嗣皆得安然。”


  道長聞之曰:“可。”


  上思之曰:“善!朕之妃並皇嗣皆有妹替朕顧看,朕亦無憂也。”


  宮與將軍府交涉後,內監於將軍府設行宮,使雍妃暫居之。及妃住於將軍府行宮內前,道長設一法壇祭於天君,驅難祈福。而雍妃再居之,百病消之。


  卯運元年九月九重陽之日,雍妃於行宮誕皇次子。次日,公主親攜皇子往皇宮道喜。


  然則帝子初入宮,則大病,上初視子,子大泣難止。召醫者入,謂之重病,難醫也。上與公主心憂之,卻又無計。


  道長覲見,視皇子後,曰:“今皇嗣初生,且誕於重陽日,與帝宮雙陽並至,兩相排斥,恐難以存之。”


  上心甚痛,顧子多有憐憫之意。


  公主遂問道長解法。


  道長思之曰:“宜先使皇子居於將軍府,隱其身份,消其禍災。俟皇子長後,方可回歸皇家,不然命難保矣。”


  公主聞之遂求於上。


  帝再視皇子,先賜名為“卓譽坤”、封“雍王”。後上徘徊猶豫再三,方令公主撫養。


  接上令,公主謝上,便攜雍王譽坤回府,將上之令告知於雍妃。妃聞之,不願母子分離,乃央求公主求之於上。此事難符宮規,公主難之,終憐妃愛子之心,與之共求於上。


  時諸事繁雜,上未嚐多思,以人情之故,並幼子初生,便依之。


  待大將軍回府,公主與之告知此事,將軍自是無計抗旨,乃以行宮為禁,不敢輕入。


  雍王譽坤被瞞身世,乃以大將軍為父,更名“葉潭墨”,暫與母妃居將軍府,如此度十數春秋。


  葉潭墨初長,深有大誌,乃入軍營,親保家國,未嚐有敗跡。


  潭墨於各將帳下為前鋒,臣子未明潭墨為皇子,並無偏袒,記其功績,與其戰績比之略少。


  上恐他人疑之,於潭墨無宜,故雖之臣子爭宮,未名言也。上封其為“明威將軍”,使其自設府宅,錘煉自身,心許日後以皇子王爵之禮待之。


  後值秋圍,上於獵場見潭墨,雖為父子,卻難相認。


  潭墨見君,舉止有禮,進退有度。


  上忍父子難認之苦,先以親兒為侄。上獵場一見潭墨,愈加疼惜,時時思之。及待潭墨弱冠,上責道長計算,欲迎雍王回宮。


  道長算之,曰:“暫不可也。”勸上勿急,待時日可行,自稟於上,迎皇子回宮。


  上心雖拒,然為子先從之,封潭墨為“雍冠侯”,以示疼愛。


  潭墨雖不知上心,不明實情,依舊叩拜於上,以臣之禮謝恩君上。上親扶潭墨,勸其以自身為上,切不可再添新傷。


  潭墨接旨,更費心保國。


  君子以修身齊家為內事,恰逢安勇公府次女靜好品貌甚佳,上喜之,便封其為郡主,配於雍冠侯為妻。


  娶妻後,潭墨與妻甚是恩愛,倒羨煞旁人。


  待到時日至,道長謂之於上,上謂之於臣,臣傳之於天下。


  潭墨重以“譽坤”為名,生母雍妃已逝,葬之於皇陵。


  後,上以雍州之地予譽坤,見潭墨已長,且使雍王攜妃鎮守封地。


  然至路上,王聞太子逝,上心悲痛,又見上喻召回,乃與妃同返都城。


  上失長子而大慟,病臥龍榻,諸事交由次子。見上忍病痛之苦,王雖有政事不斷,亦親料君父,不敢稍有攜帶,然則上之病已如骨髓,雖千番醫治,終是難留。


  上崩後,王見朝中混亂,以“長幼嫡庶”之禮,以亡太子嫡長子為君,親助其即位,平朝堂後身退江湖。


  新君即位,改號子幹,重整旗鼓,以軍權予皇叔潭墨,準其返雍州之地。


  王灑脫,攜妃同遊於外,江南塞北,賞其風景,逾二載,方至雍州。


  時年雍州碣山有匪徒為患,王親領兵敗之,重修雍州之太平。


  王至雍州,修文練武,鎮守疆土,其兵耕田畝等策為上所讚,乃適於天下。


  妃則為王誕長子,名之“慕靖”。


  後南境不安,上乃召皇叔譽坤回都城商議。王領上意,攜妻子歸都。時妃再孕,世子年幼,速度稍慢。上雖心憂政事,亦諒之。


  王入都城,以軍事緊要,常居軍營,常與上議政,南境增兵,以示皇威。後南江派使入都,上使王親掌此事,以交好免戰為上。王領旨,事親為,見使者,議和平之計。


  因外使至,都城略有混亂,乃有外賊入都,欲傷雍王府世子。幸侍衛以身護主,世子方得無恙。


  妃聞之,心憂幼子,乃腹痛不止,時妃已孕八月,婢女急宣產婆入王府。妃難產,血不止,幸得蒼天見憐,上德庇佑,乃出一女,母女平安。


  初聞此事,王惱怒欲擒賊,後見幼女可愛,名之曰“唯婧”,氣消大半,再查案情,誅主使,流女眷,未嚐斬殺殆盡,亦為幼女守德所致。


  南境突發變故,外使夜離都城,上怒,與王議,責王將兵赴南境,退敵賊。


  王領旨將兵至南邊,使賊節節敗退,查之,非南江之人也,後可與南江繼續交好。結束戰亂後,王呈文於上,報捷欲歸。上得文,大喜過望,欲賞三軍,先命王歸。


  待王凱旋路上,王妃病薨於府,噩耗傳至於王聽。王聞之甚痛,得病於歸途。


  王副將戚威無視軍規,帶王離軍營,速回都城見上,求禦醫診之。


  上責醫者醫治於王,並責各部安葬妃於王陵。


  過數日,王醒,後雖病愈,然記憶全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