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讚不絕口
很多人也是紛紛歎息,剛剛楊塵背誦的簡直是太好了,他們甚至都沒有聽過癮就已經結束了,很多人甚至後悔自己剛剛沒有拿出手機拍一段。
如果將剛剛楊塵背誦的東西拍下來然後放在網上,絕對爆火。
“這位同學,麻煩您繼續下去啊。”
“對啊,麻煩您再背誦一段,好不好。”
“對啊對啊,我都沒有聽過癮呢。”
“就是,剛剛您背誦的簡直是太好了,我甚至感覺要比一些教授講的都要好。”
“對呀,對呀!我一個沒有什麽文化的農民,剛剛聽了你的背誦之後,我感覺我自己什麽都懂了一般,這個可是文言文啊,比如說文言文,平時生活之中就是一般的現代文我都看不懂,而剛剛你背誦了內容之後,我仿佛全部都聽懂了。”
“對啊,實在是講的太好了,我從來都沒有感覺這麽強烈,華夏文明簡直是博大精深。”
“就是,古代的文明之中也有很多的智慧,其中很多的智慧放在現在這個社會之中依然有用。”
“這位老師你好!我作為一名中文係的學生,從來沒有過如此強烈的衝動,您剛剛背誦的實在是太好了,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人背誦能夠達到這個效果的。”
“對呀,對呀,我也是。”
……
越來越多的人圍著楊塵,紛紛向對方表達自己剛剛的感受,而且很多人也是強烈要求楊塵繼續背誦下去,對於很多人來說,聽對方背誦古言古句,並不是一種煎熬,而是一種享受。
這純粹是靈魂上麵的享受。
對於享受來說,分為兩種享受,一種享受就是物質方麵的享受,而另外的一種享受則是精神方麵的一種享受。
相對於物質方麵的享受來說,精神方麵的享受給人一種更加愉悅的感覺。
這就好比累了一天,然後躺在藤椅之上,聽一首京劇。
這種感覺,簡直是微妙。
所有的聽眾們都是意猶未盡,他們也是七嘴八舌地向楊塵表明自己的想法,絕大部分都是表揚楊塵,很有很多人希望楊塵能夠再來一遍。
“各位同學們,這個老師是來賣東西的,又不是專門來讀書給你們聽的。”
聽著眾人七嘴八舌的聲音,楊塵旁邊攤位的那個男生也是說道。
在他的心目之中,楊塵絕對是一個大師級別的存在。
雖然他也很想讓對方繼續背誦一段,可是,他也是明白,對方是有賭約。
楊塵最主要的任務並不是來讀書的,而是過來賣東西的。
“對對對,就衝著這位同學剛剛的背誦聲,我再怎麽也要買一件東西,正好我看到這個攤位上基本都是書籍,聽了剛剛你的背誦聲之後,我也是感覺到了華夏文化的博大精深,突然之間甚至有點想要讀書的衝動,正好這裏有書我買兩三本回去。”
“對啊,我也是,雖然我是一個沒有文化的農民,不過剛剛聽了這個小夥子背誦聲之後,我也是明白,擁有知識是多麽幸福的一件事情啊!我也是決定買兩本回去,雖然我不識字,不過我相信我一定能夠學會。”
“就是,關於學習方麵,隻要是肯努力,什麽時間都不晚。”
“我也準備買幾本書回去看看,我的兒子是一名老師,正好讓我的兒子教我認字兒,這樣一來我也算是有文化的人,嘿嘿。”
“對對對,我也是準備買幾本回去。”
“《孟子》,就這一本了,剛剛同學背誦內容之中,就有《孟子》之內的內容,以前我也是感覺孟子這本書應該非常枯燥乏味,可是在剛剛聽了同學的背誦之後,我也是突然發現,原來孟子這本書是這麽有深度。”“
“對呀,對呀!雖然我受過教育,初中的時候就學習了《左轉》,我也以為我自己學會了《左傳》,可是按照現在的情況來說,我對《左傳》內的內容也是非常不熟悉,我也是決定了,我要買一本兒《左傳》回去,每天要不斷地看,不斷地揣摩內部的意思。”
……
眾人也是七嘴八舌的說道,甚至還有人開始挑選書攤的書籍。
看到這一幕,楊塵旁邊攤位的主人,那個男生也是一臉的不可思議。
他沒有想到,對方僅僅是背誦了一些名言名句,就引來如此大的反響,不僅引起了很多人對於文學的共振,甚至很多人也是重新燃燒起對文學的向往之情。
一旁的楚詩雅和甘枚也是看呆了。
楊塵最厲害的不是將書賣給學生,而是將書賣給那些大叔大媽。
這簡直是不可思議。
對於這些大叔大媽來說,能夠進入他們眼睛的,那肯定是一些瓶瓶罐罐和家裏的家具家電,像這些《左傳》《左氏春秋》等等書籍,他們絕對沒有什麽興趣。
可是現在,一些大叔大媽也是挑選了一本書籍,而且臉色還是非常的激動,看他們的樣子,也是準備重新學習。
這一點,絕對是楊塵過人之處。
將書賣給不識字的人,而且,還讓這些人準備學習文化知識。
這比賣梳子給和尚,賣火爐給印度人更難。
可以肯定的是,整個華夏上上下下,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不會超過幾個,而能夠做到像楊塵一樣的人,絕對隻有一個。
對麵的李天然看到這一目也是愣了,他沒有想到,事情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
本來在他的心目之中,對方隻是一個群屌絲臭騙子而已,他還想要通過這種方式來撕開對方的麵目,可是現在看來,自己絕對是瞎了眼。
在剛開始賣東西的時候,李天然也是選擇了看起來最好賣的生活用品,可是現在看到那楊塵的攤位,李天然也是突然明白,其實在校園之中,最好賣的也許就是書籍。
如果自己剛開始就拿著書籍推銷的話,應該能夠有不錯的成績。
可是現在來說,已經晚了。
不僅如此,李天然也是打心底裏明白,對方之所以成功,主要還是他對於文學方麵的涉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