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父親的來信(二)
第三,要學會做農村工作。你是鄉幹部,你的工作肯定少不了跟老百姓打交道,所以,一定要學會怎麽做農村工作。你要懂得農民的心理,懂得他們的需求,懂得怎麽跟他們交流。做農村工作,要放低姿態,一般來說,農民老百姓不喜歡你高高在上的樣子,你要是端著一副官老爺的架子,肯定不受農民歡迎,也就無法跟他們打成一片。也要入鄉隨俗,說話要接地氣,不要說官話套話,這些老百姓都不愛聽,你得說些俗語方言,要用老百姓愛聽的群眾語言表達你的意思,這樣才能讓他們聽得懂,也能理解透徹。還要有耐心,很多時候,你去做群眾的思想工作,比如調解矛盾糾紛,不是一次就能解決到位的,可能需要跑上五六次甚至九次十次,才能做通他們的思想工作,真正把問題處理到位。還有的時候,會遇到一些文化素質較低的群眾,他們的理解能力可能很差,更需要你耐心細致的解釋一些政策法規給他們聽,要是你不表現的不耐煩,可能就會把事情搞砸。
第四,要熱愛學習。你是大學生,學曆比較高,但這並不意味著就可以在學習上麵歇一歇、放鬆一下了,相反,在當了幹部之後,更要注重加強學習。你要多學習政治理論知識、業務知識,這是你的必修課。此外,你還要學好“選修課”,比如為人處世的道理,端茶倒水這些基本的待客之道,還包括一些天文地理知識,等等,因為你不知道什麽時候用得上這些雜七雜八的知識。比如,你在調解一件矛盾糾紛的時候,或許其中一個當事人對於股票非常感興趣,如果你恰好也懂一點股票知識,甚至還可能是兩個人買了同一家公司的股票,這樣就能拉近你們兩人的距離,或許當事人一高興,就看在你的麵子上作出讓步,矛盾就會迎刃而解。再比如,哲學上講,看待一件事物的時候,要抓住主要矛盾,在主要矛盾裏麵,又要抓住主要部分,這其實就是在教你怎麽處理問題,舉個例子,你現在的主要矛盾就是盡可能多的學習各種知識,不斷地充實自己,而主要矛盾的主要部分呢,就是你當前最急缺、最迫切要學的一些知識。這隻是舉了幾個例子,老爸的意思是,你要加強學習,以免“書到用時方恨少”。
第五,要靈活變通。你的工作就是接觸各種各樣的公文,處理各種各樣的瑣事,所以,你肯定要依據政策法規來辦事,不能超越了政策法規的底線,更不能觸碰高壓線。但是,很多時候,你不能一根筋的去鑽牛角尖,否則就會鑽進死胡同裏麵出不來。比如,有的時候,政策法規沒有對某個行為(事情)作出明確的界定,那麽你就要在通讀政策法規的基礎上,作出自己的判斷和選擇,在不違背政策法規的前提下,可以考慮適當靈活變通一點。記住,政策法規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人人都死守著政策法規,寧願墨守成規,也不願革新求變,這個社會是沒有進步的。
第六,要心態平和。或許你做出了很多成績,領導同事都很認可你,甚至大會小會表揚不斷,但是提拔晉升卻沒有你的份,一次你可以理解,第二次也勉強能接受,但是第三次呢,你還能坦然接受命運的安排嗎?或許不能吧,是不是?但是老爸卻要勸你,不要過於在意職位的高低,你努力了,能提拔的話,固然要感謝組織的培養,即使沒有提拔的話,也要一如既往的把工作幹好。要知道,衡量你工作業績的優劣、人生價值的高低,不在於是否得到提拔,而在於你是否問心無愧。你應當明白,幹部其實也是一個職業,隻要自己問心無愧就好,不要過於在意職務的高低,那樣會讓你迷失本性,忘記了自己的初心。所以,請記住要做到心態平和,坦然麵對一切。
兒子,囉嗦了這麽多,不知道你是否真正讀得進去,是否真正理解到位?如果一次沒讀懂,那就多讀幾次吧。
這些話語,既有老爸自己幾十年人生經曆的心得體會,也有閱讀書本琢磨出來的東西,還有請教他人總結出來的知識。或許,語言不夠流暢,但卻是老爸的一片愛心。這可是老爸前前後後寫了一個多月,修改了十幾稿的結晶,希望你真正讀進去了。
好了,就寫到這吧。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清清白白做人,幹幹淨淨做事”,這既是為父對你的忠告,也是對你的期許,希望你用一生去實踐這十二個字。
……
讀完父親的來信,陳慶之非常感慨。
是的,雖然父子倆鬧了點別扭,但是並什麽苦大仇深的矛盾,是可以慢慢化解的。或許是兩人都有些抹不開麵子,導致現在的關係仍然有些緊張。
但是透過這封信,陳慶之看到了父親的愛子之情,看到了一位父親從兒子身上獲得的驕傲。此時,陳慶之想了很多,或許正如父親說的,等到自己為人父的那一天,才能真正體會到父母對子女的熱愛之情吧。
父親在信裏麵所說的東西,有些是自己知道的,有些是別提醒過的。但是,父親鄭重其事的在信裏麵提了出來,不得不引起陳慶之的注意,這些話語可以說是父親幾十年人生經曆的總結,並且還吸收別人的經驗教訓,所以,自己肯定得認真地通讀幾遍,爭取早日消化到位,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他想起了不知在何處看到過的一段話:基層就是一個“大熔爐”,能不能煉出“好鋼”,就要看年輕幹部能不能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誘惑、扛得住打擊,能做到這些,才能修煉出自己的“獨門武功”。
讀了父親的信件後,陳慶之似乎找到了人生的努力方向。也許自己真該好好思考了,既要為自己而活,也要為那些始終關心自己、關注自己的人而活,這其中也包括自己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