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陳慶之升遷記> 第194章 拜訪李清田(三)

第194章 拜訪李清田(三)

  陳慶之稍微想了想,說道:“我的理解,首先肯定是要跟那些和自己玩的來的、好說話的領導同事,不是說那種明顯跟自己不對付的人也去接觸,對吧?還有,私下接觸的時候,也要注意把握分寸,要適可而止,不能幹擾了人家的私生活,對吧?”


  李清田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沒多久,李清田的母親就買菜回來了。由於他的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獨自一個人弄兩三個菜還行,但是要招待客人的時候,就有點力不從心,所以李清田招呼了一聲,便鑽進了廚房去幫忙。


  陳慶之也想進廚房幫忙,被李清田給一口回絕了,按他的說法,這是他第一次來這裏吃飯,隻能老老實實地當個客人,不能勞煩他下廚,這也是李清田家裏一貫的規矩。但是他也特意說明了,等陳慶之下次再來的時候,他就不下廚了,就嚐嚐陳慶之的手藝。


  陳慶之獨自在客廳看著電視。春節的電視節目都是合家歡類型的,既不是特別好看,也不會特別難看。


  進了廚房沒多久的李清田又出來了,說道:“慶之,你要是覺得電視節目不好看的話,可以去我書房看看書,書架上的書隨便看。你自己招呼好自己,到了我這裏不用見外。”


  陳慶之笑著應了一聲,隨手關了電視後,就鑽進了李清田的書房。


  書房的麵積不大,隻有不到十個平米,剛好放了兩排書架,一張書桌,還有一張折疊起來的單人床。


  裏麵的裝飾很簡單,書架對麵是一副國畫作品,左側還有幾列題字。落款非常潦草,陳慶之無法辨認清楚究竟是誰的畫作和書法,憑著自己的感覺,大致認為書畫水準都還不錯。


  書桌上擺放了一盆雲竹和一盆君子蘭,陽台上麵吊著兩盆吊蘭。養花也是非常雅致恬靜的愛好。


  書桌上麵還有文房四寶,桌腳旁有一個小簍子,有幾張卷著的宣紙在裏麵,看的出來,李清田是個雅致的儒官,喜愛讀書,也喜歡寫寫毛筆字。


  陳慶之看了看兩排書架,覺得書真不少,而且很多看著都有些年頭了,新書在其中所占的比例很少。


  在眾多書籍中,一本有些破舊但是能看得出有些精致的筆記本,引起了陳慶之的興趣。陳慶之非常猶豫,到底要不要取下來一看。


  陳慶之分析,這個筆記本應該是讀書筆記,是私人日記的可能性不大。一是因為這個筆記本是放在書架上麵,如果是私人日記,就應該會鎖起來,避免讓外人看見。二是李清田剛才也說了,書架上的書刻意隨便看,這個筆記本既然放在書架上麵,似乎也可以算做是眾多書籍中的一份子。


  猶豫了一會,陳慶之決定先取下來瞧一眼,如果是讀書筆記,就認真拜讀一下,如果是私人日記就迅速放回去。


  想好之後,陳慶之隨手取下了筆記本。打開扉頁一看,果然是讀書筆記,心中不禁鬆了一口氣。


  這裏記錄的是李清田讀書的一些心得體會。時間跨度有點長,從1995年一直記錄到現在,差不多五年了。


  五年記一本筆記本,似乎有點長,給人的感覺讀書的頻率不算高。有些讀書多、讀書快的人,可能幾個月就會記滿一本筆記。五年,確實很久。


  帶著心中的疑惑,陳慶之大致翻了翻這本筆記本,對於為什麽時間跨度這麽久,得到了一個大致的答案。


  首先,這是一本專門用來閱讀曆史書籍後,寫些讀書心得、摘抄詞語句子的筆記本。陳慶之猜測,這說明有可能還會有其它的筆記本,用來記錄其它書籍的閱讀體會。


  其次,李清田在閱讀了一本書籍後用黑筆記下的筆記,可能會在過數月或者一兩年再次閱讀後,在原來寫的那段話旁邊的空白處,用紅筆寫下另外的一段心得體會。


  還有,就是記錄的某段話,可能會添加另外一本類似書籍的評論,把基本類似書籍的評論放在了一塊。從這點來看,李清田讀書是持續性的,也會在不同的書籍之間進行對比研判。


  上麵這幾個因素,大抵可以解釋為什麽這本筆記本的時間跨度比較長,而且有些破舊了。


  這是李清田的讀書方法。陳慶之覺得,這應該算是活讀書的典型例子了,跟死讀書形成了鮮明對比。


  比如,李清田的筆記中,有一段專門是研究分析曆朝曆代農民起義的。


  “曆史上曆朝曆代的農民起義,大多數以失敗告終,如陳勝、黃巢、李自成、洪秀全之流,等等,都失敗了;成功的例子隻有極少數,如劉邦、朱元璋等寥寥數人。分析農民起義大多不能成功的文章比較多,眾說紛紜,各執一詞。按照眾人的理解,農民階級有他的局限性,比如文化程度不高、禮儀修養不夠、沒有得到封建地主階級的支持等等。”


  “但是,我認為農民起義失敗的致命因素有兩點,而且都是在他們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後,才會發生會表現出來的。第一,起義的頭腦人物很容易被階段性勝利的喜悅給衝昏了頭腦,內心被壓抑已久的欲望開始膨脹,不再滿足於過去的清貧生活,而是開始了奢靡的享樂,這時候往往最容易被一旁虎視眈眈的敵人趁虛而入打垮掉。第二,認為老子已經打下了半壁江山,已經是不可一世的天下第一,沒有人能夠阻擋自己勝利的步伐,這時候往往聽不見意見建議,習慣於我行我素,久而久之,身邊的人自然不再敢提意見建議,最後被自己給搞死了。記得有句話說,堅固的堡壘都是從內部自行攻破的,大抵就是這個意思。我認為,上麵這兩點才是內因中最致命的因素,其他的因素要麽是外因,要麽是無法起決定性的內因。從這些失敗的農民起義中吸取教訓,我覺得從政尤其能夠借鑒一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