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離開雲水鄉(四)
根據王坤介紹的情況,陳慶之終於搞清楚了自己調走的內幕,也解開了這兩天一直埋藏在心中的疑惑。
向應洋揚言要雲水鄉把陳慶之跟劉文調走,並且還要賠償一筆錢,否則就不配合征地。他這麽做,確實有自己的底氣。
原來,向應洋那個在省科協當副處長的親戚,雖然本人沒什麽實權,但是架不住朋友多,而且有一個在省財政廳的鐵哥們。財政廳可是實權部門,多少人都要求著他辦事,因此,當這個鐵哥們給漁陽縣委書記楊勝東打了一個電話後,縣裏肯定是照辦,畢竟一個小小的副科級和一個計生專幹的調動,根本就不算什麽問題。
至於省財政廳的人會什麽肯給楊勝東打招呼,又是怎樣打的招呼,梅海洋跟王坤都不清楚,隻是知道縣裏很快就抓了落實,陳慶之調至縣檔案局,保留副科級待遇,劉文則去檔案局當一般幹部。
如果陳慶之是保留副科級待遇,自然會影響前程,至少這兩三年,甚至三五年是不大可能在仕途上有進步了。年齡是官員晉升的最大門檻,有時候別說耽誤了三五年,就是耽誤一兩年都是截然不同的命運。一步錯,步步錯。慢一拍,終至慢十拍。
而劉文這樣不到三十歲的年紀,如果也進了檔案局,自然這輩子就很難再調出來了,基本上是要在檔案局幹到退休了。即使他是事業編的幹部,不論在哪個單位都很難有提拔的機會,但是檔案局的福利待遇在全縣的所有縣直單位中,都是排倒數的。而茶葉局就不同了,算是實權部門,待遇也不錯。光看去年剛成立的時候,不少新調進茶葉局的都是領導幹部的子女,就知道這個單位肯定好。
有人總結過,到底什麽樣的單位算好單位,你隻要看這個單位的領導近親屬多不多就知道了,領導親屬多的單位,這個單位肯定好,既有實權,待遇也高。
比如早些年還是計劃經濟的時候,供銷社、糧油公司、礦產公司等國有壟斷企業,待遇都是地方上最好的,因而很多領導家屬一頭紮進了裏麵。有道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隨著計劃經濟的消失和市場經濟的逐漸確立,供銷社等原本的好單位都漸漸日薄西山,對於那些沒有及時調出來的,一個個都走上了下崗再就業或者停薪留職的路子。膽大的就自行創業,有的還真的發了大財,則又不可同日而語了。
言歸正傳。梅海洋原本對兩人發生衝突有些惱火,但是真的要被調離了,又於心不忍地找到了楊勝東,雖然沒敢在縣委書記的辦公室拍桌子,但是據理力爭是少不了的。
在死皮賴臉地纏了一個多小時後,楊勝東才終於鬆了口,給陳慶之安排一個副科級實職,劉文調至茶葉局,算是未來數年漁陽縣最重要的縣直單位之一。
而至於向應洋要的賠償金,梅海洋一分錢都沒給,不過,到底不敢大意,而是采取了曲線救國的辦法,找了一個私企老板捐贈了3000元給他,算是變相的賠償。
雖然不是鄉政府親自掏錢,但是向應洋也很識趣,知道見好就收的道理,痛痛快快地接下了錢,並且答應把地交出來,還保證不再生事了。
聽完了王坤的敘述後,陳慶之當即倒滿了酒杯,叫上劉文,一起走到梅海洋麵前:“書記,我們兩人一起敬您。如果不是王坤鄉長說了這事,我們還真不知道您在背後出了這麽大的力。非常感謝書記的栽培和關注,這杯酒我們幹掉!”
劉文也跟著一仰脖子喝光了。
繼續倒滿了一杯酒,兩人又敬了王坤:“鄉長,我們倆也非常感謝您的關心,話在酒中,我們幹掉!”
一仰脖子,兩人又喝了一杯。
待陳慶之坐好後,梅海洋親切地說道:“你們兩個吃點菜,別光顧著敬酒。我在這裏還要提醒你們一點,你們倆都還年輕,不能抱著養老的想法在新單位上班。慶之,你是公務員,又是副科級領導幹部,這個黨史辦肯定不能久呆。大家都形成了慣性思維,認為黨史辦是養老的地方,不適合年輕人呆。所以,你千萬不能樂不思蜀,真要在黨史辦呆久了,就會被邊緣化,久而久之,好菜也會在地裏爛掉。你懂嗎?”
陳慶之點了點頭。
梅海洋隨後看向了劉文,熱切地說道:“劉文,你也一樣,到了茶葉局,要好好地學習業務知識。雖然你是事業編幹部,提拔的機會很少,但是不能因為提拔難,就不幹活,特別是不去主動學習業務知識。你要知道,業務技能是你在一個單位的立身之本。如果你不懂業務知識,你在一個單位就很難立足,也不可能得到大家的認可。我覺得,主動學習並用好業務技能,這是最起碼的職業道德。我們既然拿了一份工資,就要對得起這份工資。如果說什麽為人民服務,似乎太空洞太遙遠了,你能做到愛崗敬業,把領導交辦的事情認認真真地做好,這就足夠了。”
劉文道:“書記,我聽你的,在茶葉局一定認真學習業務知識。總之,感謝書記的提點,也希望您一如既往地關心小劉。為表敬意,這杯酒我幹掉。”
梅海洋笑道:“好了,咱們不談工作了。我提議,每個人說個笑話,如果誰說的笑話不好聽,誰就自罰一杯,怎麽樣?”
他的提議得到了在場所有人的熱情響應。
第二天,陳慶之回憶了下自己手頭上還有哪些工作沒有處理完的,列出清單和明細,移交給了龍永河。同時收拾了自己的物品。
梅海洋非常大方地表示,這周他不用上班,下周一再送他去黨史辦報到,交接完工作後就可以自己放假休息幾天,調養身心。
不得不說,梅海洋這點還是比較人性化,深得陳慶之跟劉文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