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跌宕起伏
今天這個朝會簡直了,都不能說是一波三折,那簡直就是高迭起。
一個倒霉的殿中御史滾去靜州靜靜了,尚書右僕射杜如晦以疾辭位回家養病,然後宋國公蕭瑀這個三朝皇親再次被啟用,又快快樂樂地做了宰輔。
簡直就是……大新聞不斷啊。
所以吃廊下食的時候,五品以上的國家棟樑按照人脈湊到了一起,一邊啃著菘菜或者羊排或者雞腿之類的東西補充營養,一邊兒交流著各自所知道的信息。
宰輔一級的大員每一次變動,那都是大事,影響政局走勢四個字,可不是簡單的說說而已。
和一般的國家棟樑不一樣,因為玄武門沒站隊,而且在前隋老臣、武德舊臣中地位極其尷尬,李靖李天王一般是不和其他人一起吃廊下食的,攥著一根羊排自己默默地啃,那才是標配。
嗯,再精準點,別說一般的朝廷棟樑了,就是他親弟弟李客師還沒外放那會兒,兩個人之間都沒什麼交流,別管是不是真的兄弟反目吧,反正樣子是必須做出來給李二陛下看的。
玄武門那會兒裝逼沒站隊,後遺症還是很大的,畢竟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忠誠嘛,現在李靖為了讓李二陛下放心,就差晚上開著門睡覺了。
太能打了,也是一種原罪。
不過今天情況有點兒不一樣,作為校檢中書令的宰輔,李靖李天王是要負責起詔,讓宋國公蕭瑀接任尚書右僕射的,而眾所周知的是,他是個武將,語文及格沒問題,但和專業的筆杆子,比如侍中王珪這樣的比起來,還是差了不少的。
所以李靖端著一碗菘菜湯,攥著一根羊排,就往王珪那邊去了,準備討論一下起詔的用詞,好好學習一下語文知識。
當然,就是單純的學習,和王珪身邊一張黑臉的魏徵沒有半毛錢關係,也和他對昨天晚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的好奇心沒有任何的關係。
就這個動作,就引來了不少人好奇的目光,一些比較邊緣化的朝廷棟樑就開始低下頭去咬耳朵,琢磨著李天王這是要幹什麼。
然而李天王這麼牛逼,怎麼可能在乎其他人的目光,所以面色如常地繼續往那邊走去。
然而李天王不光是帶兵牛逼,本身也是很能打的,所以他聽力不錯,在靠近魏徵王珪二人的時候,他聽到了一句話,整個人的腳步都不太穩了。
要不是他武藝高超,及時穩住了手中的湯碗,只怕半碗湯都得潑到王珪的身上。
因為這句半截話是這樣的:「……陛下欲讓蜀王移居武德殿……」
嗯,皇宮裡就一處武德殿,作為一個前隋就在將門之中摸爬滾打,還罵過隋煬帝楊二陛下他表弟,原唐國公也就是現在的太皇李淵傻叉的李靖,怎麼可能不知道這是個什麼鬼地方?
當然了,和孫藥王這種徒弟沒折進去一個,就不太清楚問題根源的道士不一樣,李靖一瞬間想的還有點兒多,因為不光隋文帝在這裡廢了太子楊勇,當年太皇李淵還在這裡搞過事兒,那個被李二陛下宰了的四弟齊王李元吉,也在那個地方住過。
那地方離著東宮近啊,當年太皇給李建成留的後門還在,所以李恪這個蜀王住進去,你可以說效仿前隋故事,當然也可以說這是準備給太子鋪墊點兒人脈。
畢竟……現在東宮和蜀王府之間的藥材生意做的,那叫一個紅紅火火,給秦瓊那頭病虎續命的人蔘,在整個關中地區沒有第三個地方能找到。
這個詭異的世道,讓李靖有種干挺突厥之後立馬乞骸骨的慾望。
瞅了瞅還在聊天的魏徵,李藥師眼珠兒一轉,就看到了在一邊兒啃羊排的秦瓊,因為孫藥王給開的藥效果不錯,最近秦瓊已經能夠隔三差五來太極殿上亮個相,給李二陛下賣個萌了。
因為都和瓦崗有點兒淵源的,秦瓊和魏徵離著挺近,所以李天王把角度稍微調整了一下,就靠到了秦瓊旁邊。
「瓊見過藥師公。」
雖然秦瓊也很能打,江湖地位也不算低,但是在李天王的面前,別說還沒上班的門神了,上了班的門神逼格也不夠的,所以秦瓊就站起身來,連忙打了個招呼。
「誒,叔寶不要多禮,老夫今日來此,是有事相求的。」
李天王也沒駁了秦門神的面子,瞥了一眼還在和王珪討論朝局的魏徵,就接著說道,「老夫行將上任定襄道,可思來想去,如今可謂萬事俱備,只是缺了一個行軍先鋒,故此想來找叔寶聊聊,看看有沒有合用的人手。」
離著秦瓊近的,不光有魏徵王珪,還有一票左武衛的軍頭,畢竟是老領導嘛,要多親近親近的。
所以聽了這話,一幫左武衛的軍頭雙眼放光,這要是老領導推自己一手,直接一傢伙干挺了頡利,這功勞多了不說,子孫三代吃飽喝足那是足夠足夠的。
唐朝的時候,皇帝對行軍管的還不嚴,只要反正行軍總管副總管加上司馬長史這些頭部官僚,肯定不會出自同一派系,所以也就不用擔心造反的事情。
既然都不擔心造反了,什麼正印先行官之類的差遣,當然就是那些個頭部的官僚們商量解決咯。
現在的代州都督,也就是已經內定的李天王的副手是誰?玄武門人形門栓張公瑾啊!這廝和秦瓊相交莫逆,只要秦瓊這邊給了推薦,李天王點了頭,到了定襄道上,張公瑾還能駁了秦瓊的面子?
「若說推舉,瓊這裡還真有這麼一個人。」
雖然也不知道李天王找自己幹嘛,但秦瓊琢磨了一下,還是給出了人選,「冀州蘇定方,此人想必藥師公也是聽說過的。」
那當然聽說過啊,前幾天蜀王李恪還給兵部投了一封公文,給這貨安了一個親王親事府副典軍的職司,李天王印象深刻的。
似乎是怕李天王不理解蘇烈這個人,秦瓊就加了兩句話:「此人早年曾隨父起兵,保冀州一州平安,後來投效了竇建德,懋功對他讚歎有加,改元之時還曾讓程知節保舉他做個匡道府折衝都尉。」
老夫不光知道他投靠了竇建德,還知道他和劉黑闥一條路跑到黑過呢,蜀王府的公文到了兵部,老夫能不把他查個底掉?
親王親事府副典軍雖然只是個五品官,但根據唐朝的規矩,五品以上武將遴選,除了要報備兵部之外,還要在中書門下走一圈過場,所以校檢中書令的李天王,在名義上看了蘇烈的簡歷兩次。
「既是懋功也看重的人物,老夫自然沒甚麼異議。」
懋功就是李世勣的字,大唐雙璧的一個點頭說這人不錯,另一個當然不會說不好嘍,所以李天王就點點頭,「稍待下了朝,老夫自去發一封公文便是了。」
北征突厥算是個臨時的差事,和各地鎮守又有不同,所以也不用走什麼武將遴選的過場,試一試弓箭馬槊的功夫怎麼樣,只要李天王點了頭,也就板上釘釘了。
再說了,十七歲帶兵虐死一票山賊的人,手頭的功夫能差了?高雅賢雖然因為碰了李世勣這條高壓線死球了,但名聲嘛,李天王還是有所耳聞的,他的名聲也算是蘇烈蘇定方的一重保障。
「只嘆瓊殘軀病體,不能出征,否則這沖陣的事體,瓊便一力承擔了。」
秦瓊就有點兒感慨地說了一句,想當年跟著李二陛下征戰沙場的時候,基本上都是李二陛下看誰不順眼,然後他就衝出去把那貨的腦袋剁了,絕沒二話,那叫一個探囊取物。
現在別說沖陣了,他領兵都是難題,要不然李二陛下怎麼可能反手給他二兒子賞了一個郡公,就為瞭然他從左武衛上退下來?
「叔寶的身體,已經是好了太多,妙應真人妙手回春,再有些時日,想必便能恢復如初了。」
李天王笑了笑,臉上就帶點兒遺憾,「若有機會再和叔寶一同出征,也是一樁美事。」
這話也就說說罷了,別說秦瓊了,那幫離著近的左武衛軍頭都是聽著個樂呵,以秦瓊現在越國公的身份,哪怕自領一路人馬,也不可能給李天王打下手了,不平衡。
要不然程咬金和尉遲恭怎麼一個在瀘州一個在同州,李二陛下的金牌打手就沒有一個北上的,只有一個張公瑾跟著李靖混飯?
畢竟吧,要平衡的不僅僅是朝堂,還有十二衛軍中的山頭。
「瓊這身體,自己是知道的,莫說領兵,但能多活上些時日,便是好的。」
秦瓊洒然一笑,看著李天王站起身來告辭,也跟著站了起來,拱了拱手,「瓊便祝藥師公旗開得勝!」
這邊李天王剛走,那邊就過來了一個小內侍,叫住了秦瓊:「越國公,聖人傳詔。」
站在一邊的魏徵眉頭就是一跳,如果不是這個小內侍來的早,在李天王剛和秦瓊搭話的時候就在旁邊候著,魏徵都能誤以為是李二陛下小心眼的毛病又犯了,看見李靖和水走得近,就請過去問話。
於是秦瓊也沒吃完廊下食,就跟著這個小內侍進了厚殿。
「叔寶的身體,眼看著硬朗起來了,朕心甚慰,朕心甚慰啊。」
也沒等秦瓊拜下去,李二陛下就走了過來,一把扶住了他,「如今叔寶的氣血,恢復了幾成?」
秦瓊愣了一下,心說這種事兒,用得著挑廊下食的時候說么?真不小題大做嘛!
不過他也沒沉吟,直接回道:「回陛下,總計能強上不少,如今也能勉強騎馬了。」
「那朕也就不和你客套了,蜀王府長史,如今還是暫缺,叔寶身體既然見好,便加加擔子,如何?」
李二陛下點點頭,就盯著秦瓊的眼睛,似乎想從他的眼神里看出來點兒不同。
按正理來說,王府長史的品級是從四品上,比起大都督府長史的從三品還是要低一點兒,不過大家都知道,品級是一回事,職司是另一回事。
光按照品級而言,開府儀同三司的長孫無忌是當朝一品,可他不還是看著從二品的尚書僕射的位子流口水?
別說從二品的尚書左右僕射了,就是正三品的中書令、侍中,長孫無忌他也不帶嫌棄的嘛。
雖然秦瓊也沒明白昨天晚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但是剛剛聽著魏徵這個人形銅鏡說話,他還是知道一點兒的,那就是蜀王的地位非比尋常。
再加上他之前就是益州大都督府長史,二兒子還經常在楊妃那邊賣萌,已經算是和蜀王李恪綁在一起了,現在再兼一個蜀王府的長史,好像也沒什麼影響,無非是更緊一點兒罷了。
所以秦瓊就點點頭,把這個職司接下來了:「瓊有今日,全賴蜀王殿下費心,如今正要活動活動筋骨,自是不敢推脫。」
秦瓊想的還是挺簡單的,蜀王現在是在太白山上修道,眼看著一年不到就是先天境界,那不是金丹在望?
就算李二陛下有點兒小心思,琢磨著在儲君這方面玩點兒花活,可只要蜀王金丹一成,再多的小心思也得往下壓了,瞅著皇帝摟著越王李泰玩父慈子孝的架勢,最終就算皇子們打起來,那也是長孫皇后嫡出的兒子們的事兒嘛。
只要蜀王李恪不摻和立儲易儲的破事兒,蜀王府就是貞觀朝諸多親王府里最好的績優股,沒有之一。
「適才李藥師尋你,可是說了甚麼?」
冷不丁的,李二陛下就來了一句,正在琢磨事兒的秦瓊就是一機靈。
「回陛下,此番北伐突厥,藥師公帳下缺了個先鋒,故此找臣舉薦一人。」
秦瓊心裡念叨了一句皇帝小心眼,就不緊不慢地回答道,「蜀王親事府副典軍蘇定方,有勇有謀,更兼熟悉北地民情,可當大任,臣便推薦了他。」
反正當時一幫左武衛的兵頭子在旁邊看著,魏徵啊王珪啊這一票離著也不遠,他秦瓊坦蕩得很。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趣閣手機版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