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文甫真隱士也
一個威武的將軍站起來說:“甘州乃邊陲之地,常年與夷人作戰,多少將士在戰爭中受傷殘疾了,如果按照大魏這個政令走,那得有多少武官都要卸職!”
另一個武官站起來說:“沒有馮先生的火藥手雷,我們就打不贏仗。結束不了戰鬥,我們甘州要死亡多少將士,我請求殿下授予馮先生高官厚爵!”
“……”
眾人紛紛請求齊王把馮文甫留在朝堂。
甘州還從來沒有過這麽多的官員為一個人說好話的時候,齊王心裏很震驚。
其實原因很顯明,馮文甫出自仙門,他若在甘州入仕,那就表明仙門的態度傾向於齊王。憑著馮文甫及仙門的能力和影響力,定會吸引來更多的人才,讓甘州的實力更加強大,今後或許會有問鼎中原的能力和機會。
齊王臉上的表情很苦澀,帶著一絲怨氣看向馮文甫。馮文甫也很為難,微微垂著頭不說話。
謝曉宇重重地放下酒杯,突兀的響聲把大家嚇了一跳,眾人都住了嘴,循著聲音看了過來。
謝曉宇醉醺醺地站起來,打了個酒隔,趔趄了一下說:“你們這樣為難馮先生,可考慮過他的感受?”
謝侯爺一句話讓大家十分疑惑。
“六年前,馮先生來濰城趕考,名落孫山。他已發了誓言,永不入仕,你們是想逼他自食其言嗎?”謝曉宇在人群中指了一圈質問。
“竟有這樣的事?”一個官員驚呼出聲,其他人也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世子曹鈞眼神驟然一緊,皺起眉頭。齊王臉色也陰沉起來。
謝曉宇繼續說:“落意書生機緣巧合進入仙門,出山後在杏花村安安靜靜地當一名隱士。若不是被歹徒打傷了腿,若不是龍門關危急,馮先生絕不會造出火藥手雷這樣的大殺器!”
眾人靜靜地聽著,大堂裏安靜地落針可聞。
謝曉宇提著酒壺喝了一口酒說:“仙門中人造出威力巨大的殺器,傷人無數,有礙天和。馮先生說他腿傷久久未愈,或許就是天罰!”
“天罰”二字讓眾人臉色突變。果然仙門中事,玄機奧妙,凡人懵懂看不穿。
“馮先生正苦思挽救之法,建醫院、造水車……嗝……造福百姓,你們卻逼他入仕,你們可曾了解他的苦衷,為他著想!”
謝曉宇說著趔趄了一下,跌倒在地。齊王招手讓內侍過來,把謝侯扶下去。
禮部侍郎馮名揚想了想,向齊王建議說:“王爺,俗話說醫不自治,不如讓太醫博士幫文甫仔細診治一下。”
眾人反應過來。太醫博士是明皇帝時大魏宮廷最有名的太醫,他的醫術可跟當年的華佗相提並論。都後來被明皇帝指派給齊王,現在是齊王的專屬太醫,一般人請不動他。
“是啊,馮先生以戈止戈,又做了那麽多利民之事,如果有什麽罪過也早該抵消了。臣請殿下召太醫博士來為馮先生診治。”工部侍郎說。
齊王沒有猶豫,點頭答應了,當場召來太醫博士給馮佳越診治。
太醫博士得知齊王召他來為馮文甫診治時,一臉疑惑。他說:“馮文甫仙門的醫術已臻化境,臣望塵莫及,為何……”
齊王說:“醫不自治,博士幫忙看看,或許有意外的效果也說不定呢。”
太醫博士聽了,心裏癢癢,躍躍欲試。
在齊王府內侍的引領下,馮若蘭將爹爹推到偏殿。挽起了褲腿,太醫博士開始仔細檢查馮佳越的腿傷。太醫博士看過外傷,摸了腿骨後,臉上一喜。
太醫博士從醫箱裏拿出一個小木槌。馮若蘭立刻明白太醫想要幹什麽,她暗中點了爹爹幾處穴道。
太醫博士拿小木槌敲擊馮佳越的膝蓋,兩個膝蓋都敲擊了幾下,他的兩條腿卻沒有一點兒反應。太醫博士的臉上表情有些怪異。
馮若蘭說:“博士,我爹的腿怎麽樣了。”
“奇怪,奇怪。”太醫博士搖了搖頭,說,“他的腿傷明明好的差不多了,可為何沒有一絲反應?一般敲擊沒反應的症狀多半是癱瘓啊。”
“啊?太醫爺爺,您一定要替我爹好好治療啊,爹爹的腿不能有事,嗚嗚……”馮若蘭頓時驚慌地哭了起來。
“哎,孩子別哭,別哭,老夫盡力,一定盡力。我回去查查醫書……”太醫皺著眉頭思索著,收拾好自己的工具後跟內侍一起出去了。
馮佳越舒了一口氣,低聲問女兒:“你剛才做了什麽?”
“點穴。”馮若蘭說。
回到大堂,眾人的神情都很落寞,想來大家都已經知道檢查的結果了。明明無礙的傷,馮文甫就是好不了,這難道還不能驗證“天罰”的存在嗎?官員替馮文甫感到惋惜,看著馮佳越的目光中帶著憐憫。
馮若蘭一直抽抽搭搭的。馮佳越一臉苦澀與尷尬,向齊王告罪說:“草民福薄,餘生隻想隱居田園、教書育人。女兒無狀,失禮了,草民請求告退。”
齊王此時心裏亂成了一團麻,他不知道馮佳越的腿傷是真是假。看著馮若蘭,在他印象裏這個女孩可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主,今天卻哭得梨花帶雨的。
齊王強自鎮定下來,對馮佳越說:“你的女兒忠孝可嘉,不算失禮,先生不必覺得不妥。若是先生累了,那就先回去歇著吧。”
馮佳越施禮向眾人告罪,由女兒推著離開了殿中。
馮佳越走後,眾人惋惜歎息。
中書侍郎王冰一說:“馮先生品性高潔,不貪戀權勢,真乃隱士風範。”
工部侍郎蔣平說:“人各有誌,雖然請不到馮先生出仕,可他仍能留在甘州貢獻才智,此乃大幸之事,應當厚賞啊。”蔣平說著離席,叩拜齊王說:“臣請殿下厚賞馮文甫。”
禮部侍郎馮名揚也站出來說:“臣請殿下厚賞馮先生,除此之外,臣請殿下再發求賢令,廣納人才。”
馮名揚的話引起了大家的共鳴,紛紛奏請齊王厚賞馮文甫,發求賢令。